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百万知青开发北大荒

百万知青开发北大荒

百万知青开发北大荒

从1958年6月开始,先后有5.5万名从山东支边青年和移民,高举垦荒的旗帜来到北大荒,为垦区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垦区职工队伍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背景信息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动员青年前往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中央决定自今年到1963年五年内,从内地动员570万青年到这些地区参加社会主义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队伍发展

1968年6月18日,以“屯垦戌边”为主要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瀋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将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和部分省属农场合编成5个师,辖58个团(后扩大发展到6个师)。这一年就有3万多城市知青成为“兵团战士”。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动员青年前往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劳动力不足是加速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困难……,中央决定自今年到1963年五年内,从内地动员570万青年到这些地区参加社会主义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从1958年6月开始,先后有5.5万名从山东支边青年和移民,高举垦荒的旗帜来到北大荒,为垦区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垦区职工队伍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从1968年至1976年,共有54万城市知识青年加入到北大荒人的行列。这些知识青年来自于全国各地,很多人来自于城市,为建设北大荒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这是一支充满朝气的队伍,也是北大荒开发以来诸多队伍中数量最多、文化程度最高、流动性最大的一支队伍。前后十几年时间里,几十万人潮水般涌来,他们留给这块土地的是最宝贵的财富——青春。在第一代北大荒创业者的言传身教下,知青们第一次了解生活,第一次懂得了人生。北大荒精神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知青贡献

为了开发建设北大荒,有许许多多的知青像当年的转复官兵一样,在黑土地上英勇捐躯。虽然他们的人生如流星之倏忽,但却显得格外鲜明。据有关方面统计,至今已有近千名城市下乡知识青年长眠于辽阔而神奇的北大荒,永远守望着这片青春的处女地和至今依然战斗在这里的北大荒人。今天绝大多数知青已成为共和国各条战线上的中坚。从北大荒的土地上走出了聂卫平、张德英、姜昆、赵炎、何新、梁晓声、张抗抗、李晓华、濮存昕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棋圣、世界冠军、艺术家、作家、企业家。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认为自已的知青生活无悔于青春,无悔于时代。因为正是在那里,艰苦卓绝的垦荒生活铸造了他们刚毅顽强、百折不挠的北大荒人性格。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百万知青开发北大荒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