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曾国藩家书精粹大全集

曾国藩家书精粹大全集

曾国藩家书精粹大全集

《曾国藩家书精粹大全集(超值黄金版)》从曾国藩1520多封家书中精选159封,以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正心,减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分类的依据,将所选家书分为励志篇、劝学篇、修身篇、齐家篇、敦亲篇、教子篇、做人篇、养生篇、师友篇、人才篇、居官篇、军事篇、为政篇13类,基本上涵盖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思想,是他做人做事、为官为政的精神所在。

基本介绍

  • 书名:曾国藩家书精粹大全集
  •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 页数:417页
  • 开本:16
  • 作者:曾国藩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47704816, 9787547704813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曾国藩家书精粹大全集(超值黄金版)》记录了曾国藩从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长达30年的官场生涯,是曾国藩一生为人处世、读书治学、做官识人、持家教子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由感而发,随想而到,平易近人,挥笔自如,平淡的文字中处处闪烁着作者的智慧和洞见,为后人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湘乡县人。他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27岁考中进士,十年七升,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他43岁奉旨在家乡办团练,一手创建湘军,平定太平军,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 曾国藩集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于一身,在当时就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后世更称其为“千古第一完人”、清代“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一生着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着名学者南怀谨在《论语别裁》中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家书》”。

名人推荐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完满乎?
——毛泽东
曾氏标榜道德,力体躬行,以一世之倡,其结果竞给变易风俗,挽回颓靡……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盖已慢为人之师资矣。
——蒋介石
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兇。
——章太炎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梁啓超

图书目录

励志篇
1.但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2.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恆
3.苟能立志,人人可做圣贤豪杰
4.挺然特立,做第一等人物
5.人而无恆,终身一无所成
6.持之以恆是人生第一美德
7.须先立坚卓之志
8.存倔强以励志
9.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
10.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11.务须咬牙励志

劝学篇
1.看书则专看一书
2.读书有一“耐”字诀
3.读书是为了明白事理
4.不应蛮读蛮记
5.看书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
6.读书须懂得“涵泳”二字
7.认真读《五经》、《四书》及十一种书
8.读书一怕无恆,二怕未看明白
9.应通训诂之学
10.论文之古雅雄奇
11.图书分类之法
12.写信要条理清晰
13.学字须用困知勉行工夫
14.读书要先认其貌,后观其神

修身篇
1.进德、修业可由自己做主
2.长傲多言为凶德
3.戒傲戒惰
4.戒骄去惰
5.力戒自诩智识
6.爱惜名声
7.对外间指责的自修之法
8.从畏慎二字痛下功夫
9.修身之道
10.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11.郁怒最易伤人
12.动气之时要互相劝诫
13.在自修处求强,不在胜人处求强

齐家篇
1.宜注意勤、敬、和三字
2.不可干预公事
3.闻家中喜事
4.兄弟要和睦
5.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为家教
6.不愿家中买田起屋
7.谨记家教八字
8.对本县父母官的态度
9.嫁女不应恋母家富贵
0.戒子弟坐轿
11.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12.不可忘寒士家风
13.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

敦亲篇
1.解楚善叔之困危
2.恨不能接堂上大人来京居住
3.告九弟回家情形
4.馈赠贫寒亲族
5.解释馈赠各位族戚之原因
6.关心家中大小事宜
7.想念堂上老人
8.为父母失眠操心
9.关心长辈身体

教子篇
1.教儿子勤俭自持
2.教新妇作羹纺绩
3.宜早起,宜有恆,宜重厚
4.戒举止太轻
5.言语举止要稳重
6.不可从军,不必做官
7.开闢菜园之法
8.勿忘勤俭孝弟
9.应接湘乡修县誌之法
10.不宜妄生意气
11.去天津之前安排后事
12.教子四条

做人篇
1.做人要虚心
2.要做好人
3.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4.去机巧,求笃实
5.做人之道
6.以廉、谦、劳三字作为自概之道
7.做人的强弱刚柔之法
8.危急之时,只有自己靠得住
9.敢于流血裹创而战
10.“花未全开月未圆”乃惜福保泰之道
11.如何广大胸怀
12.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13.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14.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养生篇
1.早起是长寿金丹
2.戒酒,早起,勤洗脚
3.以黄耆党参熬汁可治阳虚
4.保养之法不在多服药
5.饭后散步为养生秘诀
6.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7.“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亦是养生之道
8.饱看山水,以养身心
9.养生之法在顺其自然
10.养身五事
11.养老不在服补药

师友篇
1.师友夹持,懦夫也能立志
2.求友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3.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4.与师友交,宜常存敬畏之心
5.谈友人江忠源事迹
6.惭对江西绅士友朋
7.为子弟延师,当请严而有恆者
8.读此信而不动心者,其人必不友
9.愧对朋友李元度
10.为李续宜家筹划三万金
人才篇
1.用绅士不比用官
2.将才四大特点
3.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4.观人之法
5.留心採访人才
6.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
7.待降将的宽严之法
8.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9.善将兵者与不善将兵者
10.用人不率冗
11.奖励、培养人才

居官篇
1.述升官之事
2.不可占人半点便宜
3.不存做官发财之念
4.尽忠直言
5.官场军中白黑颠倒
6.无官气,有条理,此乃做官之本
7.不能为季弟请官
8.辞去一官半职为妙
9.不再辞官
10.奏摺一事,须用一番工夫
11.为官不可得罪绅士
12.位太高,名太重,皆危道也
13.人以官为荣,我以官为苦

军事篇
1.军中要务数条
2.敌我水师之变
3.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不可缺一
4.进兵须由自己做主
5.最戒浪战
6.战前须详查地势
7.凭壕对击,坚忍不出
8.惟有一静字可以胜敌
9.约期打仗最易误事
10.初扎险地与久经扎定者迥乎不同
11.既已带兵,则不以多杀人为悔
12.相机力战一次
13.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
14.多用活兵,少用呆兵
15.捻军四种长技与三种短处

为政篇
1.大乱之世积德而爱民
2.北上勤王
3.禁止扰民
4.八君子辅政
5.保举太滥是余乱政
6.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7.保人亦有不少为难之处
8.不让外国船搅局攘功
9.劝沅弟不出山
10.劝沅弟出山
11.哥老会之事
12.湘、淮两军必须联为一气
13.李鸿章创机器局,为自强之本

序言

曾国藩(1811-1872),晚清重臣,湘军创建者,洋务派领袖。对他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蒋介石曾经把他当作老师。毛泽东在青年时代,也很钦佩他,说“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他出生在湖南湘乡县白杨坪,即今日湖南双峰县荷叶乡大坪村,在衡山余脉的高眉山下。那是一个偏僻的山村,当时去一趟长沙,一般要走两天。他家虽有一些薄田,顶多算个小地主,而全无官场背景。但他很会读书,二十七岁考中进士,获得了做官的资格,由此来到北京,进入清政府的权力中心地带。才不过十年时间,在三十七岁(按今天的算法,那时他还差四个月才满三十六周岁)时,就做了二品高官。这在当时也算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了,难怪他自豪地说,“(湖南人)三十七岁就做这幺大的官,本朝尚无一人”。那时,他的志向就是想做清官、做名臣、做学问家。
太平天国起义以后,他因为死了母亲,回家奔丧,而被鹹丰皇帝任命为团练大臣。鹹丰三年(1853),他开始办团练,在长沙练兵,镇压“土匪”,开了“就地正法”的罪恶先例。鹹丰四年(1854),亲自率领由他一手编练成的湘勇出省作战。开始连吃两个败仗,羞愤难当,两次跳江自杀,都被部下救起。然后整顿军纪,卷土再战,很快就从太平军手中夺回武昌,十个月以后打到九江,为清王朝取得自太平军起义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随后有湖口之败,水陆两军被分割肢解成两段四块,开始了坐困江西的日子,连如何死法、如何撰写碑文都想好了。罗泽南死了,塔齐布也死了,都是他最可依赖的大将。鹹丰七年(1857),他父亲死在老家,赶紧回家奔丧,逃离了江西那个烂摊子。
鹹丰八年(1858)复出。鹹丰十年(1860)八月,实授两江总督,大江南北水陆各军皆受其节制,并有祁门大营五次被太平军围攻,差点性命不保。
鹹丰十一年(1861)八月,湘军攻克安庆。二十五天后,胡林翼病死武昌。第二年,即同治元年(1862)五月,曾国荃孤军进驻雨花台,冒险围困南京。四天后,太平天国青年将领、英王陈玉成在河南遇害。两年两个月后,即同治三年六月,曾国荃攻陷南京,天平天国宣告失败。再过二十七天,曾国藩下令裁撤曾国荃部两万五千人,开始自削兵权。此乃历代权臣坐大后难以割捨之举,实属绝大智慧。
同治七年(1868),奉命调任直隶总督,江南造船所第一艘轮船下水,曾国藩登船试航。同年十二月,在北京觐见慈禧太后。
同治九年(1870)三月,肝病渐重,左眼模糊可见物,右眼几乎完全失明。五月奉命去办理天津教案,担心自己不能活着回来,所以预先给两个儿子写了遗嘱(见本书“教子篇”的第12封信“教子四条”)。因教案而被举国骂为卖国贼。慈禧太后一句话就把他打发了,“文武全才,惜不能办教案”,又派李鸿章接替他,再次回任两江总督。
一年八个月后,即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公元1872年3月12日,死在南京两江总督衙门。卒年六十二岁。
他是整个清朝权力最重的汉臣,兼有四省、六人之军政大权,清朝江南半壁江山都归他节制。但他头脑很清醒,深刻懂得古代中国官场的生存法则,“位太高,名太重,皆危道也”,所以经常写信告诫家人子弟,“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花未全开月未圆”,“上场时当念下场时”。
他一生没有着述,《曾国藩全集》三十册,主要是他的奏稿、书信、日记。其中最被后人称道的,是他的家书,公开出版以后,影响很大。毛泽东青年时代,就认真读过他的家书。湖南韶山的毛泽东故居陈列馆,至今还收藏有木刻本的《曾国藩家书》第四卷、第六卷、第七卷、第九卷,每本扉页都有青年毛泽东的签名“润芝珍藏”。 从目前出版的情况来看,岳麓?书2社?出版的《曾国藩全集?家书卷》收信札1459封,算是比较权威的版本。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收曾国藩写的家书1520封,是数量最多的。两种本子,总字数都在一百万字以上。如此浩大的篇幅,即使只通读一遍,也颇为困难。所以梁啓超先生就曾选编过一本《曾文正公嘉言钞》,以方便一般读者了解曾国藩。有鑒于此,我们出版了这本《曾国藩家书精选》。
本书收曾国藩家书159封,分成13类,基本包括了他的家书精华,详情如下:
1.励志篇曾国藩相信,只要肯立志,帝王将相,圣贤豪杰,人人都可做得到,并以立志和持之以恆为人生第一美德。遇到困难时,“男儿以懦弱无刚为大耻”,更要有“好汉打掉牙,和血吞……徐图自强”的坚忍意志。他的人生观有时是唯心的,相信“富贵由命不由人”,难得的是,他能从实际出发,提出一种辩证的见解:“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有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金丹也。”详见本书“励志篇7?须先立坚卓之志”。
2.劝学篇曾国藩是一个书生,靠科举发家,所以他反覆告诫家人子弟要读书,并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仍然不出儒家“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的範围。教导子弟读书的方法,常常也蕴含了做人做事的精神:“读书贵精专”,“读书有一耐字诀”,“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一怕无恆,二怕没看明白”,“须用困知勉行工夫”。也能照顾到子弟读书的年龄特徵和天赋异同,不做死板、硬性的统一要求。
3.修身篇曾国藩相信,功名富贵虽然命中注定,但“进德、修业则可以自己做主”,力劝子弟戒骄戒惰,修养身心,“在自修处求强,不在胜人处求强”。
4.齐家篇旧时,家长对孩子有绝对的权威,但对兄弟的约束力就没有那幺大了。曾国藩则能时时告诫家人子弟莫买田起屋,莫干预老家公事,莫忘寒士家风,要兄弟和睦,并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诀勤俭持家,“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5.敦亲篇曾国藩出身一个大家族,他自己也有四个弟弟,三个妹妹,更不要说各族亲戚了。他在北京做官,以儒家的孝道精神要求自己,自然就想到家中的老人,想接他们来北京小住,也想馈赠贫寒亲戚。旧时儒家思想影响很大,某些人宁可当坏人,也不愿做一个不孝子。
6.教子篇曾国藩在军营之中,时常不忘写信,教育孩子勤俭节约,不坐轿子,不做官宦富贵之想,还要求儿媳妇烹饪纺织。同时还教孩子做人做事之道,开闢菜园之法。还要求孩子不必追求做官。
7.做人篇修养提高了,自然就能做一个好人,“去机巧,求笃实”,也要懂得“危急之时,只有自己靠得住”,进而才能“流血裹创而战”、“担当大事”。
8.养生篇曾国藩只活了六十二岁。不过,他家本无长寿的基因,他一生又心血积亏太过,大概靠精心保养,才能活过甲子岁。要知道,古代中国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二岁。胡林翼也只活了五十岁,所以曾国藩的养生思想也可一观。“早起是长寿金丹”,用极热水洗脚,饭后走三千步,等等。不过,他所强调的“保养之法不在多服药”,须辩证看待,该吃药时也得吃,不宜固执一端。
9.师友篇曾国藩觉得,一个人要成功,必须要有好师好友好榜样,“师友夹持,懦夫也能立志”,“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极重视对待朋友的态度。
10.人才篇识人,用人,是成就大事的基础。关于曾国藩识别人才的本事,南怀瑾说过一段话:“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鑒》这一部书。”所以,曾国藩识人用人的本事也是一绝。“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这是他的观人之法。
11.居官篇曾国藩的官做得很大了,封了“一等毅勇侯”,只差没封“王”了。最初当官,他发誓“不爱财”。官做大了,他也很清醒,知道“位太高,名太重,皆危道也”所以天京城一打下来,他就主动自削兵权,以长葆富贵荣华。
12.军事篇曾国藩以文人带兵,也知道自己的缺点,“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但他仍然找到一套战胜太平军的办法:“结硬寨,打呆仗。”不过,这不是他用兵的全部,更强调“多用活兵,少用呆兵”,也强调“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
13.为政篇曾国藩强调大乱之世,以“爱民为第一要义”,禁止部下忧民,同时也说,
“保举太滥,是余乱政”。也不同意外国军舰插手中国自家之事。对于办洋务之自强之本一事,也大力推动。
以上13类,以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分类的依据,基本涵盖了曾国藩以儒家思想严格约束自己的全部内容,是他做人做事、为官为政的精神所在,为帮助一般读者了解他的思想开了方便之门。
此外,这本《曾国藩家书精选》还做了三项工作。1.每一封信的标题,为选编者所加,基本能表现该封家书的主题。2.最有价值的段落,也提炼複製出来,排在家书的开头,便于读者迅速了解该封家书最有价值的内容。3.“箴言警句”可谓精华中的精华,是曾国藩做人做事、为官为政思想的高度浓缩,虽不足以表现曾国藩的思想全貌,但可窥其一般精神。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选编、分类难免不当,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曾国藩家书精粹大全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