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常州市教育学会

常州市教育学会

常州市教育学会

常州市教育学会于1980年2月4日成立。

学会自成立以来,在省教育学会和常州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本着求实创新、科学发展的理念,围绕“研究、指导、服务”的宗旨,紧紧依靠辖市(区)分会和各学科专业委员会,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积极组织会员参与各种教育教学学术研讨活动,努力为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和提供优质服务。二十多年来,学会不断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队伍不断壮大,信誉力、影响力不断提升,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会现有单位会员7个,学科专业委员会29个,会员数千人,成为常州市最大的社会民间团体组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常州市教育学会
  • 外文名:Changzhou Education Association
  • 成立时间:1980年2月4日成立
  • 直属领导:常州市教育局
  • 所属地区:江苏省常州市
  • 专委会数量:29个

学会介绍

常州市教育学会于1980年2月4日成立。
学会自成立以来,在省教育学会和常州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本着求实创新、科学发展的理念,围绕“研究、指导、服务”的宗旨,紧紧依靠辖市(区)分会和各学科专业委员会,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积极组织会员参与各种教育教学学术研讨活动,努力为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和提供优质服务。二十多年来,学会不断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队伍不断壮大,信誉力、影响力不断提升,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会现有单位会员7个,学科专业委员会29个,会员数千人,成为常州市最大的社会民间团体组织。

历史沿革

作为民众性的教育学术团体,自1980年成立以来,学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1981年,学会开始成立学科专业委员会,1982年,由于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举措,学会又把成立于1907年的武阳教育学会(1914年改称武进县教育学会)、金坛县教育学会、溧阳县教育学会等6个学会吸纳为单位会员。迄1986年,计成立了13个专业委员会。为了进一步实现学会的“为教育行政服务,为基层学校服务,为广大教师和会员服务,为繁荣教育科研服务”的目标,根据常州市教育发展的实际,后又陆续成立了心理教育委员会、环境教育委员会、教育政策和法制教育委员会等16个专业委员会。现有29个专业委员会。2005年常州市教育学会重新加入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历届领导

第一届(1980-1984年)
名誉会长:吴逸云
副会长:董和庚、黎平、史绍熙、张国祥
秘书长:张国祥(兼)
副秘书长:王槐庭、毛震球、冯敏
第二届(1984- 1988年 )
会长:陈三林
(1985年后,会长缺,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天中负责学会的领导工作)
第三届(1988-1994年)
会长:陈天中
副会长:杨裕前
秘书长:杨裕前(兼)
副秘书长:余福成
第四届(1994-1998年)
会长:汪鹤鸣
副会长:杨裕前
秘书长:杨裕前(兼)
第五届:(1998-2003年)
会长:赵忠和(1998-2003年)
副会长:杨裕前(1998-2001年)、丁伟明(2001-2003年)
秘书长:杨裕前(兼)(1998-2001年)、丁伟明(兼)(2001-2003年)
副秘书长:盛宝良
第六届(2003-2009年)
会长:丁伟明
副会长:王定新、朱志平、任欣伟
秘书长:朱志平(兼)
副秘书长:汪履平、龚国胜
第七届(2009-2014)
会长:常仁飞
副会长:朱志平、任欣伟
秘书长:朱志平(兼)
副秘书长:龚国胜
第八届(2015——2020)
会长:常仁飞
副会长:朱志平
秘书长:朱志平(兼)
副秘书长:龚国胜

专业研究成果

1980年,学会初建,活动仅限于组织学习教育理论与筹建学科分会。1981年后,学科分会相继成立,活动重点逐渐转向专题研究。此后,随着学会的不断壮大,活动领域不断拓宽。学会始终围绕“研究、服务、指导”的宗旨,带领广大会员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尝试教学法闻名全国。80年代伊始,作为首批会员的邱学华老师开始系统总结自己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尝试教学法”。1985年,由北京、上海、天津等24个市联合发起的“尝试教学法”研讨会在常州召开,全国各地400多位代表及80多家媒体的编辑、记者参加了会议。90年代,尝试教学法在山东等地多次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每次都有数千人参与。尝试教学法已成为全国最着名的教学法之一。
80年代开始,在杨裕前秘书长的带领下,学会组织人员开始国中平面几何入门教学研究,逐步形成了“平面几何入门教学法”。1985年,该项研究成果获江苏省普通教育改革优秀成果集体二等奖。该项研究直至现在仍然在平面几何入门教学中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进入新世纪,在副会长朱志平的带领下,广大会员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由副会长朱志平主持的省教研第五期课题《预设与生成关係的研究》荣获省教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其主持的《生成性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荣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由我会研究设计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正被江苏省教育厅运用于全省高中学校。由副秘书长龚国胜主持的国家“十五”课题《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的研究》顺利结题,其相关成果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我会参与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其成果也已对常州市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在2014年建国以来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比中,我会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的佳绩,获奖项目分别是《尝试教学法的实验研究与推广套用》、《中小学生成性教学区域推进研究》、《中国小课型範式与实施策略》、《国中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德育课程中公民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是全国範围内获奖最多的单位之一,被教育部誉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常州教科研现象”。

展望未来

常州市教育学会将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引领,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基点,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促进学校发展和会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目标,以创特色和品牌为学会建设发展的核心,在实践中不断打造“研究、指导、服务”新平台,为常州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更好实施素质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下辖委员会

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小英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中学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
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
中学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
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小音乐教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小体育教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小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国小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国小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国小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国小品德教育专业委员会
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
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
特殊教学专业委员会
班主任工作委员会
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
学校管理专业委员会
国中教育专业委员会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
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
教育政策与法制专业委员会
环境教育专业委员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常州市教育学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