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厦门大学法学院

厦门大学法学院

厦门大学法学院

厦门大学,位于福建厦门,是我国较早开办高等法学教育的院校之一,1926年6月,厦门大学设立了法科。90年来,法学学科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坚持“学术建院、民主建院”的方针,发扬“严谨治学,求是创新”的学风,目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国际经济法学科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自1993年开始一直是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挂靠单位和会长所在机构。国际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财税法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国际投资法、国际税法及罗马法研究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国际投资法研究方向已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联合国贸发会议于2010年遴选国际投资法“全球15所法学院领航项目”(G-15 Law School Pilot Project)成员,厦门大学法学院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入选的院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厦门大学法学院
  • 简称:厦大法学院
  • 创办时间:1926年6月
  • 类别:公立大学
  • 所属地区:福建省·厦门市
  • 现任校长:张荣
  • 主管部门:厦门大学
  • 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 国家重点学科:国际法学
  • 现任院长:宋方青

历史沿革

法学院是厦门大学历史较为悠久的主要学院之一。1926年6月,厦门大学设立法科,下设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三系。1930年2月,厦门大学改科为院,法科改为法学院。1934年6月,法学院与商学院合併为法商学院。1937年底,法商学院中的法科停办。
厦门大学法学院地图
1940年秋,原福建大学法学院划归厦门大学,与厦门大学商学院中的经济系合併,组成厦门大学法学院,同时复办法律学系。1950年9月,厦门大学文学院、法学院合併为文法学院。1952年学校撤销学院建制。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厦门大学法律学系再次停办。
1979年8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设立法学专业,法律学系再次复办。1984年12月,厦门大学与福建省联合办学,成立了政法学院,下设法律学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哲学系。1998年9月,政法学院更名为法学院,下设法律学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哲学系归入人文学院。1999年4月,法学院成为具有管理实体性质的学院。
法学院是2003年11月在法律学系的基础上组建的,原隶属于法学院的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归入公共事务学院。
2015年12月13日,厦门大学法学院加入了新丝路法学院联盟。

学院简介

厦门大学法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不仅拥有独立的办公楼和教学楼,而且建设有标準化的案例教学讨论室和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师工作室。厦门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法学图书资料,并引进开发了若干种重要的中西文电子期刊资料库。1998年,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厦门大学图书馆法学分馆,该分馆目前已被批准为联合国资料托存图书馆。
法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7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1人,约占教师总数的84.5%。在师资队伍中,学院共有国家级“千人计画”人选3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1人,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画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画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 8人、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百千万智慧财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计画2人.
学院现拥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1个法律专业硕士(JM)学位点。国际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民商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为福建省重点学科。“国际经济法与台港澳法研究”、“国际经济法与海洋法研究”和“国际法律制度、两岸法律问题及和平发展研究”先后获準列入国家“211工程”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重点建设项目,法学学科获準列入“985工程”建设项目。近年来,厦门大学法学院立足于国际法及民商法等特色和优势学科,不断充实和提升其他后发学科的教学科研力量,整个学科建设呈现出了有梯次的均衡发展态势。
有多个重要实验教学和科研平台:厦门大学法学院现设有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法律史学、财税法学等9个教研室,此外还建立了国际经济法研究所、罗马法研究所、海洋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经济法研究中心、国际税法与比较税制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并成立了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和教学实验中心。此外,还有罗马法研究所等23个院批研究机构。建有多个重要实验教学和科研平台:设有教育部“套用型、複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国家智慧财产权培训(福建)基地;“财税金融法製法治研究中心”、“立法研究中心”等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创新平台和福建省哲学人文社科基地“国际经济法研究中心”;参与2011两岸关係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近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发表论文16篇,发表CSSCI收录论文324篇,国外刊物发表论文121篇;出版着作57部。法学院定期连续出版的学术刊物有《厦门大学法律评论》、《国际经济法学刊》、《中国海洋法学评论》、《东南司法评论》、《罗马法与现代民法》及《国际关係与国际法学刊》等。其中《国际经济法学刊》入选CSSCI学术数据来源集刊。2016年9月公开期刊《现代法治研究》第1期发行。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0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7项,其中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3项;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
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法学院已与欧美日韩及台湾地区的25所知名法学院签订了正式合作协定;与美国哈佛大学、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华盛顿大学(西雅图)、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密切的联繫,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国际化学术交流体系与文化。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赴境外(含港澳台地区)学习交流连续超过90天的研究生有61人,境外来本院交流学习的有93人。
法学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专业,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画的提出,要求高校法学本科的法学教育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分析及处理法律实务案件和实际解决纠纷能力。因此,我们在注重培养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实际运用能力。法学专业的师资队伍,不仅包括专业精深的法学教师,还包括从实务部门邀请的有经验的师资,为学生开设实务课程。厦门大学法学院的学生辩论队享誉海内外,在Willem C.Vis国际商事模拟辩论赛(英文)、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英文)、WTO模拟法庭辩论赛和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辩论赛(英文)等多项全国性和国际性专业大赛中屡创佳绩。参赛队员曾于2006、2011年两度获得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华盛顿)诉状世界冠军,2014年获得中国第十二届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冠军,2012年获得Willem C.Vis国际商事模拟辩论赛(维也纳)反方诉状世界季军,2013年获得(ELSA)WTO模拟法庭辩论赛反方最佳书状冠军。我院学生在课外学术和专业竞赛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

学院规模

厦门大学法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法学院大楼占地10000多平方米,基建面积8235平方米。不仅拥有独立的办公楼和教学楼,而且建设有标準化的案例教学讨论室和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师工作室。厦门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法学图书资料,并引进开发了若干种重要的中西文电子期刊资料库(包括LEXIS-NEXIS资料库)。1998年,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厦门大学图书馆法学分馆,该分馆已被批准为联合国资料托存图书馆。
模拟法庭模拟法庭
案例教室案例教室
厦门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厦门大学法学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