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大学法理学研究中心
本方向立足于法治的理想与现实,从法治的一般理论和原理出发,进行中外法制现代化、中西法文化的比较研究以及法治模式和法制运行机制的研究,尤其侧重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发展走向及对策的研究,积聚理论性和现实性。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黑龙江大学法理学研究中心
- 地点:黑龙江
- 归属:黑龙江大学
- 职能: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
本基地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三个:
1、法制现代化研究。
2、法的一般理论
本方向赵忠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其研究论题、方法和结论具有根基性、普适性和指导性,使法理学科和整个法学的基础和核心。
3、俄罗斯法学与法制研究
此方向是近几年新开发的研究领域。近些年来,随着苏联解体及中俄交往的日益频繁,俄罗斯的法学与法制问题日益被学者重视。通过研究俄罗斯的法学及法律制度对中国法学和法制建设的影响,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一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和中国一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俄罗斯)在解体改制之后的发展道路对于正在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国来说是很好的“前车之鉴”,俄罗斯法学研究的转向,对中国法学界也是有参照意义的。
研究条件
本研究基地现有微机2台,中文图书12000余册,外文图书500余册,中文刊物21种,外文刊物2种。
发展历史
黑龙江大学法理学重点研究基地于2003年筹建,2004年正式成立。是我校从事法的基础理论的专门学术机构,依託于法学院。本研究基地设主任一名,负责日常工作,专职研究员3人,兼职研究员9人。
承担项目情况
本研究基地各研究员近年来共承担各类项目20余项。其中重大项目有: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主持人 |
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 | 马长山 |
转型时期的俄罗斯联邦行政法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刘春萍 |
转型时期的公民性重塑与法治秩序建构 |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 | 马长山 |
现代性重建与乡土中国的私法精神重塑 | 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 | 马长山 |
西方法社会学经典理论及其流变 | 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 刘冰(参与人) |
取得成果情况
本研究基地各研究员近三年来共取得成果40项,其中论文30余篇,着作8部。重大成果有:
成果名称 | 作者 | 发表期刊或出版单位 | 发表时间 |
苏联法影响中国法制进程之回顾 | 孙光妍 | 法学研究 | 2003年1期 |
“执行权”取代“国家管理”:俄罗斯联邦行政程式制度述评 | 刘春萍 | 俄罗斯中欧东亚研究 | 2003年2期 |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 | 马长山 | 法学研究 | 2001年3期 |
全球社团革命与当代法治秩序变革 | 马长山 | 法学研究 | 2003年4期 |
东亚法治秩序的局限与超越 | 马长山 | 中国法学 | 2003年3期 |
宪政基因概论 | 钱福臣 | 法学研究 | 2002年5期 |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消极影响的深层原因 | 唐永春 | 法学研究 | 2002年2期 |
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 | 马长山 | 商务印书馆 | 2001年版 |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黑龙江大学法理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