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于2016年7月9日在西北大学正式挂牌成立,以打造文化智库平台为核心理念。

陕西省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白阿莹,陕西省委高等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董小龙,陕西文化界、学术界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西北大学相关领导参加了揭牌仪式。

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将立足陕西,以协同研究创新为基本取向,走多学科融合互补道路,广泛整合文化资源、科研优势和研究团队,构建一个有效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战略和陕西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开放性、综合性智库平台。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的揭牌,正式开启了陕西高校系统性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研究和传播的新征程。

西北大学与陕西省文化厅、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与《美文》杂誌以及首都文化研究基地孔子学院事业部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定,首届中国文化研究论坛也同期开启。

“西北大学成立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完全基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国家重大需要,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国家重大需要,基于国家文化安全的重大需要,基于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国家重大需要,基于创造有效的新陕西文化认同的地方战略需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 成立时间:2016年7月9日
  • 属性:无行政级别的实体研究机构
  • 主管部门:陕西省人民政府
  • 现任所长:郭立宏
  • 院训(所训):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专职院士:3人
  • 博士后流动站:3个
  • 博士点:9个
  • 硕士点:19个
  • 所获荣誉:优秀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基地
  • 机构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

发展历史

建立背景

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于2016年2月经西北大学批准,2016年7月正式揭牌成立,为学校无行政级别的实体研究机构。
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的揭牌成立,正式开启了陕西高校系统性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研究和传播的新征程,将会走多学科融合互补道路,以协同研究创新为基本取向,构建一个中国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突出,陕西文化研究整合深入,有效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战略和陕西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开放性、综合性智库平台。并最终建成制度先进,贡献突出,汇聚优秀创新团队,聚集各类创新资源的新学术高地。
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综合大学学科优势和文化优势,邀请一批文化研究领域的优秀学者,站在世界历史、世界文明这一宽广的视角关注中国优秀文化,搭建好平台,统筹好资源,与国内其它高校和相关机构一道,面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需要,汇集中华文化资源,传播中华文化价值,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西北大学自1902年创建伊始,即注重中国文化的传承和研究,并形成“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学校群英荟萃,贤才云集,许寿裳、马师儒、黄文弼、王子云、侯外庐、陈直、马长寿、陈登原、张西堂、傅庚生、刘持生、杨春霖、李继闵、高扬、林剑鸣、张岂之、彭树智、何炼成、安旗等先生均以中国文化的教学和研究见长。

科研部门

研究中心目前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唐代园林文化与文学研究”、教育部“马工程”配套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重点项目“清编《全唐文》整理研究”、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重点项目“海外中国学研究译丛第一辑(日本学人唐代文史研究集)”、“陕北丝路博物馆藏碑誌整理研究”等课题和项目。中心还与《美文》编辑部合办面向海外华人和孔子学院的散文杂誌《汉风》,与陕西省电视台合办大型文化栏目《开坛》等。
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已经主办过“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暨首届高层论坛”、“靖边历史文化资源勘踏暨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即将举办“对话:作家与评论家的使命与责任”、“新出文献与唐代文史研究工作坊”、“杜甫与长安文化学术研讨会”等高端学术活动。

学术交流

校内的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东研究所、西北历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研究院、关学研究院、玄奘研究院、汉唐文学研究院等人文类研究机构,以及文学院、历史学院、文化遗产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等教学机构均与文化研究中心有着紧密的业务交融和合作关係。由研究中心牵头组建的陕西省中国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範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建立了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关係。中心拥有一大批中国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实力雄厚
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将立足陕西,以协同研究创新为基本取向,走多学科融合互补道路,广泛整合文化资源、科研优势和研究团队,构建一个有效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战略和陕西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开放性、综合性智库平台。西北大学在吸纳本校原有相关研究团队的基础上,已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範大学等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及媒体单位达成协定,共同开拓中国文化研究的广阔领域。
揭牌仪式结束后,西北大学与陕西省文化厅、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与《美文》杂誌以及首都文化研究基地孔子学院事业部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定,首届中国文化研究论坛也同期开启。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由研究中心牵头组建的“优秀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基地”已获批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获準立项建设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大学优秀研究团队等学术平台。

学术刊物

研究中心目前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唐代园林文化与文学研究”、教育部“马工程”配套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重点项目“清编《全唐文》整理研究”、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重点项目“海外中国学研究译丛第一辑(日本学人唐代文史研究集)”、“陕北丝路博物馆藏碑誌整理研究”等课题和项目。中心还与《美文》编辑部合办面向海外华人和孔子学院的散文杂誌《汉风》,与陕西省电视台合办大型文化栏目《开坛》等。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中心的成立,为研究中华文明创造了很好的模式,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董小龙在讲话中指出,中心要在体现研究的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传统性、专业性上用力,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高教工委将支持学校加强中心的平台建设,突出研究特色,汇聚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团队,以期多出一流成果。方光华从研究中心的战略定位,开放的体制机制,基于国际、国家层面的标誌性成果如何产出等方面,对中心的发展提出建议。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从学界的角度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希望中心能团结更多学人开展文化研究,使中心既成为学术中心也成为教育中心和传播中心。

教学建设

先后培养出周伟洲、黄留珠、周天游、韩理洲、阎琦、王子今、杨圣敏、王震中、魏道儒、彭卫、李峰、王建新、葛承雍、党圣元、何锡章、黄民兴、陈峰、曲安京、方光华等学界杰出人才,以及尹雪曼、杨闻宇、贾平凹、迟子建、黄建新、吴克敬、薛保勤、李国平、穆涛等文艺创作方面的翘楚。
充分发挥学校人文社科研究的专业优势,增强创新意识,承担国家有关部门的研究课题,力争产出填补学科空白和具有学术前瞻性的精品力作;结合重大问题研究,为国家和地方的文化战略、文化决策提供具有建设性和影响力的谘询报告;承担企业、非政府组织、基金会委託的各项科研任务;整合力量、重点突破、指导引领、整体提升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优异的学术支撑。

机构领导

执行主任:李浩
秘书长:张培合
常务副主任:高岭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西北大学成立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完全基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国家重大需要,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国家重大需要,基于国家文化安全的重大需要,基于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国家重大需要,基于创造有效的新陕西文化认同的地方战略需要。”
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培合表示:“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应当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努力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落地以及践行工作,在增进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等方面不遗余力开展工作,助力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社团文化

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已经主办过“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暨首届高层论坛”、“靖边历史文化资源勘踏暨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即将举办“对话:作家与评论家的使命与责任”、“新出文献与唐代文史研究工作坊”、“杜甫与长安文化学术研讨会”等高端学术活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