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是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彭森 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装帧:平装
- 版次:1
- 时间:2008年
概述
作 者: 彭森 等 着丛 书 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丛书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098647
出版时间:2008-11-01
版 次:1
页 数:420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国际比较与借鉴》从国际比较与借鉴的角度,深入研究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分析回顾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对多国经验的借鉴,论述了在改革的国际比较与借鉴中思想、观念转变与坚持创新的问题,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政府机构与行政管理、资本市场、财税与金融体制、公司治理与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障与再就业、农村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简介
彭森,1951年4月出生,经济学学士,博士生导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长期在政府部门从事政策研究、巨观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工作。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目录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一)我国改革前的国际背景
1.苏美争霸与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
2.计画体制的弊端与苏东国家的改革探索
(二)改革前的国内状况与改革的必然性
1.改革开放前的国内状况
2.中国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三)改革过程中国际环境与国内状况的发展变化
1.改革过程中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化
2.改革过程中国内状况的发展变化
(四)当前改革所处的环境——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1.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
2.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
文化体制改革
二、国际比较与借鉴中的中国经济改革
——“转型国家”改革的经验教训
(一)“转型国家”的含义及其基本组成
1.“转型国家”的含义
2.“转型国家”的基本组成
(二)“转型国家”改革探索的历程
1.苏联及独立国协各国的经济改革
2.乌克兰的经济改革
3.匈牙利的经济改革
4.南斯拉夫经济改革及前南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5.波兰的经济改革
6.中亚五国的经济改革
7.朝鲜的经济改革
8.古巴的经济改革
(三)“转型国家”改革与发展趋向的比较分析
1.“转型国家”经济改革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矛盾的比较分析
2.“转型国家”产权制度改革的比较分析
3.“转型国家”巨观调控和市场支持体制改革的比较分析
4.“转型国家”经济改革发展趋向的比较分析
(四)“转型国家”经济改革的主要启示和经验教训
1.关于“休克疗法”的成因与利弊分析
2.关于对本国国情的认识
3.关于“激进改革”与“渐进改革”之争
4.关于产权制度改革与经济效率
5.关于市场支持体制与法制建设
6.关于政策宣传的作用
7.关于社会保障
8.关于利用外资
9.关于区域内国家之间的合作
10.关于巨观经济调控
11.“转型国家”经济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三、国际比较与借鉴中的中国经济改革
——已开发国家市场经济的不同特点与改革启示
(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1.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2.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分析
(二)法国的有计画的市场经济模式
1.有计画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徵
2.有计画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运行经验
(三)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1.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2.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实践
(四)瑞典的福利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及其改革
1.福利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2.福利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的改革
(五)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1.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徵
2.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的改革
(六)中国经济改革如何借鉴已开发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
1.已开发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
2.中国经济改革的回顾与评价
3.中国经济改革借鉴已开发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经验的政策建议
四、国际比较借鉴中的中国经济改革
——开发中国家改革发展的得失与启示
(一)东亚模式的得失与启示
1.对东亚模式的再认识
2.东亚模式的历史局限性及其出路
3.东亚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二)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五国的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
1.金融危机后东亚五国的货币政策调整
2.金融危机后东亚五国的财政政策调整
3.金融危机后东亚五国的结构性改革
4.东亚五国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三)东协四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1.东协四国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形式
2.东协四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局限性
3.东协四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
4.从东协看中国:我们应该建立什幺样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印度软体产业发展的启示
1.印度软体产业发展的政策基础——经济转型与产业政策变化
2.印度软体产业对经济成长的贡献及存在的问题
3.软体产业的发展对印度城市化的影响
4.印度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五)阿根廷金融危机及其启示
1.从新自由主义的“样板工程”到金融危机
2.经济、政治体制与阿根廷金融危机
3.对中国的政策建议及启示
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目标模式与政府改革
(一)我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及发展战略
l.我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2.我国未来经济体制的发展战略
(二)政府机构与行政管理模式改革
1.政府机构改革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2.行政管理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3.我国政府机构的职能转变与行政管理模式改革
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巨观改革
(一)资本市场发展模式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模式的分析与评价
2.国外资本市场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3.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模式的路径分析
4.完善和规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对策
(二)财税体制改革模式
1.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评价
2.国外财税体制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3.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
(三)金融体制改革模式
1.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与评价
2.国外金融体制模式的比较分析
3.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
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企业改革
(一)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1.国外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2.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3.各国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比较带来的启示
(二)公司治理模式
1.公司治理的不同模式
2.公司治理的新变化
3.中国公司治理模式
4.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社会保障与就业
(一)社会保障模式
1.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背景
2.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四个发展阶段
3.已开发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程对我国的影响
4.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评价
5.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评估和存在的问题
6.对策研究
7.政策建议
(二)关于劳动力市场和再就业模式
1.我国劳动力市场和再就业工程发展的历史回顾
2.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我国劳动力市场及再就业模式的选择
4.西方已开发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经验的借鉴和自我创新
九、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农村改革
(一)农村改革的特殊动因和任务
1.经济工业化对农村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要求
2.为适应经济工业化进程,农村变化的一般趋势与自我
1.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必然联繫
2.国情决定城镇化的具体形式
3.中国城镇化的基本因素
4.中国城镇化的可能历程:浙江的经验应予以重视
5.政府的基本作用
十、结论、问题与对策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国际借鉴与创新
1.思想观念的借鉴与创新
2.改革道路的借鉴与创新
3.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的借鉴与创新
(二)未来改革应解决的六大问题
1.和谐社会体制建设问题
2.政府管理体制问题
3.“三农”问题
4.金融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5.中央和地方关係问题
6.和平崛起问题
(三)深化改革的逻辑框架与对策
1.深化改革的大框架
2.关键性改革的对策
3.其他重大问题的改革对策
4.攻坚阶段改革的组织保证和推动方式
前言
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波澜壮阔的30年。这是伟大的30年,是改变中国的30年,是震惊世界的30年。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创造性地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不断探索的伟大革命。一句话,中国的改革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2008年,中国迎来了两场考试。一场是“上帝”对我们的考试:汶川大地震;一场是世界对我们的考试:北京奥运会。事实证明,我们顺利通过了这两场考试,让全世界的“裁判”们收回了他们挑剔的目光,增强了中国的自信,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奋斗不息的伟大成就,是“中国精神”凝聚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建国初期物质匮乏、工业基础薄弱的历史条件下,计画体制曾发挥过不容否认的积极作用。但是,计画体制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其作用被无限夸大,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场“文化大革命”,整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国际比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