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学(第三版)
《民法学(第三版)》是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江平。
基本介绍
- 书名:民学法
- 作者:江平
- ISBN:978-7-5620-5817-5
- 类别:政治与法律
- 页数:772
-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8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内容简介
作为第三版教材,主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为主的最新的司法解释进行了修订,并对教材中其他相关部分也做了适当的修订、改动。而就内容而言,除“智慧财产权法”外,涵盖了民法学所有的相关知识。
江 平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代表作品有:《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编委、民法学科主编)、《罗马法教程》(合着)、《西方国家民商法概要》(独着)、《公司法教程》(《新编公司法教程》,主编、合着)、《法人制度研究》(主编、合着)等。
李永军 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民法学会副会长。代表作品有:《契约法》、《民法总论》、《海域使用权研究》、《破产法律制度》、《破产重整制度研究》、《契约法原理》、《票据理论与实务》等。
图书目录
总 则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民法概述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与特徵
第二节 民法在私法体系中的地位
第三节 民法的法律渊源
第四节 法律关係
第五节 民法的构造与基本内容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民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意思自治原则
第三节 过错责任原则
第四节 私有财产权神圣原则
第五节 权利本位原则
第六节 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第七节 诚实信用原则
第三章 民事权利通论
第一节 民事权利概述
第二节 民事权利的分类
第三节 请求权体系
第四节 抗辩权体系
第五节 支配权体系
第六节 形成权体系
第七节 权利主体、权利的取得与丧失
第八节 民事权利的限制
第九节 权利的实现
第二编 民事主体及其法律属性
第四章 民事主体概述
第一节 民事主体概念及形式结构
第二节 民事主体的法律标誌——权利能力
第三节 民事主体的理性标誌——行为能力
第五章 自然人
第一节 自然人的概念及主体性基础
第二节 自然人的人格权
第三节 自然人的其他法律属性
第六章 法人
第一节 法人概述
第二节 社团法人
第三节 财团法人
第七章 无权利能力的社团与合伙
第一节 无权利能力的社团与合伙概述
第二节 合伙
第三编 法律事实
第八章 法律事实概要
第一节 法律事实的概念与作用
第二节 法律事实的种类分述
第九章 法律行为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其在私法上的说明意义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分类及其意义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第四节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第五节 法律行为的无效
第六节 法律行为的可撤销与可变更
第七节 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
第八节 法律行为的解释
第十章 法律行为的代理
第一节 代理基本概述
第二节 有效代理
第三节 无权代理
第四节 表见代理
第十一章 民法上的时间
第一节 时效制度概述
第二节 诉讼时效
第三节 除斥期间
物 权
第四编 物权一般理论
第十二章 物权概述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与特徵
第二节 物权的客体
第三节 物权的种类
第四节 物权的一般效力
第五节 物权与债权的关係
第十三章 物权法及其基本原则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与特徵
第二节 物权法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物权法的制定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第十四章 物权的变动
第一节 物权变动的概念与原因
第二节 物权变动的规範模式与物权行为理论
第三节 物权变动的公示方式
第十五章 物权法中的占有
第一节 占有概述
第二节 占有的取得和消灭
第三节 占有的效力
第四节 占有的保护
第五编 所有权
第十六章 所有权通论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
第二节 所有权的种类
第十七章 不动产所有权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
第二节 房屋所有权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三节 不动产相邻关係
第十八章 共有
第一节 共有概述
第二节 共有的分类
第三节 共有关係及其终止
第十九章 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第一节 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概述
第二节 所有权取得的几种具体方式及其规则
第六编 用益物权
第二十章 用益物权总论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意义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种类
第二十一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一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与效力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
第二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一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与效力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
第二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权
第一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与消灭
第二十四章 地役权
第一节 地役权概述
第二节 地役权的效力
第三节 地役权的取得与消灭
第七编 担保物权
第二十五章 担保物权总论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种类与分类
第二十六章 抵押权
第一节 抵押权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抵押权的取得
第三节 抵押权的效力
第四节 抵押权的实行与抵押权的消灭
第五节 特殊抵押权
第二十七章 质权
第一节 质权概述
第二节 动产质权
第三节 权利质权
第二十八章 留置权
第一节 留置权概述
第二节 留置权的成立
第三节 留置权的效力与留置权的消灭
债 权
第八编 债的一般原理
第二十九章 债的概述
第一节 债的意义
第二节 债的发生
第三节 债的类型
第四节 複数主体之债
第三十章 债的一般效力
第一节 债的效力概述
第二节 债权的效力
第三节 债务的效力
第三十一章 债的保全
第一节 债的保全概述
第二节 债权人的代位权
第三节 债权人的撤销权
第三十二章 债的债权性担保
第一节 债的担保概述
第二节 保证
第三节 定金
第三十三章 债的移转
第一节 债的移转概述
第二节 债权让与
第三节 债务承担
第四节 债权债务的概括承受
第三十四章 债的消灭
第一节 债的消灭概述
第二节 债因清偿而消灭
第三节 债因提存而消灭
第四节 债因抵销而消灭
第五节 债因免除而消灭
第六节 债因混同而消灭
第九编 侵权行为之债
第三十五章 侵权行为之债概述
第一节 侵权行为的意义
第二节 侵权行为法的理念
第三节 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第三十六章 侵权行为的法律要件
第一节 侵权行为法律要件概述
第二节 违法性侵害行为要件
第三节 损害事实要件
第四节 因果关係要件
第五节 过错要件
第三十七章 侵权行为的抗辩事由
第一节 抗辩事由概述
第二节 抗辩事由的分类
第三十八章 一般侵权行为
第一节 一般侵权行为概述
第二节 侵犯物权的行为
第三节 侵犯智慧财产权的行为
第四节 侵犯人身权的行为
第五节 侵害其他民事权益的行为
第六节 共同侵权行为
第三十九章 特殊侵权行为
第一节 特殊侵权行为概述
第二节 对他人不当行为的责任
第三节 负有安全注意义务的特定主体不作为侵权责任
第四节 工业灾害危险物侵权责任
第五节 工业灾害以外危险物侵权责任
第六节 医疗损害责任
第四十章 侵权行为的效力
第一节 损害赔偿之债的主体
第二节 损害赔偿之债的客体
第三节 损害赔偿的方式
第四节 损害赔偿的範围
第五节 损害赔偿的原则
第十编 因其他原因所生之债
第四十一章 因无因管理所生之债
第一节 无因管理概述
第二节 无因管理的法律要件
第三节 无因管理的类型及其法律效力
第四节 不真正的无因管理
第五节 无因管理与类似行为的区别
第四十二章 因不当得利所生之债
第一节 不当得利概述
第二节 不当得利的法律要件
第三节 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 不当得利的效力
合 同 法
第十一编 契约法总论
第四十三章 契约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契约的概念和特徵
第二节 契约法的概念、发展和体系
第三节 契约的分类
第四节 契约的订立
第五节 契约的效力
第六节 缔约过失责任
第七节 契约的履行
第八节 契约的变更和终止
第九节 契约不履行的法律效果
第十二编 契约法分论
第四十四章 移转标的物所有权的契约
第一节 买卖契约
第二节 特殊买卖契约
第三节 互易契约
第四节 供用电、水、气、热力契约
第五节 赠与契约
第四十五章 移转标的物用益权的契约
第一节 租赁契约
第二节 房屋租赁契约
第三节 融资租赁契约
第四节 借用契约
第四十六章 完成工作的契约
第一节 承揽契约
第二节 建设工程契约
第四十七章 给予信用的契约
第一节 借款契约
第二节 储蓄契约
第四十八章 提供服务的契约
第一节 运输契约
第二节 保管契约
第三节 仓储契约
第四节 委託契约
第五节 行纪契约
第六节 居间契约
第七节 僱佣契约
第四十九章 提供智力成果的契约
第一节 技术契约
第二节 商标使用许可契约和转让契约
第五十章 合伙契约
第一节 合伙契约概述
第二节 隐名合伙契约
第五十一章 射幸契约
第一节 保险契约
第二节 博彩契约
亲属法与继承法
第十三编 亲属法
第五十二章 亲属与亲属法
第一节 亲属概述
第二节 亲属法概述
第三节 亲属法行为
第五十三章 婚姻法
第一节 婚姻法概述
第二节 结婚
第三节 婚姻的效力
第四节 婚姻的效力瑕疵
第五节 离婚概述
第六节 离婚方式
第七节 离婚效力
第五十四章 亲子关係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亲权
第三节 亲生子女
第四节 继子女
第五节 养子女
第十四编 继承法
第五十五章 继承法绪论
第一节 继承法概述
第二节 遗产
第五十六章 遗产的法定移转
第一节 遗产移转的正当性
第二节 法定继承
第三节 非继承法定移转
第五十七章 遗产的意定移转
第一节 遗嘱自由
第二节 遗嘱
第三节 遗赠扶养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