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大名师与十大理念
《十大名师与十大理念》讲述“名师”,顾名思义是“着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育教学的专家;他们是教育界人才的精英、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理论(理念)的创立者和教学实践创新的带头人。 为了引领更多的教师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笔者申报立项并成功实施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十大名师与十大理念》是该项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重点介绍当今语文教学的十大名师与十大理念,包括李吉林的情境语文、窦桂梅的主题语文、于永正的五重语文、孙双金的情智语文、王崧舟的诗意语文、薛法根的简约语文、盛新凤的和美语文、周益民的诗化语文、李卫东的感悟语文、熊芳芳的生命语文,对每位名师的介绍都包括专业成长经验、核心理念解读、经典课例赏析三个方面,以便广大教师借鉴成功的专业成长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从经典课例中领悟教学智慧和艺术。
基本介绍
- 书名:十大名师与十大理念
-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页数:365页
- 开本:16
- 定价:47.80
- 作者:徐光华 连慧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5004532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十大名师与十大理念》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还要把欣赏借鉴名师的经典课例作为抓手。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要把领悟践行名师的先进理念作为重点。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可从总结吸取名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入手。
作者简介
徐光华,湖北省利川市人;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利川市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兼管全市教育科研规划、教研员继续教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任《利川教研》、《语文教研》主编;被选为湖北省教育学会小语会理事,被聘为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湖北省小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指导专家、恩施州新课改讲师团专家、《语文教学通讯(国小刊)》《国小语文》等杂誌社特约编辑。出版语文教学研究专着《语文新课程核心教学理念与有效实施策略》,编着《高效课堂建设研究方法及评价标準》《中国小实施素质教育指导书》《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创新研究》《中国小教师怎样开展课题研究》,主编中师选修教材《中国小教育科研方法》、小学生疑难心理与对策,策划、参编着作(语文课题研究实验教材)15部;主持完成国家、省、州课题8项;先后在《中国民族教育》《国小语文》《语文教学通讯》《中国教育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科研文章100余篇,获奖科研论文50余篇。目前正致力于新课程教材教法和高效课堂建设研究。
图书目录
着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情境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主题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主题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五重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五重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孙双金的情智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情智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诗意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的简约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简约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盛新凤的和美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和美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周益民的诗化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诗化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李卫东的感悟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感悟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知名青年教师熊芳芳的生命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生命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情境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主题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主题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五重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五重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孙双金的情智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情智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诗意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的简约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简约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盛新凤的和美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和美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周益民的诗化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诗化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李卫东的感悟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感悟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知名青年教师熊芳芳的生命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生命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序言
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
“名师”,顾名思义是“着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育教学的专家;他们是教育界人才的精英、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理论(理念)的创立者和教学实践创新的带头人。
一、为什幺要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
名师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学校里有较大的凝聚力,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起着重要的领衔、示範、激励、凝聚和辐射等作用。正如近代着名教育家张謇所言:“无师不可言教”,一流的学校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师队伍需要自己的领头人。也正因为如此,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倡导在全国通过建立“特级教师”制度来加速名师的培养。三十多年来,以“特级教师”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以其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促进了全国教育教学质量的极大提高,并通过“传、帮、带”推动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2009年,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学习并传播名师的教育思想(理念)、理解并践行其行为、借鉴并推广其艺术,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教育部依託《基础教育课程》杂誌和《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联合开展了“寻找新中国课堂教学的开拓者”主题活动,目前已经推出近100位教育教学名家和名师。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把“培养名师”、“培养一批教育家”,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可见国家对名师的培养工作是十分重视的。因此,当前全国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在千方百计实施“名师工程”。教育科研部门也用极大的热情来研究“名师”的成长规律和培养策略,中国教育学会在“十一五”期间就启动了全国性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本书就是笔者承担其子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为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中推广名师的专业成长经验,普及他们的先进教育思想(理念),学习借鉴他们的高超教学艺术,促进全市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切实实施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名师工程”,由笔者主编的《利川教研》,从2010年第1期起开设了“中国小着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简介”专栏,採取综合或个别介绍的方式,向全市广大教师陆续介绍名师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教学方法艺术。与此同时,由笔者主编和主要撰稿的《语文教研》,在2010年集中办了10期,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语文教学的十大名师与十大理念”。本书主要就是根据这10期内容整理而成的。
二、怎样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
教育是塑造人的工程,教师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职业。学校教育需要名师,家长学生渴望名师,党和政府重视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也是每一位教师的梦想和追求。
那幺,究竟怎样学习名师、争做名师呢?笔者通过对老一辈名师李吉林、于永正和新生代名师窦桂梅、周益民等成长经验和规律的研究,得出了这样几点体会和结论:
(一)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可从总结吸取名师的专业成长经验人手
平时阅读教育书刊,大家会惊喜地发现许多熟悉的名字,如李吉林、于永正、窦桂梅、孙双金、李卫东等等。通过全面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我们会发现:在这些名师的漫漫人生征途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长季节,都有自己“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艰辛劳顿,都有自己“教育人生竞风流”的成功惬意。我们会领悟到:“爱乃师德之源”,“高效地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的生存之本,“终身学习”是教师的成长之基,“教改科研”是教师发展之翼。我们会感受到:有一种精神在跳动,它的名字叫“自强不息”;有一种力量在流动,它的名字叫“勇于创新”;有一种智慧在涌动,它的名字叫“享受教育”;有一种追求在推动,它的名字叫“职业理想”。着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曾经这样描述:“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一个一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名师人生就是这一“理想”在实际教书育人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也正是因为他们始终坚守着做一名好教师的人生理想和信念,李吉林、于永正、薛法根等名师,才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让每一节课都艺术化、效率化、愉快化”。总之,名师首先让我们体悟到一种守志不移、坚忍不拔的事业境界。所以,我们学习名师、争做名师,就要从现在开始,从走上教育岗位开始,为自己设计出一个为之奋斗的职业目标(即做一名好教师、成功的教师)。只有趁早设定这样一个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不断增强自我奋斗意识和使命感,不断进行自我挑战;才能对教育教学工作葆有恆久的热情,创造出自己辉煌的教育人生。
(二)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要把领悟践行名师的先进理念作为重点
我们知道,要成为优秀教师、要当名师,仅学习名师的职业理想、敬业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名师都是业务精湛的专业人才,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勇于创新的科研勇士。这就说明,名师不仅专业扎实、学识丰富、眼界开阔,而且理念先进、个性鲜明、独树一帜。也就是说,他们既具有丰富的显性知识,也具有独特的隐性知识。我们知道。学科和教育等显性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而获得;而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艺术,特别是教育教学的机智、课堂教学的品位、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教书育人的智慧等隐性知识,不是可以教出来、学出来的,而是品出来、悟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从平时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积累,从名师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中去领悟。
关于如何向名师(优秀教师)学习,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点过迷津:“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複杂的事,是一种创造。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实质就是先进的理念)。”着名教育家、北京师範大学肖川教授也说过:“我们要从一个优秀的教育者的成长和成就中去感悟生命趣味、教育的真谛和当有的境界。”这些精闢论述实质上是在告诉我们,向名师学习,必须注重学习其经验中隐含的深刻思想,领悟其一生践行的先进理念。
我们嘹望繁星闪耀、璀璨夺目的语文星空,当我们走进名师们用自己特有的人品、学品、师品,演绎出一个时代的精彩人生时,星光背后的故事对今天的我们或许有许多新的启示;而当我们与名师们一起去思考、探索语文教育的真谛,共同承担着语文教学的重与轻时,我们则更能看到名师们敢为人先、锐意改革的脚步,领悟到名师们的独特思想和先进理念。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讲读法”盛行,把语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时,名师们就大声地说“不!”,在对语文意义的一路追寻、潜心探求后,就勇敢地提出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新主张(新理念、新理论)。笃行创造、各领风骚,名师们把语文教学带进一个崭新的时代,如一次“美丽的日出”,语文焕发出鲜活、夺目的生命力。学习、领悟名师们的先进教学理念(理论、思想),又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还要把欣赏借鉴名师的经典课例作为抓手
没有课堂,就没有名师。名师之所以得名,其开端(而且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往往就在于其教学实践能力强(课堂教学水平高)。很多名师的成长经验说明,只有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运用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展现出高超的教学艺术,赢得了学生、学校同行和社会的认可和讚誉,才可能真正成为名师。 很多一线的老师“认识”某个名师,往往都是从课堂上“认识”的,都会说起曾经亲身听过的名师的精彩课堂教学,或是曾经看过的某节课堂教学录像。可见名师征服人的还在于他在课堂教学上的真功夫。
听过李吉林老师上语文课的老师,无不对她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手段而叹为观止。那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几笔就勾勒出来的粉笔画。即时弹奏的音乐、吟唱出来的歌曲等等,把学生一下子就带入了文本之中,“入境与亲”,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受到启迪和教益。可以说,情境教学既是李吉林老师长期钻研语文教学的成果,也是她个人艺术才能的创造。
这个案例说明,我们置身于名师的精彩课堂,会情不自禁地沉醉在艺术化教学境界中,大师们挥洒自如、出神入化的教学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同悲、同喜、同挣扎、同思索……当你被大师们旁徵博引、舌绽莲花的丰厚学养深深折服时,或许会警示自己:读书——教师必需的生活;当你惊叹大师们对现场生成巧妙点拨,课堂上不时进发出一个又一个没有预约的精彩时,或许又会感慨:自己平时教学太追求设计的新、奇、特,太关注教师自身的展示,而忽视对“人”的关注。的确是的,这就是名师,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学生的名师,每一次教学都直指学生语文素养、未来发展和终身幸福的名师。他们与学生结伴而行、共生共长,血脉之间充盈着对语文教学的无悔追求——“志存高远”的事业境界、“勇于开拓”的科学精神、“不断超越自我”的生命诉求,最后都化作一个“爱”!名师更是对语文一往情深的热爱,对儿童发自心底的挚爱!
本课题(专题)的成功申报、顺利实施、成书出版,得到了利川市教育局、利川市教学研究室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湖北省教育学会国小语文专业委员会利川籍会员、利川市语文青年教师研究中心成员,作为课题组成员直接参与了研究工作或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在课题实施特别是成书过程中,笔者参阅、引用了国内诸多文献和专家、学者、教师的已有成果,直接採用了利川市中国小骨干教师的研究案例。在此一併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最后,笔者衷心地祝愿《当今语文教学——+大名师与十大理念》一书,能成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的良师益友!
望老师们——
学习名师不断超越的精神,努力追求语文教学和研究的高度:
学习名师与时俱进的理念,努力探索语文教学和研究的精度;
学习名师高瞻远瞩的眼界,努力拓展语文教学和研究的广度;
学习名师独闢蹊径的视角,努力挖潜语文教学和研究的深度。
着作者徐光华
2012年7月20日于湖北利川
“名师”,顾名思义是“着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育教学的专家;他们是教育界人才的精英、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理论(理念)的创立者和教学实践创新的带头人。
一、为什幺要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
名师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学校里有较大的凝聚力,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起着重要的领衔、示範、激励、凝聚和辐射等作用。正如近代着名教育家张謇所言:“无师不可言教”,一流的学校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师队伍需要自己的领头人。也正因为如此,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倡导在全国通过建立“特级教师”制度来加速名师的培养。三十多年来,以“特级教师”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以其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促进了全国教育教学质量的极大提高,并通过“传、帮、带”推动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2009年,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学习并传播名师的教育思想(理念)、理解并践行其行为、借鉴并推广其艺术,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教育部依託《基础教育课程》杂誌和《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联合开展了“寻找新中国课堂教学的开拓者”主题活动,目前已经推出近100位教育教学名家和名师。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把“培养名师”、“培养一批教育家”,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可见国家对名师的培养工作是十分重视的。因此,当前全国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在千方百计实施“名师工程”。教育科研部门也用极大的热情来研究“名师”的成长规律和培养策略,中国教育学会在“十一五”期间就启动了全国性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本书就是笔者承担其子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为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中推广名师的专业成长经验,普及他们的先进教育思想(理念),学习借鉴他们的高超教学艺术,促进全市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切实实施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名师工程”,由笔者主编的《利川教研》,从2010年第1期起开设了“中国小着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简介”专栏,採取综合或个别介绍的方式,向全市广大教师陆续介绍名师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教学方法艺术。与此同时,由笔者主编和主要撰稿的《语文教研》,在2010年集中办了10期,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语文教学的十大名师与十大理念”。本书主要就是根据这10期内容整理而成的。
二、怎样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
教育是塑造人的工程,教师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职业。学校教育需要名师,家长学生渴望名师,党和政府重视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也是每一位教师的梦想和追求。
那幺,究竟怎样学习名师、争做名师呢?笔者通过对老一辈名师李吉林、于永正和新生代名师窦桂梅、周益民等成长经验和规律的研究,得出了这样几点体会和结论:
(一)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可从总结吸取名师的专业成长经验人手
平时阅读教育书刊,大家会惊喜地发现许多熟悉的名字,如李吉林、于永正、窦桂梅、孙双金、李卫东等等。通过全面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我们会发现:在这些名师的漫漫人生征途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长季节,都有自己“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艰辛劳顿,都有自己“教育人生竞风流”的成功惬意。我们会领悟到:“爱乃师德之源”,“高效地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的生存之本,“终身学习”是教师的成长之基,“教改科研”是教师发展之翼。我们会感受到:有一种精神在跳动,它的名字叫“自强不息”;有一种力量在流动,它的名字叫“勇于创新”;有一种智慧在涌动,它的名字叫“享受教育”;有一种追求在推动,它的名字叫“职业理想”。着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曾经这样描述:“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一个一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名师人生就是这一“理想”在实际教书育人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也正是因为他们始终坚守着做一名好教师的人生理想和信念,李吉林、于永正、薛法根等名师,才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让每一节课都艺术化、效率化、愉快化”。总之,名师首先让我们体悟到一种守志不移、坚忍不拔的事业境界。所以,我们学习名师、争做名师,就要从现在开始,从走上教育岗位开始,为自己设计出一个为之奋斗的职业目标(即做一名好教师、成功的教师)。只有趁早设定这样一个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不断增强自我奋斗意识和使命感,不断进行自我挑战;才能对教育教学工作葆有恆久的热情,创造出自己辉煌的教育人生。
(二)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要把领悟践行名师的先进理念作为重点
我们知道,要成为优秀教师、要当名师,仅学习名师的职业理想、敬业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名师都是业务精湛的专业人才,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勇于创新的科研勇士。这就说明,名师不仅专业扎实、学识丰富、眼界开阔,而且理念先进、个性鲜明、独树一帜。也就是说,他们既具有丰富的显性知识,也具有独特的隐性知识。我们知道。学科和教育等显性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而获得;而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艺术,特别是教育教学的机智、课堂教学的品位、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教书育人的智慧等隐性知识,不是可以教出来、学出来的,而是品出来、悟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从平时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积累,从名师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中去领悟。
关于如何向名师(优秀教师)学习,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点过迷津:“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複杂的事,是一种创造。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实质就是先进的理念)。”着名教育家、北京师範大学肖川教授也说过:“我们要从一个优秀的教育者的成长和成就中去感悟生命趣味、教育的真谛和当有的境界。”这些精闢论述实质上是在告诉我们,向名师学习,必须注重学习其经验中隐含的深刻思想,领悟其一生践行的先进理念。
我们嘹望繁星闪耀、璀璨夺目的语文星空,当我们走进名师们用自己特有的人品、学品、师品,演绎出一个时代的精彩人生时,星光背后的故事对今天的我们或许有许多新的启示;而当我们与名师们一起去思考、探索语文教育的真谛,共同承担着语文教学的重与轻时,我们则更能看到名师们敢为人先、锐意改革的脚步,领悟到名师们的独特思想和先进理念。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讲读法”盛行,把语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时,名师们就大声地说“不!”,在对语文意义的一路追寻、潜心探求后,就勇敢地提出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新主张(新理念、新理论)。笃行创造、各领风骚,名师们把语文教学带进一个崭新的时代,如一次“美丽的日出”,语文焕发出鲜活、夺目的生命力。学习、领悟名师们的先进教学理念(理论、思想),又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还要把欣赏借鉴名师的经典课例作为抓手
没有课堂,就没有名师。名师之所以得名,其开端(而且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往往就在于其教学实践能力强(课堂教学水平高)。很多名师的成长经验说明,只有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运用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展现出高超的教学艺术,赢得了学生、学校同行和社会的认可和讚誉,才可能真正成为名师。 很多一线的老师“认识”某个名师,往往都是从课堂上“认识”的,都会说起曾经亲身听过的名师的精彩课堂教学,或是曾经看过的某节课堂教学录像。可见名师征服人的还在于他在课堂教学上的真功夫。
听过李吉林老师上语文课的老师,无不对她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手段而叹为观止。那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几笔就勾勒出来的粉笔画。即时弹奏的音乐、吟唱出来的歌曲等等,把学生一下子就带入了文本之中,“入境与亲”,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受到启迪和教益。可以说,情境教学既是李吉林老师长期钻研语文教学的成果,也是她个人艺术才能的创造。
这个案例说明,我们置身于名师的精彩课堂,会情不自禁地沉醉在艺术化教学境界中,大师们挥洒自如、出神入化的教学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同悲、同喜、同挣扎、同思索……当你被大师们旁徵博引、舌绽莲花的丰厚学养深深折服时,或许会警示自己:读书——教师必需的生活;当你惊叹大师们对现场生成巧妙点拨,课堂上不时进发出一个又一个没有预约的精彩时,或许又会感慨:自己平时教学太追求设计的新、奇、特,太关注教师自身的展示,而忽视对“人”的关注。的确是的,这就是名师,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学生的名师,每一次教学都直指学生语文素养、未来发展和终身幸福的名师。他们与学生结伴而行、共生共长,血脉之间充盈着对语文教学的无悔追求——“志存高远”的事业境界、“勇于开拓”的科学精神、“不断超越自我”的生命诉求,最后都化作一个“爱”!名师更是对语文一往情深的热爱,对儿童发自心底的挚爱!
本课题(专题)的成功申报、顺利实施、成书出版,得到了利川市教育局、利川市教学研究室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湖北省教育学会国小语文专业委员会利川籍会员、利川市语文青年教师研究中心成员,作为课题组成员直接参与了研究工作或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在课题实施特别是成书过程中,笔者参阅、引用了国内诸多文献和专家、学者、教师的已有成果,直接採用了利川市中国小骨干教师的研究案例。在此一併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最后,笔者衷心地祝愿《当今语文教学——+大名师与十大理念》一书,能成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的良师益友!
望老师们——
学习名师不断超越的精神,努力追求语文教学和研究的高度:
学习名师与时俱进的理念,努力探索语文教学和研究的精度;
学习名师高瞻远瞩的眼界,努力拓展语文教学和研究的广度;
学习名师独闢蹊径的视角,努力挖潜语文教学和研究的深度。
着作者徐光华
2012年7月20日于湖北利川
编辑推荐
《十大名师与十大理念》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还要把欣赏借鉴名师的经典课例作为抓手。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要把领悟践行名师的先进理念作为重点。研究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可从总结吸取名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入手。
目录
着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情境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主题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主题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五重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五重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孙双金的情智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情智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诗意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的简约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简约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盛新凤的和美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和美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周益民的诗化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诗化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李卫东的感悟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感悟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知名青年教师熊芳芳的生命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生命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情境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主题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主题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五重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五重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孙双金的情智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情智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诗意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的简约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简约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盛新凤的和美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和美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周益民的诗化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诗化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着名特级教师李卫东的感悟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感悟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知名青年教师熊芳芳的生命语文
第一节专业成长经验
第二节生命语文解读
第三节经典课例欣赏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