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之一,是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新时期形势,以应对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提出的重要理论主张。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作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显现,这一理论主张的提出再次表明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运 行中具有广泛的整合力、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标誌着党和政府有能力有决心应对複杂局势的挑战。在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相互融合的语境下,我们要深入领会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
  • 外文名:The rol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把这种关係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係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体现在:①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②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③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决定性的力量,而新的、进步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强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先进的社会意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归纳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有利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线、共同的思想基础,成为了我们党、国家、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思想道德上的共同进步。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应该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化,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是在同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激荡和斗争中发展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又要看到,社会思想观念越是多样化,就越是需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导致思想混乱乃至社会动荡。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起基础作用的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的範畴。道德是人们行为规範的总和,是一种通过社会舆论、教育感化、自身修养、传统习惯等起作用,用以调整社会关係、维护公共秩序、保证社会生活安定有序的精神力量。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给道德领域和社会关係带来深刻複杂的变化。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确立全社会普遍奉行的道德规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係和文明的社会风尚,是广大人民民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提炼和概括出八个方面最基本的道德规範,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準则。社会主义荣辱观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树立了鲜明的社会价值导向。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能够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