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2010年8月,为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要,学校进行了学科调整与最佳化,在原法学院和管理学院基础上组建了公共管理学院。
建院以来,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院师生,秉持“为学为公、至正至新”的院训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过八年的努力使学院的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学院有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和行政管理4个本科专业,1个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法学、公共管理学两大学科。其中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等3个专业为甘肃省省级特色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713名,硕士研究生65名。2015年学院发起成立了甘肃省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16年获批为教育部第二批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7年入选“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百校对口扶贫计画”,2018年《社区工作》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实训中心被评为甘肃省省级实验示範中心,2019年《基于哲寻公共管理实训平台的<电子政务>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和《公共管理互动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项目第二批立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甘肃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成立:在校学生640多人
- 本科专业:4个
- 教研室:4个
- 教授:2人
- 教职工:27人
办学规模
学院现有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管理4个本科专业,下设4个教研室,即社会工作教研室、行政管理教研室、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和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设有社会管理研究中心、西北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行政管理研究服务中心和城市管理研究中心。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27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专职行政和教辅人员4人。教师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高职人数占教师总数的26.1%;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00%。教师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天津师範大学、西北师範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贵州大学等院校,学缘结构比较合理,且有着较好的学术背景,全院教师平均年龄33.2岁。另外,学院从地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聘请实务教师20多名,组成了“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结构比较合理、理论功底比较扎实、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发展后劲较足的教师队伍。本院教师获得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和成果20多项,出版专着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教学实践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倡导并推行“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教学管理,增强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责任性,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深入推进“开放式办学”,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011届共有社会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79名。9名毕业生考上研究生,其中,7名被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範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985”、“211”大学录取,考研率为11.4%。22名毕业生进入紫金矿业、方大碳素、中化二建等全球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另有多名毕业生赴基层从事公益事业,投入地方公共事业建设。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甘肃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