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文集(2008):经济学·法学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文集(2008):经济学·法学》是2009年8月1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迎秋。
基本介绍
- 书名: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文集(2008):经济学·法学
- 作者:刘迎秋
- ISBN:7509709210, 9787509709214
- 页数: 791页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第1版 (2009年8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内容简介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文集(2008):经济学·法学》讲述了:200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经济学·法学)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承办的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重要项目,得到了全国经济学、法学专业博士生的热烈回响。论坛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针对中国当前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对经济学和法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交流,充分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学、法学博士生培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充分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博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编辑推荐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文集(2008):经济学·法学》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刘迎秋,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广西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师範大学、重庆大学、河南大学、吉林社会科学院等大学和机构的兼职、客座或讲座教授以及北京市、全国工商联经济顾问、议政参政委员。自1980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以来.先后出版学术着作(包括独着和合着)19部、译着2部、辞书1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1990年底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总需求变动规律与巨观政策选择——中国(1952~1990年)经验的理论分析》于1993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后,1994年获团中央、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年优秀图书奖”。2006年底主持完成的《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科学发展观在浙江》重大研究项目正式出版后,得到海内外各界的高度评价。1993年被评为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贡献专家,1996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赵睿,男,汉族,1967年11月出生,博士学历.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
目录
序言
2008年全国博士生(经济学·法学)学术论坛纪要
第一部分 专家报告
从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看我国基本经济国情的变化
新古典经济学思维与中国现实的差距——兼论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创建
为什幺说民法是建设型社会的基本法
中国行政法学30年:回顾与展望
第二部分 经济学
财政分权、公共支出竞争与中国FDI集聚——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分析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可以实现污染减排吗——基于转型期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
中国1997年以来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
人本主义、国家秩序与经济成长——试论孔、孟、荀子经济思想中的“人本经济学”研究範式
自主性治理投资行为与股票收益——基于上市公司投资者关係管理的研究视角
基于CCF检验法的中美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
中国城市群竞争力实证分析
初次分配效率与公平的实证研究
人力资本、FDI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基于中国面板数据的“卢卡斯之谜”实证检验
测算劳动生产效率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
生产者服务业对国际贸易收益增长的规模效应分析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动因、地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测量与检验——基于储蓄理论的收入消费协整分析
外资併购的反垄断规制
关于经济收敛的一个新寓言——引入闲暇后增长性质的改变
内生政治制度:中央政府的视角
经理人控制、接管威胁与资本结构选择
对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的初步探索
外资併购的短期财富效应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交叉持股:共鸣、共振与共生
长三角地区经济成长的收敛性研究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的经验研究
人民币汇率传递对我国物价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兼论“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的紧缩效应
流动性过剩对物价和产出的动态冲击效应分析
通货膨胀下我国的最优货币政策选择——加入开放经济、“二元企业结构”的约束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促进效应——基于ARDL-ECM模型的动态分析
南水北调与区域利益分配——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协调度的分析
中国稀土出口市场势力的实证研究
FDI对我国外贸稳定增长的作用研究
第三部分 法学
新中国60年法制史的法哲学整体阐释框架——以法律变迁的方向选择为视角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违规造成严重后果型犯罪的罪过形式
法治视野下的信访制度——从一个区的调研看信访“内卷化”问题
联合国宪政:结构缺陷与路径趋势
《京都议定书》中的清洁发展机制研究
不可克减的权利及其制度建立初探
房改三十年:一个法律史的考察
民间法VS成文法:村民纠纷解决的选择路径——基于皖北Z村的实证研究
标準可否拒绝专利——兼论标準与专利的关係
中国禁毒立法三十年——以立法体系的演进与嬗变为视角
从身份证的使用透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
法律之“内在道德性”与当代中国宪法
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新时期我国宪政建设的根本前提
软法与人权的保护——从“枫桥经验”说开来
刑法学研究新视野——被害人行为初探
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促进效应——基于ARDL-ECM模型的动态分析
南水北调与区域利益分配——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协调度的分析
中国稀土出口市场势力的实证研究
FDI对我国外贸稳定增长的作用研究
第三部分 法学
新中国60年法制史的法哲学整体阐释框架——以法律变迁的方向选择为视角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违规造成严重后果型犯罪的罪过形式
法治视野下的信访制度——从一个区的调研看信访“内卷化”问题
联合国宪政:结构缺陷与路径趋势
《京都议定书》中的清洁发展机制研究
不可克减的权利及其制度建立初探
房改三十年:一个法律史的考察
民间法VS成文法:村民纠纷解决的选择路径——基于皖北Z村的实证研究
标準可否拒绝专利——兼论标準与专利的关係
中国禁毒立法三十年——以立法体系的演进与嬗变为视角
从身份证的使用透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
法律之“内在道德性”与当代中国宪法
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新时期我国宪政建设的根本前提
软法与人权的保护——从“枫桥经验”说开来
刑法学研究新视野——被害人行为初探
我国废物犯罪立法之检视
认知、观念与信仰:法制教育的三个维度及其衔接机制I
论税法的法理念
素质教育下本科法学双语教学思考——以国际法学科为例
论公民的立法参与权
环境法学核心範畴探析
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文集(2008):经济学·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