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探索:国小语文教学:思想与艺术
《我的探索(国小语文教学:思想与艺术)》是关于研究“国小语文教学”的专着,书中具体介绍了:阅读中的“软式”创造性思考、阅读教学中学科间的有机融合、合作学习中的“分组”、教师的“教学反思”(纲要)等内容。 《我的探索(国小语文教学:思想与艺术)》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基本介绍
- 书名:我的探索:国小语文教学:思想与艺术
-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 页数:328页
- 开本:16
- 品牌:教育科学出版社
- 作者:赵景瑞
- 出版日期:2009年3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04144348, 7504144347
作者简介
赵景瑞,语文特级教师,1943年10月生,1961年参加教育工作,在国小任教16年,后长期从事国小语文教研工作。1988年首批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1994年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曾任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崇文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全国反馈教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中心特聘专家,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教育评估院专家组成员。北京市义务教育国小语文教材编着者。曾获全国国小语文教学研究积极分子、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兼任《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国小语文》杂誌主编,《读写知识》《作文导报》《读书与作文》等多种少儿报刊编辑或作者。 多年来,主持、参与多项全国“九五”、“十五”、“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涉及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国小语文学法指导、中国小阅读学习、作文教学程式改革、教学艺术、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提高教学成效等主题,在全国教育报刊公开发表国小语文教学论文近400篇,约90万字。在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教委(教育局)主持编辑的《北京教育丛书》百部中着书一本《国小语文阅读教学》(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此外,个人专着还有《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国小语文教学的最佳化与创新》(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主编、参与编写的公开出版图书50余本,总计300万字。1996年应邀赴台湾进行学术交流。多次应“希望工程”之邀赴边远贫穷、革命老区讲学助学,多次应邀赴全国各地献课、讲学。
图书目录
一 教育生涯:我成长的路·露·录
1 50年代,影剧——伴我机缘
2 60年代,教师——半路结趣
3 70年代,借调——塞翁失马
4 80年代,教研、课题——如虎添翼
5 90年代初,科研、专着——系统创新
6 90年代中,评特、带徒——责在带头
7 21世纪初,思想、教材、讲学——迈新台阶
二 教学思想:品味语文教学的真谛
1 教文要育人,作文学做人
2 学语文是生活,生活中有语文
3 语言要训练,语言需交际
4 让学生主动学,启学生创造学
5 读写双向结合,读写益彰双赢
6 重视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习过程
7 课前精于预设,课上善于现设
三 语文备课的艺术
1 语文教学“全程备课”的三步曲
2 语文教学运用互动反馈技术的全程策略
3 资讯理论与语文教材训练因素选择
4 学法指导:备课的重要一环
四 阅读教学的艺术
1 国小语文“质疑”教学法
2 《中小学生阶梯式阅读学习》之国小课堂教学
3 内化·求异·互动·活用——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
4 凭藉教材的“创造因素”训练学生创造性阅读
5 阅读中的“软式”创造性思考
6 词语解读七法
7 悟句义八法
8 朗读训I练的最佳化
9 略读、浏览的方法
10 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11 阅读教学中学科间的有机融合
五 作文教学的艺术
1 落实课标的11个专题,最佳化作文训练
2 作文教学程式的改革
3 作文23个新题型导写
六 课堂教学的艺术
1 正确处理几个关係,促进小语教学和谐发展
2 提高课堂教学的“八效”
3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机智”
4 更新观念,改革提问
5 合作学习中的“分组”
6 语文课堂练习的最佳化
7 正确认识“无错”,显现学习“潜错”
8 教学中“错误”的妙用
9 听课与评课的技术和艺术(纲要)
10 谈谈“说课”
11 教师的“教学反思”(纲要)
七 师友评说:他人眼中的我
1 事业·科学·艺术
2 为赵景瑞老师退休作藏头诗
3 赵景瑞——忘记年龄的“大忙人”
4 恩师的人格魅力
5 大恩不言谢学做楷模人
6 领路铺路让路——记德艺双馨的赵景瑞老师
7 感动化为永恆——我心目中的师傅赵景瑞老师
8 听赵老师“开题与选材”课的感受
9 快乐写作文学做纯真人——观摩着名特级教师赵景瑞老师作文课有感
10 我身边的大师——赵景瑞
11 感受大师的魅力——听特级教师赵景瑞老师“发简讯息”作文课有感
12 “老头”为何特别乐?——小记特级教师赵景瑞
八 附录
1 我的部分教案
2 我的一些诗
3 我的部分论着一览表
1 50年代,影剧——伴我机缘
2 60年代,教师——半路结趣
3 70年代,借调——塞翁失马
4 80年代,教研、课题——如虎添翼
5 90年代初,科研、专着——系统创新
6 90年代中,评特、带徒——责在带头
7 21世纪初,思想、教材、讲学——迈新台阶
二 教学思想:品味语文教学的真谛
1 教文要育人,作文学做人
2 学语文是生活,生活中有语文
3 语言要训练,语言需交际
4 让学生主动学,启学生创造学
5 读写双向结合,读写益彰双赢
6 重视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习过程
7 课前精于预设,课上善于现设
三 语文备课的艺术
1 语文教学“全程备课”的三步曲
2 语文教学运用互动反馈技术的全程策略
3 资讯理论与语文教材训练因素选择
4 学法指导:备课的重要一环
四 阅读教学的艺术
1 国小语文“质疑”教学法
2 《中小学生阶梯式阅读学习》之国小课堂教学
3 内化·求异·互动·活用——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
4 凭藉教材的“创造因素”训练学生创造性阅读
5 阅读中的“软式”创造性思考
6 词语解读七法
7 悟句义八法
8 朗读训I练的最佳化
9 略读、浏览的方法
10 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11 阅读教学中学科间的有机融合
五 作文教学的艺术
1 落实课标的11个专题,最佳化作文训练
2 作文教学程式的改革
3 作文23个新题型导写
六 课堂教学的艺术
1 正确处理几个关係,促进小语教学和谐发展
2 提高课堂教学的“八效”
3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机智”
4 更新观念,改革提问
5 合作学习中的“分组”
6 语文课堂练习的最佳化
7 正确认识“无错”,显现学习“潜错”
8 教学中“错误”的妙用
9 听课与评课的技术和艺术(纲要)
10 谈谈“说课”
11 教师的“教学反思”(纲要)
七 师友评说:他人眼中的我
1 事业·科学·艺术
2 为赵景瑞老师退休作藏头诗
3 赵景瑞——忘记年龄的“大忙人”
4 恩师的人格魅力
5 大恩不言谢学做楷模人
6 领路铺路让路——记德艺双馨的赵景瑞老师
7 感动化为永恆——我心目中的师傅赵景瑞老师
8 听赵老师“开题与选材”课的感受
9 快乐写作文学做纯真人——观摩着名特级教师赵景瑞老师作文课有感
10 我身边的大师——赵景瑞
11 感受大师的魅力——听特级教师赵景瑞老师“发简讯息”作文课有感
12 “老头”为何特别乐?——小记特级教师赵景瑞
八 附录
1 我的部分教案
2 我的一些诗
3 我的部分论着一览表
文摘
3 70年代,借调——塞翁失马
[路径]
70年代初,正当事业蒸蒸日上,一个突如其来的调动,打乱了我语文教学的道路。那时,国小属地区街道管理,我所属的南昌路街道缺乏干部,领导决定,把我借调到街道政治组,负责宣传工作。这就使我刚刚建立兴致的语文教学中断了。我心里并不乐意去,但只能服从分配,我硬着头皮上任,一乾就是两年。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人人喜洋洋。拨乱反正使教育事业走上了正轨,由街道办学回归到区教育局管理。为了加强教学质量,区里準备成立教研室,教研员从各街道借调教师中选。我被选中,当然高兴极了,我又可以重操喜欢的语文教学。当时,新创建的崇文区教研室,就设在教育局里,与之合署办公,只有4个人,语、数各两人,我负责全区的语文教学,开始了既熟悉又生疏的教研工作。
[心语]
“塞翁失马,焉之非福?”此句名言在我的这段经历中应验了。调离教学领域,去乾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可以说是“祸”吧;可就因为到了街道,才有机会到乐意去的教研室,“祸”却带来了“福”,命运就是这样。人生是曲折的,转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祸福并非对立,往往相互转化。看到这些规律,冷静处理,顺其自然,身心才会健康。
[路径]
70年代初,正当事业蒸蒸日上,一个突如其来的调动,打乱了我语文教学的道路。那时,国小属地区街道管理,我所属的南昌路街道缺乏干部,领导决定,把我借调到街道政治组,负责宣传工作。这就使我刚刚建立兴致的语文教学中断了。我心里并不乐意去,但只能服从分配,我硬着头皮上任,一乾就是两年。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人人喜洋洋。拨乱反正使教育事业走上了正轨,由街道办学回归到区教育局管理。为了加强教学质量,区里準备成立教研室,教研员从各街道借调教师中选。我被选中,当然高兴极了,我又可以重操喜欢的语文教学。当时,新创建的崇文区教研室,就设在教育局里,与之合署办公,只有4个人,语、数各两人,我负责全区的语文教学,开始了既熟悉又生疏的教研工作。
[心语]
“塞翁失马,焉之非福?”此句名言在我的这段经历中应验了。调离教学领域,去乾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可以说是“祸”吧;可就因为到了街道,才有机会到乐意去的教研室,“祸”却带来了“福”,命运就是这样。人生是曲折的,转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祸福并非对立,往往相互转化。看到这些规律,冷静处理,顺其自然,身心才会健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的探索:国小语文教学:思想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