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益化推行工具箱
《精益化推行工具箱》是2011年1月1日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是齐忠玉。
基本介绍
- 书名: 精益化推行工具箱
- 又名:精益化推行工具箱全集
- 作者:齐忠玉
- 原版名称:齐忠玉
- ISBN: 9787512308367
- 页数:188
- 定价:28.00元
-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年1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字数:222000
内容简介
《精益化推行工具箱》为《精益化管理整体解决方案》丛书之一。精益化生产思想的运用依赖于有效的实践工具和手法,而国内企业在实施精益化的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工具。《精益化推行工具箱》旨在填补这一空白,为精益化的良好推行打好基础。《精益化推行工具箱》分别对现场管理、减少浪费、作业研究手法、拉动式生产、生产均衡化、全员生产保全、TQM质量改善等作业阶段需要使用的各类工具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推行步骤、注意事项等要点,并配有图片和表格对工具作形象化的介绍,旨在指导企业更好地将精益化生产思想运用于实践当中,帮助管理者快速地提升精益化生产的管理水平。
作者简介
齐忠玉,国家高级企业管理谘询顾问,职业素养高级测评师。曾在多家外资企业担任高管,拥有20年的实战管理及谘询经验。主要谘询领域包括精益化生产、中基层组建、职业素质培训、EAP等。服务过的企业包括伟创力、泰科电子、三井汽配、信科电子、南方电网、云浮移动、格力物业、元朗食品等,深受业界讚誉。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狠抓并落实现场管理
第一章
——夯实基础,为精益化生产做好充分準备
工具1 岗位可视化——有效引导作业秩序感
工具2 寻宝活动——创造性地整理现场死角
工具3 红牌作战——悬挂红牌,以达成整顿目标
工具4 洗澡活动——清洗、清扫,确保现场乾净、整洁
工具5 油漆作战——使生产现场焕然一新
工具6 定点摄影——对比改善效果,跟蹤改善进程
工具7 展会制——互动交流,鼓舞员工士气
工具8 定置管理——固化物品放置,实现现场有序化
第二章 开展各种减少浪费的活动
——杜绝浪费,开始精益化生产之旅
工具9 “5WIH”技术——不断提问以发现浪费
工具10 大野耐一圈——自我练习,以培训员工有效识别浪费
工具11 3U-MEMO法——科学记录现场发现的浪费现象
工具12 价值流图法——区分增值和不增值活动
工具13控制库存——确定经济而合理的库存量
工具14 精益化物流——改善现状,以减少物流浪费
工具15 标準化作业——以标準化为基线促进持续改进
工具16 ECRS原则——通过系统分析工序寻求改善
工具17全员持续改善——长期坚持,以树立企业文化
第三章 工作研究手法的具体套用
——运用IE手法不断改善作业
工具18 程式分析法——改善作业程式,使其合理化
工具19 操作分析——研究操作使其合理,减少工时消耗
工具20 动作分析法——进行动作分析,达成作业改善
工具21 SOP-依据标準操作指导生产
工具22 秒表时间研究——制定作业时间,评价工作效率
工具23 工作抽样法——依据数理统计制定标準时间
工具24 作业现场研究——创造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现场
工具25 APL提升员工的自主改善能力
第四章 拉动式生产
——现场改造,实现準时生产
工具26 利特尔法则——计算并有效缩减生产提前期
工具27 一个流——暴露并不断排除等待浪费
工具28 拉动看板——由后向前传递生产信号,达成JIT
工具29 隔离法——减少作业变动,提高流程稳定性
工具30 标準WIP合理控制生产周期
工具31 单元生产——改革传统生产方式,缩短交货期
工具32 生产线设计——设计符合企业实际的单元生产线
第五章 生产均衡化
——快速切换,使工作负荷水準稳定
工具33 生产计画——合理确定生产进度,以指导具体生产
工具34 TVAL模型——量化作业负荷,实施装配线改善
工具35 生产线平衡——保持节拍一致,消除工时浪费
工具36 快速换模——缩短作业切换时间,突破均衡化难关
工具37 成组技术——分类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
工具38 自律分割——建立微型生产线,以提高生产效率
工具39 自动化——自动控制异常,防止产生不合格品全员生产保全
第六章
——保证生产设备完好并随时可用
工具40 初期管理——做好前期预防,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工具41 自主保全——作业者自主维护设备,确保正常运转
工具42 专业保全——强化设备管理,确保设备零故障
工具43 个别改善——鼓励全员参与,推行小集团改善活动
工具44 人才育成——培养专家型员工
工具45 事务改善——改进事务工作,确保生产效率的提高
工具46 安全环境保全——做到安全工作标準化TQM质量改善
第七章
——完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工具47 推行ISO-与国际标準接轨,促进质量提高
工具48 4M管理——做好生产要素管理,以保证质量
工具49 防呆法——第一次就做对,从源头上避免损失
工具50 QC小组法——全员参与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工具51 直方图——通过数据分析降低产品缺陷率
工具52 因果图——寻求产生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
工具53 8D工作改善——聚集团队力量,回响客户反馈
工具54 6西格玛管理——控制不良品发生率
工具55 PDCA循环——反覆运行,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精益化生产是当今製造企业公认的、最有效的生产管理方式。一些企业在管理升级、产品最佳化过程中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些成效远远低于同等条件下推行精益化生产所带来的最大效益。在调查了近500家企业后发现,在影响企业发展的众多要素中,管理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製造业参与未来全球竞争的瓶颈,进行管理变革与提升是中国製造业成功转型的关键。
製造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凭藉低成本、零缺陷、持续改善的精益化作业模式,使企业获得持续性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沃麦克、丹尼尔-琼斯等人经过长期关注和研究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製造型企业的作业模式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现代製造企业而言,精益化生产方式是最适用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是21世纪的主流管理模式。
在现今这个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如何有效地推行精益化管理,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以往导致精益化推行失败的深层原因,并藉助有针对性的举措加以改善。
我们的团队在长期的谘询服务和培训指导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害怕推行精益化或推行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推行精益化必须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企业目前的人才结构达不到这一要求。
第二,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达不到推行精益化的程度,好高骛远地推行精益化只会加速企业的灭亡。
第三,推行精益化必然耗费大量的资源,如设备更新、管理成本等,企业目前承担不起。
製造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凭藉低成本、零缺陷、持续改善的精益化作业模式,使企业获得持续性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沃麦克、丹尼尔-琼斯等人经过长期关注和研究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製造型企业的作业模式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现代製造企业而言,精益化生产方式是最适用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是21世纪的主流管理模式。
在现今这个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如何有效地推行精益化管理,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以往导致精益化推行失败的深层原因,并藉助有针对性的举措加以改善。
我们的团队在长期的谘询服务和培训指导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害怕推行精益化或推行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推行精益化必须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企业目前的人才结构达不到这一要求。
第二,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达不到推行精益化的程度,好高骛远地推行精益化只会加速企业的灭亡。
第三,推行精益化必然耗费大量的资源,如设备更新、管理成本等,企业目前承担不起。
文摘
屋台式单元生产中,作业员按照工艺流程把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并且加工时产品单件流动。生产时,作业员在工序间按生产顺序移动,这样,生产线布局就不可能是传统的直线型的,因为直线型生产线条件下,当作业员完成一件产品后要回到第一道工序,这就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合理的布局应採取如图4-14所示的U形布局,首工序和尾工序位置很接近,这样就能解决此问题了。
屋台式单元生产是生产平衡率相当高的方式,平衡率可以达到100%。但是,屋台式单元生产的套用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这种生产布局方式下,需要很多台设备,而且对员工技能的要求很高。实际生产中很少有企业可以具备这些条件,于是就延伸出了追逐式单元生产和分割式单元生产来巧妙地避开这两个问题。
2.追逐式单元生产
实际运转时,追逐式单元生产与屋台式单元生产的相同点是一个作业者独立完成一件产品的加工;区别是追逐式单元生产线上有多名作业者同时在作业。实际生产时的景象就像是在互相追赶,所以叫做追逐式单元生产。图4-15所示为典型的追逐式单元生产线。
追逐式单元生产线的优点在于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并且在工作中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所以可以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但该生产线上作业员的作业水平必须统一,否则会造成生产的混乱。所以,实际生产中管理者要统一考察员工的作业水平,将水平相近的员工安排在一条生产线上。
3.分割式单元生产
分割式单元生产线的产生可以有效解决员工作业技能不全面的问题。在此生产方式下,多名作业者共用一条生产线。与追逐式单元生产不同的是,整个作业流程不是由一人完成,而是由多人合作完成,一名作业者只完成其熟练操作的工序,这样就可以弥补作业技能不全面的不足,也有利于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图4-16所示为分割式单元生产线。
分割式单元生产线降低了对作业者多能化的要求,使得作业者专注于几个工序的操作,有利于其专项技能的提升,并且会提高员工团队合作的能力。如图4-16
屋台式单元生产是生产平衡率相当高的方式,平衡率可以达到100%。但是,屋台式单元生产的套用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这种生产布局方式下,需要很多台设备,而且对员工技能的要求很高。实际生产中很少有企业可以具备这些条件,于是就延伸出了追逐式单元生产和分割式单元生产来巧妙地避开这两个问题。
2.追逐式单元生产
实际运转时,追逐式单元生产与屋台式单元生产的相同点是一个作业者独立完成一件产品的加工;区别是追逐式单元生产线上有多名作业者同时在作业。实际生产时的景象就像是在互相追赶,所以叫做追逐式单元生产。图4-15所示为典型的追逐式单元生产线。
追逐式单元生产线的优点在于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并且在工作中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所以可以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但该生产线上作业员的作业水平必须统一,否则会造成生产的混乱。所以,实际生产中管理者要统一考察员工的作业水平,将水平相近的员工安排在一条生产线上。
3.分割式单元生产
分割式单元生产线的产生可以有效解决员工作业技能不全面的问题。在此生产方式下,多名作业者共用一条生产线。与追逐式单元生产不同的是,整个作业流程不是由一人完成,而是由多人合作完成,一名作业者只完成其熟练操作的工序,这样就可以弥补作业技能不全面的不足,也有利于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图4-16所示为分割式单元生产线。
分割式单元生产线降低了对作业者多能化的要求,使得作业者专注于几个工序的操作,有利于其专项技能的提升,并且会提高员工团队合作的能力。如图4-16
插图: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