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位于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华东政法大学自1981年起创办研究生教育,2001年3月在原研究生处基础上设立研究生教育院。研究生教育院是学校行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其职责範围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籍管理、学位授予和全日制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日常管理和就业指导等。

2016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1300名(含推荐免试生)。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71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590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 创办时间:1981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人文社会科学
  •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
  • 主管部门:华东政法大学
  • 硕士点:10
  • 主要院系:法律史、国际法学
  • 学校地址:上海市长宁区万航渡路1575号(长宁校区)
  • 院长:杨忠孝教授
  • 院党总支书记:邵军副教授
  • 博士点:13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 硕士点:3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学院概况

华东政法大学自1981年起创办研究生教育。2001年3月设立研究生教育院。研究生教育院是学校行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其职责範围包括对全校研究生在招生、培养、学籍管理、学位授予、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就业等方面的政策和业务指导,研究生教育院同时承担博士研究生、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日常教育、培养与管理工作。现任院长杨忠孝教授,党委书记邵军副教授。

专业设定

学校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套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法学学科设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智慧财产权、司法鉴定、社会法学、法政治学、公安法学、法律方法论、军事法学(硕士)、法律与金融(硕士)等16个学位授权点,套用经济学设有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等学位授权点,政治学设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等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传播研究等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设有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文化产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社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学位授权点。同时设有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公共管理、金融、社会工作、翻译等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作为全国首批八所院校之一,学校从1996年始开展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JM)。学校还具有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与港澳台地区研究生的资格。

管理体制

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总结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经验与研究生管理体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经学校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全面最佳化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研究生教育实行二级管理基本模式。
各学院负责本院所属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具体划转安排如下:
法律学院: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
经济法学院: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军事法学;
刑事司法学院:司法鉴定、公安法学;
智慧财产权学院:智慧财产权;
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法律与金融;
国际航运法律学院:国际法学(国际航运法律方向);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比较政治、行政管理、政治学理论、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公共管理硕士;
商学院: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金融硕士;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社会发展学院:社会管理、社会法学、社会工作硕士;
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传媒法制;
外语学院:翻译硕士;
研究生教育院(法硕中心):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
研究生教育院(博士组):博士研究生全部专业
就读校区:报考商学院(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硕士)、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含政治学研究院)(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传播研究)、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传媒法制)、社会发展学院(社会法学、社会管理、社会工作)、外语学院(翻译硕士)等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在学校松江校区(龙源路555号)就读,报考其他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在学校长宁校区(万航渡路1575号)就读。学校可根据学生人数和住宿条件调整当年度的学生就读校区。

机构设定

招生办
培养办
学位办
专业学位办
学生管理办公室
就业办
考试中心
合作办
行政办公室
姓名
岗位
办公室电话
办公地点
胡继红
办公室主任
6207-1608
小白楼203室
刘金银
办公室
6207-1801
40号楼108室
孙嘉伟
办公室
6207-1859
小白楼203室
郑雁秋
招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6207-1561
小白楼103室
伍文英
招生办公室
6207-1605
小白楼103室
缪志心
招生办公室
6207-1672
小白楼103室
史红光
培养办公室主任
6207-1787
40号楼105室
危红波
培养办公室
6207-1815
40号楼104室
邓淑娅
培养办公室
6207-1528
40号楼104室
吕春辉
学位办主任
6207-1633
小白楼101室
肖建红
学位办公室
6207-1911
小白楼101室
孙冬喆
考试中心主任
6207-1649
40号楼105室
郭承安
考试中心
6207-1552
40号楼104室
孙德通
专业学位办公室主任、法硕中心
6207-1970
40号楼101室
戴国立
法硕中心辅导员
6207-1780
40号楼101室
高杰
法硕中心辅导员
6207-1626
40号楼107室
宋玲
法硕中心辅导员
6207-1892
40号楼107室
刘毅
法硕中心辅导员
6207-1915
40号楼107室
刘子凡
法硕中心辅导员
6207-1659
40号楼101室
陶颖莹
研究生管理办公室
6207-1631
40号楼110室
吴玲
研究生管理办公室
6207-1906
40号楼109室
张巍
研究生管理办公室
6207-1612
40号楼110室
王美丽
就业办主任
6207-1781
六三楼111室
张阳
就业办公室
6207-1803
六三楼111室
袁辉
合作办学办公室主任
62071092
小白楼102室
薛刚
合作办学办公室
6207-1808
六三楼109室
孙婷
合作办学办公室
6207-1632
小白楼102室
沈洁莹
合作办学办公室
6207-1657
小白楼102室

专业介绍

硕士研究生
2016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1300名(含推荐免试生)。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71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590名。
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公共管理、金融、社会工作、翻译等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他为学术型硕士。
院系所研究方向就读校区
001法律学院
长宁校区
030101法学理论
01法学理论
02法律语言学
03法律方法论
030102法律史
01中国法制史
02中国法律文化
03外国法制史
04西方经济法制史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1中国宪法
02行政法学
03立法学
04教育法学
030104刑法学
030105民商法学
030106诉讼法学
01刑事诉讼法
02民事诉讼法
03法律逻辑
04司法学
002经济法学院
030107经济法学
01经济法
02商法
03金融法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3国际金融法律学院
★0301J1法律与金融
004国际法学院
030109国际法学
01国际公法
02国际私法
03国际经济法
030110军事法学
005国际航运法律学院
030109国际法学
04国际航运法
006刑事司法学院
★0301Z5公安法学
01犯罪学
02侦查学
03治安学
★0301Z1司法鉴定
01法医
02物证技术
03司法会计
04计算机与声
像资料鉴定
007智慧财产权学院
★0301Z3智慧财产权
008商学院
松江校区
020202区域经济学
020204金融学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6国际贸易学
025100金融专业学位
009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0305Z1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传播研究
012人文学院
★1204J1文化产业管理
★0301Z7传媒法制
013社会发展学院
★0301Z4社会法学
★1204Z1社会管理
035200社会工作专业学位
014外语学院
055100翻译专业学位
010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含政治学研究院)
030201政治学理论
0302Z1比较政治
120401行政管理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120404社会保障
★1204Z2公共安全管理
125200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长宁校区
011研究生教育院(法硕教育中心)
035101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
035102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博士研究生
招收各类博士研究生70名左右(含本校硕-博连读生和公开招考人数)。
专业代码和名称
专业招生计画
(其中定向生
招生限额)
导师
导师研究方向代码
和名称
030101法学理论
4(1)
马长山
01法治理论
苏晓宏
02法律方法
李桂林
03法哲学
何明升
04法社会学
030101法学理论
(法律方法论)
2(1)
陈金钊
05法律解释学
郝铁川
06法学方法论
刘风景
07法律修辞学
030102法律史
10(4)
何勤华
01外国法律史
李秀清
04比较法律史
王立民
02中国法律史
徐永康
03法律文化
龚汝富
02中国法律史
沈国明
03法律文化
苏彦新
01外国法律史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
学(宪法学)
3(1)
童之伟
01宪法学
刘松山
01宪法学
朱应平
王月明
01宪法学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
学(行政法学)
3(1)
章志远
02行政法学
沈福俊
03行政诉讼法学
魏琼
江利红
04经济行政法学
05比较行政法学
030104刑法学
9(4)
刘宪权
01经济刑法
郑伟
02比较刑法
杨兴培
03刑法史
卢勤忠
04刑事政策
林荫茂
01经济刑法
何萍
02比较刑法
孙万怀
04刑事政策
于改之
01经济刑法
030105民商法学
5(0)
高富平
01财产法
金可可
03民法基础理论
张驰
02民法债权
杨代雄
01财产法
李霞
04婚姻家庭法
030106诉讼法学
3(1)
叶青
01刑事诉讼法学
陈刚
02民事诉讼法学
崔永东
03司法学
030107经济法学
12(4)
顾功耘
01经济法03公司治理
吴弘
02金融法
罗培新
02金融法03公司治理
唐波
02金融法
陈少英
05财税法
肖国兴
06能源法
张忠军
04金融监管
沈贵明
07企业法
杨忠孝
07企业法08破产法
李伟群
02金融法
陈婉玲
01经济法09产业法
030109国际法学
12(4)
林燕萍
02国际私法05国际竞争法
丁伟
02国际私法07国际投资法
刘晓红
02国际私法04国际商事仲裁
王虎华
03国际公法06国际刑法
贺小勇
09国际金融法08世贸组织法
刘宁元
01国际经济法02国际私法
周汉民
01国际经济法08世贸组织法
于世成
10国际海商法
管建强
03国际公法
赵劲松
10国际海商法
李伟芳
03国际公法11国际环境法
杜涛
02国际私法
0301Z1司法鉴定
2(1)
杜志淳
01司法鉴定制度与管理
02法医学司法鉴定
03物证技术司法鉴定
0301Z2法政治学
2(1)
蒋德海
02法治与国家
林凌
03法政治传播学
姚尚建
04法治与政府
0301Z3智慧财产权
5(2)
黄武双
01智慧财产权法
何敏
01智慧财产权法
王迁
01智慧财产权法
王莲峰
01智慧财产权法
孔祥俊
01智慧财产权法
0301Z4社会法学
1(1)
董保华
田思路
01社会法基础理论
02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0301Z5公安法学
1(1)
邱格屏
王永全
01犯罪学

办学特色

作为我国以法学高等教育为中心,法、管、经、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特色大学,学校坚持以法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积极拓展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契合社会需求与国家教育政策的重大调整,积极开展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并重的研究生教育格局。学校拥有良好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与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创办研究生教育30多年来,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万余名硕士研究生和500余名博士研究生。学校目前有专、兼职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超过530名,其中专兼职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91名。在校博士研究生230余人、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超过3200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800余人,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及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200余人,总计在校研究生规模约4500人。
近年来,在我国人才强国、依法治国战略大格局中,在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学校积极探索多种类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高层次法律人才培养的优势,注重推进套用型素质培养的海派法学教育,探索和实践适合政法大学发展的学科结构设定,依託内涵建设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计画与质量工程等,全面促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学校积极开拓中外合作培养途径,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实行灵活多元的校内外、国内外合作培养方式。目前,已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合作开展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项目。

历届英才

作为我国法学高等教育的重镇,华东政法大学拥有良好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与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创办研究生教育25年来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5000多名硕士研究生和300余名博士研究生。目前至2007年5月在校法学博士研究生近200人、法学硕士研究生近1100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760余人及在职攻读法律硕士学位研究生近600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法学硕士学位生120余人,以及中外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约40人,总计在校研究生规模2800余人。

报考与录取

2015年我校报考人数为5130人,录取1300人,录取比例为3.95:1。各专业报考人数录取比例依次为:区域经济学0.8:1,金融学1.73:1,产业经济学0.92:1,国际贸易学2.6:1,法学理论3.12:1,法律史4.26:1,宪法学与行政法学5.28:1,刑法学6.28:1,民商法学7.67:1,诉讼法学5.44:1,经济法学5.84: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4.08:1,国际法学4.98:1,军事法学3.17:1,法律与金融3.42:1,司法鉴定2.17:1,智慧财产权4.6:1,社会法学3:1,公安法学3.9:1,政治学理论1.8:1,中外政治制度1.1:1,思想政治教育1.14: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75:1,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与传播研究1.57:1,行政管理3.16:1,教育经济与管理1.75:1,社会保障1.67:1,文化产业管理2.8:1,社会管理0.75:1,公共安全管理1.43:1,法律硕士(非法学)5.21:1,法律硕士(法学)3.08:1,公共管理硕士2.88:1,金融硕士0.31:1,翻译硕士0.57:1,社会工作硕士0.1:1。

建筑特色

华东政法大学(原“华东政法学院”)于1952年创建时,即设在同年停办的圣约翰大学的校址。原圣约翰大学一群古朴典雅的校园建筑系1939年前60年前建造。这群中西合璧的校舍,在建造时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人们称这为约翰式的中国高等学校着名建筑群,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5年将它们列入“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为让我校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以及关注我院的人士了解校园有关建筑物的简史,有选择地按建造年份先后作个扼要介绍。
一、韬奋楼
韬奋楼(原名怀施堂)于1894年1月26日举行奠基典礼。系拆除1879年4月建筑的四合院,用原隅石奠基,以示新旧继续不绝之意。1895年2月19日举行落成典礼。基地面积3242平方米,建筑面积5061平方米,砖木结构,计87个房间。
该楼的建筑图纸,在美国绘就,保存着中国四合院式的建筑特点,当时屋顶四角皆为曲线形(于1959年大修时改为直线形)。南面中间,原图设计是塔楼,后採纳了约大科学系主任顾斐德教授提议,改为钟楼(大钟由美国马塞诸塞州波士顿E.HOWARD联合公司铸造),钟不仅适应约大师生的需要,也方便了附近一带民众。在当时,该楼是创始中国式学院的建筑,也是教会学校建筑中最佳校舍。
这幢约大第一建筑物,由该校美籍校长卜舫济(Francis L.H.Pott)经手筹建,耗资2.6万美元(折合白银31834两),其中2万美元在美国募得,其余在中国募取。
在该楼落成典礼上,为纪念约大创始人施勒楚斯基(S.I.J.Schereschewsky),正式命名该楼为怀施堂。施氏(1831年—1906年),生于立陶宛,犹太血统,自幼失怙,童年时代受教于犹太拉比,1854年(24岁)赴美国改信基督教,1859年来华传教,能读20国文字,讲13种语言,对中国语言文字颇有研究、教会译《圣经》及《公祷书》为中国文言文时,出力居多。施氏于1877年升任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他见到中国人尊师重学由来已久,于是主张并创办了教会学校圣约翰书院(St.Johns College)。
该楼落成初期,楼下设课堂、膳堂和图书馆,楼上则为学生宿舍。图书馆于1904年思颜堂建成后才迁往。
新中国成立后,约大师生为纪念1921年毕业生邹韬奋,要求将怀施堂改名为韬奋楼,于1951年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同意更改楼名。
1952年,华东政法学院创建后,该楼一层为教室,二层为学生宿舍。1979年复校后,该楼二层逐步改作教室之用。韬奋楼是华东政法学院代表性的教学楼。
二、格致楼
格致楼(建楼时曾称格致室,曾用名科学馆、办公楼)于1898年11月20日奠基,落成典礼于1899年7月19日举行。楼址原系1879年购置的别墅住宅,当时供施氏办公和起居住宅的基地,建楼时,将拆除住宅的砖瓦搬至今体育室处,建筑一简陋的健身房。
访楼为三层楼房,基地面积930平方米,建筑面积2331平方米,砖木结构,计房60间。楼的西墙面与今韬奋楼南墙面相仿,其南墙面为城堡式,益增其苍然老态。三楼为医学系课室,一、二楼分别为物理化学试验室及课室,以及神学课室。此外,约大博物院也曾设在楼内。中国学校中筑有科学馆在当时实属仅有,约大自称:“教授自然科学,实为约大开其端也。”
该楼的建筑经费总计3万美元,其中一半,由卜舫济于1897年赴美募得,另一半由上海士绅、学生及西商等多人捐助。
1952年,华东政法学院创建时,院长办公室、教务处及有关教研组、总务处及所属科室等在该楼内办公,故将科学馆改名为办公楼。
1998年暑期,我院在扩大招收住宿学生人数、紧缩办公用房、将办公楼改作学生宿舍时,採用曾用名格致室中的“格致”一语,改名为“格致楼”。
三、40号楼
学生宿舍四号楼(原名思颜堂)于1903年10月24日奠定隅石,1904年10月1日举行落成典礼。为纪念约大创办初期出力最多的颜永京牧师,而命名思颜堂。颜氏自1879年起协助施氏筹办圣约翰书院,募资购地,兴建校舍,并任学监兼数学、自然和哲学教授,1888年离校。
该楼呈现U字型,採用中西结合建筑形式,楼项四欠皆为曲线形,东侧南顶以阳台护栏式装饰。基地面积2414平方米,建筑面积4052平方米,计114个房间,砖木结构。西侧三层均为学生宿舍,可容150人。从怀施堂迁移来的图书馆置于楼下的西南隅房间。东侧 二楼设大会堂,是聚集场所,安置600坐。大会堂北侧三层,当时系教员寄宿处和招待室,东侧一楼为办公室。
建筑经费自1901年起,总计募集美金55337元,来自美国的募款2.2万余美元,其余来自约大经费、上海商人和学生方面。后者居多,故大会堂又称同学厅。
1913年2月1日,约大举行学期结束仪式,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应邀于大会堂演讲。经大会主持人介绍孙中山先生时,师生欢呼,谨聆训词。中山先生首先论说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最后语辞是:“今且言责任,圣经中云,已见光明,应为人导。既有知识,必当授人。民主国家,教育为本。人民爱学,无不乐承,先觉觉后,责无旁贷,以若所得,教若国人,幸勿自秘其光。”中山先生在演讲词中反覆阐述教会传布教育的功劳,对约大的教育事业,尤为称美。
华东政法学院成立后,将思颜堂改名为宿舍一楼,1979年复校后,又改称为学生宿舍4号楼。因该楼在河西校舍中排列第40,故又称其为40号楼。
四、思孟堂
学生宿舍5号楼(原名)的隅石于1908年9月19日安置,翌年9月落成。基地面积819平方米,建筑面积2194平方米,砖木结构。该楼为三层,计房96间,为当时约大的高年级学生宿舍。建筑经费总计27833美元,学生捐款7000美元,在美国约募得1.5万美元,其余为约大经费支付。
该楼命名为思孟堂,其缘由是纪念孟嘉德(ARTHVR SITGREAVES MANN)牧师。孟氏于1904年到约大任职,教授哲学。1907年7月29日,孟氏在庐山旅游时因营救一个落水的中国朋友而同溺于瀑布中。约大学生为哀悼孟氏,发起捐款建堂,选赴于格致楼东南隅,沿苏州河岸。
孟氏是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该楼在孟氏去世后特製一纪念铜牌,置于思孟堂一楼楼梯旁。孟氏生前曾为约大创作校歌,为该校师生传唱。
华东政法学院创建后将思孟堂改名为宿舍2号楼,1979年复校后又改称为学生宿舍5号楼。
五、4号楼和大草坪
4号楼和大草坪地区(万航渡路北侧),原为兆丰花园一部分,面积计72亩(12英亩)。业主于1911年忽欲出售,价银14万两。当时,经约大募银购得,其中2.5万两由教会拨付。
在该地产中有华商住宅一幢(即今4号楼),基地面积754平方米,建筑面积1275平方米,计房25间,砖木结构。屋面以黑铁皮代瓦,曲线形多屋角。前业主自购地至建筑和装饰这两层住宅,起讫时间长达36年(1963年~1899年)之年。约大购置后,楼上为校长住宅,楼下改作图书馆(由思颜堂迁来),西北隅设有函电收发室;楼顶筑有塔楼,可供凭眺;楼西侧平房为约大校办。
约大购置此地产后,将校门从怀施堂前三角地南移至万航渡路边,不再像以往弯曲迂迴进出校门。园林草木葱茏,多数树木系18世纪60年代所栽种,其布局为英国式。当时约大的园林之胜,在中国校园中固不多见。
在华东政法学院创建初期,院政治辅导处及有关部门曾在该楼办公。现为院党政领导及所属有关职能部门的办公室。
六、红楼(老图书馆)
老图书馆(即5号楼)于1915年岁首举行奠定隅石典礼,次年初夏落成。基地面积492平方米,建筑面积1067平方米。
1913年12月20日,约大同学和校友举行校长卜舫济任职25周年纪念会,并捐洋2万元,为建筑图书馆之用,以示纪念。卜舫济的中外朋友亦出资赞助,总计建筑费2万余银两。
约大图书馆在怀施堂时,藏书中有圣公会英文宗教藏书、施氏所藏的中国书籍等。迁至思颜堂时,美国纽约市长、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罗氏与其弟捐助书籍甚多,馆名则称罗氏图书馆。建筑图书馆时,捐助贵重书籍的校友甚多,其中曾任驻英公使施肇基博士捐助值洋1000元书籍。
馆舍为中西式参半的两层建筑,用钢筋水泥及砖木筑成。上层系陈列图书之用;南大间系藏书室;北大间为阅览室,中置陈列橱及长方桌10具,座位近百,内壁皆置书架,陈列着中西文报刊杂誌、字典和参考书籍等;中间为馆长及馆员办公室,并悬挂着卜舫济的画像。下层有房8间,除一小室贮藏未装订之报章外,其余在建馆初期为课室,后因藏书日益增多,于1924年秋撤去课室,改辟二大室:一为神学院图书馆兼课室;二为馆员办公室兼报章装订室(于1930年秋改为报章阅览室)。由于藏书量陡增,1936年,上层北大间加筑了夹层阁楼,藏书与阅览两大间对调使用。
黄世美因其子在约大读书,赠与约大旗桿两根,由菲律宾硬木加工而成,竖于图书馆之前。一根升美国国旗,一根升当时中国北洋政府五色旗。每值礼拜日或重大节期才升旗。两旗桿因年久腐蚀,约于1959年另制一旗桿和旗墩,置于4号楼东南隅的草坪上。原两旗墩,现尚存原处。
七、体育室
体育室位于韬奋楼(怀施堂)以北,其前身为简陋健身房,1918年6月30日安置隅石,1919年11月15日举行顾斐德纪念体育室落成典礼。基地面积421平方米,建筑面积881平方米。建筑及购置运动器械等经费总计4.98万美元,其中约大支出2.35万美元,校友捐1.17万美元,学生捐0.78万美元,校外捐助0.68万美元。
顾斐德(F.CIEMENL COOPER)教授于1894年到约大任科学系主任,是约大最初体育运动发起者。顾斐德于1915年6月4日病殁英国伦敦。1917年,约大学生和在美国的校友,为纪念这位英籍教授,而建筑体育室。
体育室图样由约大理科教授华克设计,两层楼房的楼顶四角为曲线形。人称约翰式建筑。第一层有来宾接待室一间,浴室和更衣室各两间,机房一间,储物一间。浴室内装置冷热水莲蓬头,墙、地面均用白磁砖,学生可按时入浴。第二层系室内运动场,长75英尺,阔45英尺。体育设备,始臻完善。场之南端,下有体育教师办公室,上筑一看台,可依栏俯视场中球类比赛。体育室东侧为游泳池,上架玻璃天棚,池之南端,备有来宾参观席,池长60英尺,阔20英尺,池底和四壁均用白磁砖砌成。此室内游泳池,实为中国前所未有的。1998年改游泳池及浴室设备为学生健身等用房。
此外,约大早在1907年,在河东已购地建筑田径运动场,师生来往,备有渡船。1925年举行的远东运动大会全国预选大会,曾在此田径运动场进行。中国学校的体育运动,实以约大为嚆矢。
1952年至1956年,华东体育学院曾设在华政园内。除了树人堂为该院办公楼以外,充分利用和发挥了体育室和田径运动场的设备和效能。
八、交谊楼
交谊室(即3号楼)。1919年11月15日约大举行40周年纪念会时,该校同学会和校友们为纪念校长卜舫济故夫人黄素娥女士,发起捐银建筑新交谊室。该室的落成典礼,与约大50周年纪念会及纪念坊揭幕典礼同日举行,日期是1929年12月14日。
新交谊室择址于1888年建的旧交谊室的基地,由校友范文照设计中西合璧的图样,基地面积863平方米,建筑面积1768平方米,是钢筋水泥及砖木混合结构。
黄素娥系1881年(光绪七年)6月创建的圣玛利亚女校首任校长,该校址在今东风楼上(原校舍名为思丁堂)。她的父亲黄光彩和母亲黄氏,是受美国圣公会洗礼进教的中国第一个男子和第一个女子。黄素娥与卜舫济为结髮夫妻。
交谊室的建筑费计银6.5万两,其中捐银独多者为校友刘鸿生,计银4.5万两,刘吉生捐银3000两,同学会捐银1万两。1915级学生捐银500两,以购器具之用。
该校舍两层,上层分大、小交谊厅各一间。大交谊厅除了用以交谊、会议、文娱活动以外,还可进行篮球比赛,厅的四周上端筑有看台,东、西、北有数排长木板坐位,约能容300人就坐,南还设有放映间。下层有大小房间11个,供学生文体社团使用。这幢富丽堂皇的交谊室落成,殆可为当时中国大学校舍中着名建筑物之一。
1952年11月15日,华东政法学院首届开学典礼在大交谊厅举行。建院初期,学生会及学生文娱团体,则设在交谊室下层。
九、纪念坊
1929年,曹家渡众商民为纪念圣约翰大学建校50周年而立该纪念坊。其形状古色古香,颇为别致。该纪念坊于1955年曾被拆除,1992年10月由圣约翰大学校友会在纪念坊原处复建。纪念坊的四根石柱上,前后均琢有两副对联,并有横额,现录于下,附加笔者浅识。
下面,外联语是:“环境平分三面水,树人已半百年功”。其意为:校园的东、北、西面临吴淞江水,培育学生半个世纪事半功倍。
中联语是:“淞水钟灵英才乐育,尼山知命声教覃敷”。其意为:吴淞江畔优美的环境乐于培育优秀人才,圣约翰大学办学50春秋广泛教育学生。
正面横额是:“缉熙光明”。其意为:光明由人们逐步努力织成。
北面,外联语为:“明礼达用是为国华天挺之才资造就,新命旧邦广开学舍海通而浚此权与”。其意为:申明礼节通达事理是为中国造就天资卓越的人才,古老中国兴办新型学校广度深度起初开始于约大。
中联语为:“命中西于一炉五十载缔造经营蔚成学府,在东南为巨擘千万人灈磨淬厉用扬国光”。其意为:使中西文化融于一所创立办学50年负有盛名的大学,在中国东南经洗涤磨鍊的千万杰出人物弘扬国家光明。
背面横额为:“光与真理”。其为约大校训,大意是:授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使他明明了真理,养成优良品格,以增进人类的幸福。
据载,正面的外联,系题联名家嘉定王焘曾撰,由书法家吴兴王震书;中联为嘉定金文翰题书。但是,背面的两副对联是否出自他们之手,现不得而知。
十、东风楼
东风楼(原名西门堂,“文革”期间改为现名),隅石于1923年岁末奠定,次年12月13日举行落成典礼。基地面积35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78平方米,两层长方形(又称马蹄形)砖木结构,计99个房间,并筑有小会堂和膳堂各一。
施氏在分明建圣约翰书院后,又将文记女校和裨文女校合併成立圣玛利亚书院,于1881年6月开学。1903年建筑思丁堂(在美国募得建筑费29396美元)专供圣玛利亚书院之用。
圣约翰和圣玛利亚两校在同一校园内(仅一篱笆之隔),均难以继续发展。故又募款购得白利南路(今长宁长路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址)地产,建筑新校舍。圣玛利亚女校于1923年9月迁居新址。
西门(John Ferris Seaman)在沪经商40年,对圣约翰大学的教育事业极为赞成。西门去世后,西门夫人捐资5万美元建筑校舍,以纪念亡夫。女校从思丁堂迁出后,即行拆除该堂三层楼房,并向左右延伸建筑新校舍,命名为西门堂。堂内膳堂的建筑费,系由本薛斐尼妇女协会捐助5000美元,故膳堂又命名为莱氏堂,因莱氏为西薛斐尼妇女协会的主教。
1925年起,西门堂为圣约翰大学附属高中部校舍,国中部划归圣约翰青年会中学办理而外迁。后因高中部学生逐年增多,西门堂已难以敷用,于1935年建筑一幢学生宿舍楼,名为“树人堂”。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华东师範大学数学系曾设在此楼内。于1956年交由华东政法学院使用。1997年将东侧的小会堂改建成两个梯形教室,1998年又将西侧的膳堂(10年前已改为学生健身房)改建成两个教室。
十一、树人堂
树人堂于1935年建筑,坐落于体育室北侧,基地面积509平方米,建筑面积1526平方米。该三层校舍共有房54间,一层为12间,二、三层各21间。对该校舍建筑经费的额数现尚不详,但悉,其半数由圣约翰大学学费收入中开支,半数从校友和学生中募得。
1935年,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学生人数陡增,西门堂校舍已不敷使用,故另建筑一幢三层校舍供作学生寝室。该楼当时命名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树人”一词。在“文革”中,改“树人堂”为“鲁迅楼”。经考证,圣约翰大学与鲁迅(原名周树人)先生没有任何缘故。在1999年大修时,恢复原楼名树人堂。
1952年至1956年,该楼为华东体育学院办公楼。该院外迁后,我校已作有关教研室办公用房,先为研究生学生宿舍。
十二、六三楼

六三楼(原名斐蔚堂,即6号楼)。1939年约大师生和校友为纪念约大神学科主任郭斐蔚(F.R.Graves)主教(1893年~1940年期间圣公会上海教区第五任主教),捐款建筑两层教室楼一幢。基地面积481平方米,建筑面积1071平方米,钢筋水泥和砖木混合结构,计房13间,均为教室。1998年大修后改为行政职能部门办公用房。
解放初期,约大师生为纪念早在1925年该校的“六三”爱国壮举,将斐蔚堂改名为“六三楼”。1925年,帝国主义在上海製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约大校友聂光墀目击惨案情形,当晚返校向同学们报告了帝国主义的暴行。却被美籍校长卜舫济发觉,驱逐聂出校,并厉声呵斥道:聂在此无说话的权利。 约大师生被“五卅”惨案所震撼,又见到了卜侵犯学生自由和权利的铁证。群情愈益激昂。定于6月1日宣告罢课,以约大学生会名义上书约大教授会。卜率美籍教员力主不準罢课,如罢课,即驱逐出校。经国文部教员力争,以31票对19票表决,通过允许学生罢课,照常住校的议案。卜宣称此事校长有擅自决定的权力,不为教授会决议案所束缚。6月2日,卜闻师生愤激愈深,召集教员、学生代表联席会议,继而宣布放假7天。会后,中国教员和学生开会议决在校内升半旗,为被害同胞致哀,并于当日晚上去校长处陈说此事,经卜允许,随将中国五色旗交出。3月早晨,师生们在图书馆前旗桿处升半旗后,到大会堂集会,会毕又返旗桿处,但国旗已被卜撤去。爱国师生对卜在升旗问题上一夜之间出尔反尔的态度甚为不满,即推派两人前索国旗,卜始终不肯交出国旗。师生们无奈取出童子军自备的国旗,方欲升旗时,卜突来又夺去国旗,并挥手驱散学生。爱国师生才知“中国人之友”大言欺人,深感奇耻大辱,悲愤难抑,失声痛哭,宣誓永远与约大脱离关係,愤然离校。圣约翰大、中两校学生535人签署的《圣约翰大学暨附属中学学生脱离宣言》,次日在上海各大日报上刊登。 “五卅”前约大及其附中两校学生有720人,惨案后顿减大半。约大的爱国教员坚决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国文、体育两部孟宪承等17位教授,声明总辞职,即日离校,不为约大的优越条件民眷留。离校的师生,在社会各界的赞助下,赠款捐地,组建了光华大学(校址在今中国纺织大学)。此举使卜舫济的声誉一落千丈。 爱国的约大师生“六三”反帝壮举,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高尚的民族气节,值得永远纪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