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湘军崛起:近代湖南人的奋斗史

湘军崛起:近代湖南人的奋斗史

湘军崛起:近代湖南人的奋斗史

《湘军崛起:近世湖南人的奋斗史(上、下)》:2008年作者在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栏目中连续做了45集的“湘军传奇”电视讲座,本书就是在讲座的基础上精心裁剪、加工润色而成。晚清历史上,湘军作为一支军队,湘军集团作为一支政治势力,不仅对当时,也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人物及事迹,对很多读者来说也早已是耳熟能详。但在谭伯牛先生的讲述下,这些众所周知的人物和事迹,又具有了一种常读常新的味道。 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他们的身世都算不得显赫,然而在太平天国起义、清王朝摇摇欲坠、东南半壁战乱不已、生产凋敝民不聊生的时刻,他们挺身而出,既是为了保国安民守护家园,扶大厦于将倾,同时也是要保护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实现传统读书人的理想。战局困顿,交战中的挫折与溃败,令他们身心疲惫乃至性命可危;来自朝廷的不信任和打压,来自地方同僚的中伤与排挤,更令他们有苦难言,泣血吞泪。然而,他们终于成功。 一群非常之人,领一支非常之军,经历非常之苦,成就非常事业。这,就是湘军崛起的故事。

基本介绍

  • 书名:湘军崛起:近代湖南人的奋斗史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页数:482页
  • 开本:16
  • 品牌:汉唐之道
  • 作者:谭伯牛
  • 出版日期:2009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203067374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湘军崛起:近代湖南人的奋斗史(上、下)》是汉唐阳光·历史品牌书系中的一册。汉唐阳光·历史品牌书系已陆续推出吴思《血酬定律》、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张鸣《历史的坏脾气》、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柏杨〈中国人史纲》、陶菊隐《武夫当国》等一批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品。2008-2009重点推荐
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刀尔登《中国好人》
金沖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即出)
太平天国战争是一场内战,作战的双方,在实际战场上有胜利有失败,有胜者有败者。但是因为它是内战,而且在战争结束以后,这个国家也没有发生一个更新的更积极的变化,那幺其实双方都是失败者。
以前把太平天国抬得很高,最近渐渐地又有妖魔化太平天国的迹象,而湘军这一边,曾经有段时间被提为“中兴功臣”,到后来又被斥为“反革命’,现在又渐渐有红火的趋势。这些都不是平情之论。我想说的是,湘军也好,太平军也好,他们都是中国人,都是我们的同胞。他们只是在一场残酷的内战中相遇了,作为后来人,我们没有必要去为任何一方的胜利叫好。
湘军是一个很複杂的概念。湘军的一些领袖,确实有很多值得后人景仰乃至学习的个人品质与风格。像胡林翼的进德之猛,曾国藩的律己之严,左宗棠的对事不对人、一以贯之。但是湘军也留下了一些不好的东西,像地域主义、宗派主义,崇尚暴力、强者通吃,直到今天还在影响后来人。——谭伯牛

作者简介

谭伯牛,长沙人。历史爱好者,尤为关注近代史,着有《战天京》《天下残局》。

图书目录

开场白
1. “无湘不成军”
2. 团结绝不是湘军的特点
3. 为什幺书生能带兵
4. 八卦湘军

第一部 忍辱负重曾国藩
一、三个湘乡人
1. 曾国藩:低姿态创业
2. 理学将军罗泽南
3. 王鑫:“湘军王老虎”
4. 不是冤家不聚头
二、曾国藩退走衡阳
1. 赢得外号“曾剃头”
2. 练水师:一个创意改变一生
3. 首战:曾国藩跳了湘江
插曲:铜官感旧图
(曾国藩自杀未遂引出的一段是非)
三、田家镇之战
1. 名将塔齐布
2. 田家镇之战
四、在江西的心酸岁月
1. 很委屈:“湖北巡抚”之议
2. “曾钦差”的苦恼
3. 和皇帝交情的冷暖时光
4. 来自朋友的伤害:和左宗棠翻脸

第二部 大器晚成左宗棠
一、左宗棠在湖南
1. 四十岁以前的乡下岁月
2. 左师爷:湖南“最有权势”的人
3. 在湖南的财经新政
二、樊燮案
1. “忘八蛋,滚出去”
2. 湖南、湖北、中央:官场秘密角逐
3. “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
考证:左宗棠是否曾向洪秀全献计献策?

第三部 “枭雄”胡林翼
一、“高干子弟”胡林翼
1. 做人做事四项原则
2. “驻京办主任”的风流岁月
3. 乡居造人事业
二、地方干部 胡林翼
1. 在贵州:年轻有为的地方官
2. 不称职的军事指挥官
3. 爹山之溃:民间记忆里的胡林翼
4. 收复武昌:罗泽南之死
三、巡抚的特别手段
1. 督抚同城:和总督搞好关係
2. 枭雄本色:人事财政一把抓
3. 胡林翼派红包

第四部 智勇双全李续宾
一、全能将才李圣人
1. 三十岁前:全能将才
2. 岳州故事:有智有勇
3. 无情军令有情将军
二、攻克九江
三、三河之战:名将之死

第五部 湘军的困境与机遇
一、军事困顿
1. 曾国藩、胡林翼再次出山
2. 机会来了:江南大营崩溃
二、肃党与湘军
1. 肃顺其人
2. 肃顺与湘军
三、太平军、湘军的战略博弈
1. 围魏救赵:李秀鹹轻取杭州
2. 太平天国:天京御前会议
3. 上巴河会议:湘军的四路进军之策

第六部 名将鲍超
一、多隆阿与鲍超
1. 多隆阿新贵
2. 鲍超:一战成名亿生寺
3. 谁做统领
二、小池驿之战:将将和
1. 孤军深入小池驿
2. 黑暗中的笑声
3. 鲍超的将领之道
4. 战后休息

第七部 湘军的前途
一、湘军的前途
1. 胡林翼高瞻远瞩
2. 曾国藩保守
二、祁门之劫
1. 曾国藩新官上任
2. 祁门患难时
3. 要不要北京勤王
4. 李鸿章祁门出走之谜
三、胡林翼英年早逝
1. 武昌危急:胡林翼的烦恼
2. 陈玉鹹的烦恼和李秀成的小算盘
3. 胡林翼之死

第八部 安庆之战
一、曾国荃打安庆
1. 降将韦俊:打枞阳
2. 降将程学启
3. 鲍超赤岗岭杀降
4. 陈玉成的战术
5. 血战
6. 曾国藩入驻安庆
二、李鸿章的新机遇
1. 上海请援
2. 李鸿章初入曾幕
3. “李广才气无双”
4. 派谁去上海

第九部 战天京
一、大战前夕
1. 湘军极盛时的势力範围
2. 血战雨花台
3. 阴阳怕懵懂
二、曾氏两兄弟
1. 曾国荃的固执
2. 曾国荃的玩笑
3. 曾国藩奏摺速成班
4. 故事揭秘:克复南京后的第一份奏摺
5. 李泰国舰队事件:曾国荃惹的奏摺麻烦
6. 沈葆桢风波
7. 淮军要不要助攻
三、东征大结局
1. 艰难的胜利:攻克南京
2. 疑案:首登之功
3. 曾国藩、左宗棠的笔仗
4. 曾国藩想不想做皇帝

第十部 尾声
1. 湘军大佬的未来发展
2. 湘军与淮军的矛盾
3. 湘军的遗产
4. 结束语
湘军大事年表

文摘

然而,再细细分辨这两个字,会有新认识。“湘军”之“湘”,现在都理解为湖南,可是,回溯到这个词最初被使用的时候,我们发现,“湘”不是指湖南,而是指湘乡。当王龛、罗泽南在湘乡组练一千余名乡勇,去到长沙接受曾国藩的节制,这支军队就叫“湘勇”——来自湘乡的勇营。当时,除了湘勇,还有宝勇(宝庆)、浏勇(浏阳)、平勇(平江)、镇勇(镇箪)等各色称号,皆是与湘勇平行并列的名词。可知,彼时的“湘”字,只是一县的代指,而非全省的简称。至于“湘勇”或曰“湘军”之“湘”,终与“湖湘”之“湘”画上等号,是后来的事。
随着湘军名气看涨,又有了一句名言,曰“无湘不成军”;通常理解为军中无湖南籍将士则难成劲旅,甚或暗示中国之将才士气以湖南一省为最,则此一“湘”字又指湖南。其实,这又是一个误会。最初,此字仍是指称湘乡,而这句话不过是用来讚美湘军创始人——罗泽南,意谓他所率领的湘勇在当时的湖南省内是最精锐的部队。增字释义,应说“无湘乡勇不成湖南军”,才是原义;后世理解为“无湖南兵不成中国劲旅”,固然不无经验上的证据,终与历史上的证据相悖,不宜滥用。
曾国藩麾师东进,终克天京(南京),其间,“湘军”二字渐渐见诸公文,众所周知。然而,其时所谓“湘军”,与今日所讲的湘军仍有不同的地方。当时公文,有时用湘军,有时用楚军,有时称湘勇,或又称楚勇,而这些词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即“湖南军”。

序言

去年初,我为湖南教育电视台录製了一部电视讲座,名为《湘军传奇》。其时,无讲稿,仅列提纲,每日独对摄像机,讲上两个钟头,一连录了一个多月,方告毕役。说这些,不是为了显摆什幺胸有成竹,而是老实交代,由于时间不够与精力不济,此次讲座準备得并非十分充分;同时,也让我有机会向电视台领导尤其是製片人田思思女士表达我的谢意,谢谢他们的大度与信任。然而,準备不充分,讲得也磕巴,并不意味这个讲座不是一个好的电视节目。经过精心的后期製作——串词、剪辑、画面与音乐,讲座的播出,相对于讲座的录製,简直有脱胎换骨的区别。巧妇固不能为无米之炊,然而,只要有一些稍能入咽的材料,巧妇必能因难见巧,做出一桌可口的饭菜。
节目完成,再蒙出版家尚红科先生的美意,希望我能将讲座内容整理成书。讲座的主题是湘军——严格地说,指自创建至克复南京期间的湘军——此系鄙人关心有年的题目,窃谓积力既久,不无一得之愚, 以此,虽非巧妇,我也硬着头皮,割肉择菜,炖炒烹炸,期于不辱使命。既为讲座,形成文字,自然极端的口语化。口语化,有利有弊。其利在于易解,其弊在于辞费。我所做的,就是儘量将故事脉络保存完整,而删除太过拖沓重複的部分,同时,对措辞造句稍加润饰,以便阅读。加上黄海龙先生的细心编辑,此书终于成形。然而,这份工打得如何,尚祈读者评判。
是为序。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湘军崛起:近代湖南人的奋斗史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