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成立于2003年,是西北大学三大公益社团之一,是受唐仲英基金会资助的全国24个爱心社团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 隶属:西北大学
  • 成立于:2003年
  • 性质:爱心社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简介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成立十五年以来,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一直秉承着基金会的理念,牢记“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十六字精神,着力打造一个优秀的公益社团和培养德才兼备、甘于奉献的优秀志愿者。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的成员都是来自各个院系专业的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目前社团在校生人数约为250人。十分重视自身学习和品德建设。在服务社会的爱心实践活动中,广大社员积极表现,体现了唐仲英老先生的风範。由唐仲英德育奖学金获奖者组建的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得到了唐仲英先生和基金会全力支持,更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广大同学们的积极支持。2016,唐仲英基金会实施了仲英青年学者计画,西北大学入选10老师,至今已经发展到15位。仲英青年学者加强了社团的专业力量,也帮助社团成员发展自我,为社会奉献更大的力量。
在全体社员共同努力下,爱心社于2005年喜获陕西省“陕西省高校优秀社团标兵”称号;2011年获西北大学共青团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社团”称号;2012年获新华微博“十大机构用户”称号。2017年手拉手项目获得陕西省青少年公益项目大赛银奖
十五年来,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在学生工作处老师及基金会老师的辛勤指导下,不断取得突破和进步,在自身组织建设、规章制度完善、社内成员交流、对外爱心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并且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有自己特色的活动,有自己独有的考核选拔标準,同时也形成了西大唐社自己的文化。从周至手拉手活动,到小红帽大学游,再到微爱图书角和平安果义卖,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不断充实和完善对周至地区的爱心服务,力求为孩子们带来更多更有益的影响;从策划书大赛,到教案培训,再到助跑驿站和军训寄语墙,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不断丰富社团文化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影响力。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历史起源

·组建:

2002年10月,唐仲英基金会批准西北大学成为全国第15所受资助大学之一。同时在我校经过院系推荐,工作小组审核,评出40名唐仲英助学金首批获得者。
2003年09月,在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努力下,成立了“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所有获奖成员为爱心社自然成员,社团以“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为宗旨。
所有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社团成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利用业余时间、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围绕社团宗旨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学校和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宣传热心社会公益活动的人和事。
西北大学作为设立“唐仲英奖德育学金”的21所高校之一,在唐仲英基金会的倡导和西北大学学生处的组织下,于2003年成立了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成立十五年以来,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一直秉承着基金会的理念,牢记“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十六字精神,着力打造一个优秀的公益社团和培养德才兼备、甘于奉献的优秀志愿者。

·发展大事记:

2003年9月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正式成立。
2003年09月,第一次出现“西安市儿童福利院”西安市儿童福利院。
2004年3月,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成员与CTF国小开始进行结对活动。
2004年11月,第一次出现“儿童村”
2004年12月,唐仲英基金会开展“薪火”乡村援助计画,陕西省周至县广济镇成为第一批援助试点地区,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积极回响,参与到项目实施当中。
2004年12月,第一次出现“慰问考研学长学姐”
2005年02月,第一次出现“周至支教”
2005年“五一”长假期间,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组织校内学生组成文艺演出队,在周至县广济镇开展文艺慰问演出。
2005年6月,随着毕业季的临近,爱心社组织社内毕业生20人号召全校毕业生募捐废旧书籍,筛选分类之后送到周至县广济镇的各个学校,筹建当地学校的图书角,这也就是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目前精品活动“微爱图书角”的前身。
2005年7月,爱心社第一次以“暑期夏令营”的方式在周至县广济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05年,从爱心社配合基金会开展“薪火”乡村援助计画开始,社团在周至县广济镇开展大範围支农支教活动,社团本来成员力量不足,于是开始成立“志愿者部”,负责临时招募非唐奖志愿者开展支教支农。
2006年4月,第一次出现“小红帽进城活动”社团在以往单一支教活动基础上开展了首届“小红帽”进城活动
2013年改名为“小红帽大学游”。2006年6月,在爱心社指导老师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被团省委陕西省委授予“2005年陕西省优秀社团标兵”称号
2006年11月,第一次出现“爱心小分队”
2007年04月,第一次出现“宣传周义卖”2010年04月,第一次出现“法律援助”2010年06月,第一次出现“毕业生欢送会”
2010年10月,“志愿者部”列为社团常备部门,负责在全校範围内进行志愿者的招募、选拔、管理、考核、组织志愿者开展活动。
2011年09月,第一次出现“暑期支教回访”
2011年10月,第一次出现“助残”
2012年06月,第一次出现“文艺下乡”2013年05月,第一次出现“社徽”2013年09月,第一次出现“军训寄语墙”
2013年11月,第一次出现“微爱图书角”2013年11月,第一次出现“薪火信箱”
2013年12月,第一次出现“平安果义卖”,起于“一元温暖”
2014年12月,第一次出现“西北校友会月月讲坛”2015年04月,第一次出现“助跑驿站”
2015年06月,第一次出现“图书义卖”
2016年04月,第一次出现“暮春团圆节”2018年5月,举办第一届教案大赛

唐仲英先生和唐仲英基金会简介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唐仲英先生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为避日本侵华战乱,自幼随父迁至重庆,后辗转去到香港。1950年,唐先生自香港赴美求学。之后白手起家,涉足多种行业。1960年开始建厂,1964年独资创建了第一家钢铁服务中心--国际物资公司。至1980年已在美国拥有30多家企业,唐氏工业集团初具规模。1982年,收购美国着名的麦克罗斯钢铁厂,从而使唐氏工业集团跻身于年销售额逾10亿美元的私营企业行列,唐先生亦被誉为"钢铁大王"。1999年,唐氏工业集团被美国"福布斯"杂誌排名为全美私人公司第157位。2018年6月23日不幸因病逝世,享年88岁。
儘管商务缠身,唐先生不忘探索回馈社会之道。他认为,知识、健康和社会责任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三大要旨。为此,自1995年起唐先生在美国先后创立了三个基金会:唐仲英基金会(中国)、唐仲英基金会(美国)和唐氏中药研究基金会。唐仲英基金会(中国)与唐仲英基金会(美国)致力于教育、医疗和社区发展三大领域的资助活动;唐氏中药研究基金会旨在融合中西方技术与手段,套用于现代中药的研究开发,将中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推广到世界各地,造福社会。唐先生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资助活动引起全社会对上述领域的进一步关注,激发相关机构和个人参与进来,共同努力提高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使三个基金会成为促进中美民间交往的一道桥樑,籍此回报养育他的国度--中国,以及成就他的国度--美国。
唐仲英基金会(中国)在中国大陆实施各类资助项目。通过在教育、医疗和公益事业上的投入,帮助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唐先生认为,教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品质高尚、知识渊博的人才。因此,在所有的资助项目中,不少于70%的资金须用于教育事业。累计至今,基金会已在中国捐款5600万美元(合人民币近4.2亿元);其中85%投入教育事业,其余15%用于公益事业。基金会鼓励受助者关爱他人,回报社会,通过社区服务活动将爱心传递发扬。
1998年起至今,唐仲英基金会(中国)先后在国内19所知名高等学府和1个地区设立“唐仲英德育奖学金”(1 清华大学2 北京师範大学3重庆大学4 四川大学5 上海交通大学6南京中医药大学7苏州大学8 浙江大学9 南京大学10安徽大学11复旦大学12江苏省吴江市13北京大学14西安交通大学15西北大学1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8西安理工大学19南京农业大学20东南大学21山东大学22南京医科大学),迄今已奖励4,900多名品学兼优、家境贫困且热心公益的优秀大学生。唐仲英德育奖学金是基金会在中国最早开展的资助项目,也是国内首度以“德育”命名的奖学金。
唐仲英先生认为,一名真正优秀的人才,不仅要学有所成,更要学会做人,懂得“得诸社会,还诸社会”。故而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从设立之初便拥有其独特的理念:在选拔获奖学生时,强调“德育”标準为先,要求获奖学生有爱心、有诚信、有志向、有知识,更要尽己所能去“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从而增强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为保证奖学金评审进程的公开、公正、公平,基金会特制定了《唐仲英基金会德育奖学金章程》以及实施细则,供各高校参照执行。
唐氏基金会标誌唐氏基金会标誌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社团建设

·组织结构: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设有社长和副社长,下设秘书处、文宣部、志愿者部和项目部四个部门,各个部门之间通力合作积极配合社内的工作。
社长全面负责社团建设与管理,团结、协调各部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集思广益,对社团的发展目标準确定位,对社团的发展方向巨观把握,适时组织召开负责人会议,及时与主管老师做好有效的工作沟通,管理部分社费及活动报账。
四名副社长分别全面负责爱心社南、北校区工作事务,组织南北两校区各项活动的协调开展,承担爱心社内部分工的若干具体事项,协助社长做好社团的日常管理,直接指导各部门开展活动,参与爱心社工作决策,及时主动与主管老师沟通交流。
秘书处主要职责:①负责社团工作信息的传达、收集和整理、保存。包括各类会议的到会人员签到,会议内容、会议决议的记录,社员年度考核等工作,同时负有督促落实社团工作计画和会议决议的责任;核对、形成并妥存每年度的爱心社社员花名册、爱心社工作计画和总结、爱心社经费账目与年度经费使用情况报告、已经实施完成的各种工作活动资料等。②负责组织社员大会及年度审核表的填写等工作。③负责对每年度毕业社员毕业去向及联繫方式的整理和存档。
项目部主要职责:全面负责与周至县设立“唐仲英爱心奖学金”的各中学进行“手拉手”活动的全程工作,制定详细工作计画,包括活动开展整体思路、方向,活动的形式(支教、联谊、交流、调研)及目的,起草完成详细可行的活动策划,做好活动的一切联繫和準备工作,组织带领社员完成活动及活动后期的回访调查工作。
文宣部主要职责:①负责爱心社的对外、对内宣传工作。包括每次活动之前的宣传设计,自媒体运营,负责客观、及时地向基金会网站和年刊等信息载体投报爱心社活动的新闻稿件。②负责高校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节目的準备和编排,视频的製作,社团一些材料的设计和製作。③负责与其他学生社团的合作交流等工作。
志愿者部专门负责各年度唐仲英爱心社新纳入志愿者的管理和考核。①本部实行部长负责制,部长总管志愿者事宜,并负责与志愿者代表负责人商量讨论制定志愿者管理细则及志愿者活动要求。②南北区部长分管南北区志愿者,带领志愿者积极参与活动,并做好考核登记,根据考核记录提名新社员③南北区部长定期召开志愿者会议,加强与志愿者的联繫,增进社团成员之间的友谊,以便更好的开展活动。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社团管理制度

纳新:
1、主要为大一新生
2、要求热心公益
3、要求要有爱心、责任心
考核:
现在已经建立起来一套较完善的运行模式和规章制度,通过年度考评来激励和监督每位社员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社团荣誉:

2005年喜获陕西省“陕西省高校优秀社团标兵”称号;
2011年获西北大学共青团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社团”称号;
2012年获新华微博“十大机构用户”称号。
2017年手拉手项目获得陕西省青少年公益项目大赛银奖。

·仲英青年学者:

2016年9月,由唐仲英基金会资助、西北大学配套,决定实施“仲英青年学者”计画,特制订的《西北大学仲英青年学者计画实施办法》规定“‘仲英青年学者’在支持期内应积极参加学校或唐仲英基金会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积极研究和探索社会公益服务长效机制,并取得一定成果。
仲英青年学者参加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组织的公益活动,与唐仲英爱心社社员结对子,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及生活经验帮助社团成员。同时也利用唐仲英爱心社这个平台,在全校範围内开展公益活动,帮助西北大学的学生。
2016,西北大学入选10仲英青年学者,至今已经发展到15位。仲英青年学者加强了社团的专业力量,也帮助社团成员发展自我,为社会奉献更大的力量。
仲英青年学者名单:
单位
姓名
入选批次
入选年度
文学院
杨遇青
第一批
2016年
文化遗产学院
马健
第一批
2016年
经济管理学院
师博
第一批
2016年
公共管理学院
陶俊
第一批
2016年
法学院
王钢
第一批
2016年
物理学院
李兴华
第一批
2016年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杨建辉
第一批
2016年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金丽花
第一批
2016年
城市与环境学院
李钢
第一批
2016年
化工学院
吴峰
第一批
2016年
文化遗产学院
豆海锋
第二批
2017年
经济管理学院
张文明
第二批
2017年
公共管理学院
翟绍果
第二批
2017年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欧阳湘元
第二批
2017年
化工学院
朱燕燕
第二批
2017年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活动介绍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社团活动按活动範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面向校外的志愿活动(以下简称校外活动)、面向校内的志愿活动(以下简称校内活动)和面向社团内部的活动(以下简称内部活动)。

·校外·周至县:

手拉手活动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组织的手拉手是面向周至县中学的支教活动,包括暑期手拉手和周末手拉手,周末手拉手一般进行在周六或者周末进行一天,给孩子们带去语文、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和电脑知识、科学发展
、道德法律、生活习惯等方面,暑期手拉手进行七天,相比周末手拉手的短期,课程也更加系统,除了上课,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还会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大大丰富了暑期手拉手的内容暑期的这几天,还能更好的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需要,并及时解决。

文艺下乡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文艺下乡是由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联合周至县的中学每两年联合举办的一次文艺演出活动。文艺下乡自2012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三次,在一个月的精心準备之后,本社社员和周至县的中学的学生共同演出一次文艺下乡。这样不仅给周至县带去了精彩的表演,而且给了周至县的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发展历程
2005年“五一”长假期间,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组织校内学生组成文艺演出队,在基金会“薪火”乡村援助计画基地周至县广济镇开展文艺慰问演出。
2012年,九峰中学文艺下乡。
2014年,西岩坊中学文艺下乡。
2016年,九峰中学文艺下乡。
2018年,楼观台九年制中学文艺下乡。

薪火信箱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正式设立于2010年4月8日,旨在为全国大中小学生交流提供一个公益性的平台。2016年,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将薪火信箱改革将原来的一次通信转变为三年长期的通信,唐社志愿者与西岩坊的学生一对多绑定,结成笔友,进行长期通信,帮助解决学习和生活的方面的困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特教之行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周至县特殊教育学校是招收智力有残障或者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们的一个特殊的学校。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会定期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手拉手”、文艺演出、捐助物资和特教植树等活动。而购置物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在校内进行的平安果义卖和图书义卖所得善款。会到那里去和他们陪他们玩耍给他们带去文艺演出,和一些衣物等。不过,最重要的是给他们们带去陪伴。

微爱图书角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微爱图书角开始于2013年,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将募捐所得图书筛选,选出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图书,将收集来的旧书,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图书角。在捐赠图书的同时,指导孩子们管理图书角,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图书。

·校内·西北大学:

小红帽大学游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小红帽大学游是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面向周至地区的各箇中学开展的带领孩子们参观大学校园的活动。一般经与周至教育组有关负责人商讨决定后,由我西北大学爱心社组织周至地区各国小品学皆优、家庭贫困的学生,借其节假日到西安市进行一次有教育意义的旅游活动。主要参观了西北大学南北校区和西安博物院,此项活动也为以前单一的周至支教活动添加了丰富的内容,活动过后收到部分家长的感谢信以及周至教育组有关人员的肯定,更收穫了孩子们纯真的笑脸!

平安果义卖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每年圣诞节前后,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为了为本学期最后一次活动——特教之行,做準备,会进行一次平安果义卖活动。活动持续两天,唐社义卖苹果等圣诞节相关物品。所得资金将全部用于为特殊教育学校购买物资。

图书义卖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将图书募捐所得图书中适合大学生的专业课图书和考研资料在九月进行义卖,废旧图书重新在其他学弟学妹手中得到新生。义卖所得资金会用于唐社为特殊特殊教育学校购买物资。剩余图书会卖给旧书店,所得资金也用于为特殊教育学校购买物资
发展历程
2005年6月,在毕业季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组织社内毕业生20人号召全校毕业生募捐废旧书籍,筛选分类之后送到周至县广济镇的各个学校,筹建当地学校的图书角。
2013年后将活动系统化形成“微爱图书角”,从毕业生和附属中学募集图书,分类后送往周至农村中学,在各个班级筹建微爱图书角,通过平常周末的手拉手活动进行图书漂流,维持微爱图书角正常运行。
2016年4月,暮春团圆节时毕业生返校,再一次参与到爱心社的支教活动中,自发给西岩坊中学捐赠800册中学生必读书目,改变原有“一班一角”变成“一校一室”,在原有基础上筹建学校微爱图书角。
2016年6月,爱心社联繫西安优步公司,给周至县楼观台九年制学校捐赠图书1500册,用于筹建学校微爱图书角。

·社内·唐仲英爱心社:

“糖果”生日会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很多人都是离开父母来到异地求学,生日不能和家人一起过,社团是一个可以当做家的地方,温暖和感动无处不在,社团会定期为过生日的同学举办集体生日会并赠送贺卡,以此增进志愿者和社员在社团里的存在感和归属感。

相约食堂、寻找最美学长学姐

除过活动外,志愿者之间,社员之间,志愿者和社员之间很少有交集,相约食堂是增进志愿者和社员之间相互了解的活动,每周三中午会在食堂一起吃饭,大家围坐在一起,相互交流学习,解决生活中学习中的困惑,氛围温馨融洽,更像是一家人在吃饭。
寻找最美学长学姐是伴随相约食堂进行的,每周一次的相约食堂并不能很好地融合志愿者和社员,所以还需要其他碎片时间来补充,此项活动通过志愿者和社员的报名人数进行分组,每组的志愿者和社员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负责人设定的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相互了解的过程,对增加存在感和成就感很有帮助。

冬至文化节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冬至文化节”是在社内开展的联谊类活动,借着在冬至当天吃饺子的传统习俗,组织社内志愿者和社员进行包饺子活动,增加社内交流。除了包饺子之外,近年来还发展交换礼物这一环节,将自己精心準备的礼物与社团其他人交换,促进感情。

毕业生欢送会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毕业生欢送,是面向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即将毕业的大四学长学姐,大家聚集在一起,回忆往日,与西大唐社陪伴的四年,点点滴滴都成了一个美好的回忆,虽然以后可能在祖国的四海八方,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是永远都是属于“一家人”。西大唐社留给社员的东西注定影响他们一生。

暮春团圆节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暮春团圆节,是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邀请毕业社员回到母校,见证母校变化,重温大学时光,而开展的为期三天的活动,意在为回到母校的毕业社员提供一个追忆大学生活的平台,带毕业社员重温大团圆的温馨氛围,传承“唐爱一家亲”的家庭精神。
随着社团的发展,截止到2014年,就已经有超过500名秉承基金会宗旨的唐社人从这里走上工作岗位,“再参加一次社团活动”成了很多毕业生的小目标。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在2014年10月提出要建设社团的“家”文化,所理解的家文化就是要让在校生有存在感和成就感,让毕业生有荣誉感和归属感。于是,在2016年3月,社团向世界各地的毕业生髮出了一封家书,邀请毕业生重返西大,重温社团生活。经过近两个月的筹备,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68位西大唐社人返校参加了“暮春团圆节”活动(暮春团圆节是什幺后面加上)。
活动结束以后,第一届社长赵宇学长感慨说“虽然我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但是这次活动又让我看到了西大唐社人的影子。”相信这一次团聚只是一个开始,下一次暮春团圆节会有更多的唐社人回到西大,看看母校和社团的变化,再体会一次自己曾经组织或参与过的活动,将唐先生“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大爱宗旨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社团文化

·宗旨:

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
The best kind of giving isthat which inspires others to do the same

·家文化: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秉承着唐爱一家亲Wearefamily有些独特的家文化。提出家文化就是要让社团成员有存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社团中,志愿者们像家人一样相处,互帮互助,唐社就是志愿者们共同的家。为了营造更好的家的氛围,让志愿者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唐社会定期举行各种活动。让志愿者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余能够和唐社的家人们一起度过难忘的时光。

·社歌(基金会会歌):

爱的一家人
作曲:王世安
作词:唐仲英基金会
雪中炭,暖胸怀,有了爱能创造希望;
及时雨,润心田,有了爱能实现梦想。
我们手拉手,把温暖传递;
我们肩并肩,将幸福撒播;
我们心连心,让爱心传承,让爱心传承。
我们感恩蓬勃向上,服务社会,奉献爱心,
为爱牵手把歌唱,和谐又幸福,我们是爱的一家人。
心中爱,吐芬芳,幸福的花儿处处开放;
爱之炬,照前方,我们的世界充满阳光。
我们手拉手,把温暖传递;
我们肩并肩,将幸福撒播;
我们心连心,让爱心传承,让爱心传承。
我们关爱心心相望,推己及人,薪火相传,
为爱牵手把歌唱,和谐又幸福,我们是爱的一家人

·Logo:

暱称:唐汐北、小火人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寓意:
1、上部型似爱心,又像火苗,象徵着理智的爱心,和持续的热情
2、手和形成的“V”型传达了团结奉献,寓意着手拉手,心连心。
3、红色和黄色相互交织,象徵着“薪火相传”
4、整个图案传递了西大唐社“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宗旨

·吉祥物:

暱称:汐汐(左) 北北(右)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设计者:2016级社员崔茹心
寓意: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于2003年成立,正值羊年成立,故汐汐北北以羊为原型。手着爱心意为“奉献与传承”;真诚的汐汐一如不忘初心的我们,而睿智的北北则意为“博学多才的仲英青年学者”,学者遇见志愿者,爱心邂逅公益,遂成唐爱大家庭。

联繫我们: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学府大道1号学生活动中心1-06
西安市碑林区太白北路229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