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霍海红

霍海红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男,生于1979年12月,河北康保人。1997年9月考入吉林大学法学院,先后获学(2001)、硕士(2004)、博士(2008)学位。2004年7月起留校任教,2019年6月调入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任教。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霍海红
  • 出生地:河北康保
  • 出生日期:1979年12月
  • 职业:教授
  •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
  • 代表作品:《证明责任的法理与技术》

人物介绍

生于1979年12月,河北康保人。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证据理论专业委员会(筹)副主任;
清华大学法学院纠纷解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西南政法大学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教育背景

1997—2001,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学位;
2001—2004,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
2004—2008,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2004.07—2006.09 吉林大学法学院助教
2006.10—2010.09 吉林大学法学院讲师
2010.10—2015.09 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2012.06—2012.08 台湾大学法律学院客座副教授
2015.10—2019.05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
2019.06—至今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

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
倡导实践“程式法与实体法一体化”的研究思路,代表性研究领域:证明责任法、诉讼时效法。

承担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3),诉讼时效立法疑难问题研究,结项中;
2.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08),证明责任判决的法理与实证,已结项;
3.法务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中青年项目(2016),执行时效研究,在研;
4.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项目(2015),民事实体法规则的程式法分析,在研。

奖励与荣誉

1.被吉林省教育厅授予“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称号(2013)
2.入选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领袖培育计画(2015)
3.入选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画·重点培养阶段(2015)
4.第九届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2012)
5.第三届全国中青年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二等奖(2012)
6.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二等奖(2015)
7.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五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奖(2016)
8. 吉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8)
9.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8)

学术专着与代表性论文

代表性着作:
  1. 《证明责任的法理与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19万字。
代表性论文:
1.《提高民事诉讼证明标準的理论反思》,《中国法学》2016年第2期,2.5万字。人大複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6年第7期转载。
2.《证明责任配置裁量权之反思》,《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2.5万字。
3.《“优先保护权利人”诉讼时效时效理念的困境》,《法制与社会发展》2019年第4期,1.8万字。
4.《执行时效性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现代法学》2019年第2期,1.7万字。
5.《再论未定履行期限债权的诉讼时效起算》,《环球法律评论》2019年第1期,1.5万字。
6.《论共同危险行为规则之无因果关係免责——以<侵权责任法>第10条之解释为中心》,《中外法学》2015年第1期,2.4万字。
7.《撤诉的诉讼时效后果》,《法律科学》2014年第5期,1.8万字。
8.《民事诉讼法理论的中国表达》,《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4期,1.5万字。
9.《胜诉权消灭说的“名”与“实”》,《中外法学》2012年第2期,2.4万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9期论点摘要。
10.《论我国撤诉规则的私人自治重构》,《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1.5万字。《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5期学术卡片摘编。
11.《诉讼时效延长规则之反省》,《法律科学》2012年第3期,1.8万字。人大複印资料《民商法学》2012年第8期转载。
12.《20年期间定性之争鸣与选择——以民法通则第137条为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1.6万字。人大複印资料《民商法学》2010年第9期转载。
13.《未定期债权时效起算:一个中国式问题的考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6期,1.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4期论点摘要。
14.《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北大法律评论》第11卷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5万字。CNKI期刊引用12次。
15.《证明责任概念的分立论——基于中国语境的考察》,《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1.5万字。
16.《对我国诉讼时效期间的多维反思》,《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3期,1.8万字。人大複印资料《民商法学》2008年第8期转载。
17.《论我国诉讼时效效力的私人自治转向——实体与程式双重视角的观察》,《现代法学》2008年第1期,1.8万字。人大複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8年第5期转载。
18.《民事诉讼契约的意义追问》,《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1.5万字。
19.《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北大法律评论》第6卷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6万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霍海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