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冰鑒(古代盛冻的容器)

冰鑒(古代盛冻的容器)

冰鑒(古代盛冻的容器)

冰鑒(bīng hàn),“鑒”为多音字,《康熙字典》标注为《集韵》“胡暂切”音,即现代汉语拼音的“jiàn”,为盛冰之器。

冰鑒是古代暑天用来盛冰,并置食物于其中的容器(俗称:古代的冰柜)。冰鑒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

具体方法是将冰块放在一个木製或青铜製作的箱子里。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只是冰并不是一年里什幺时候都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冰可谓弥足珍贵。它是中国古代人的发明创造,向我们揭示了古代生活的一个侧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冰鑒
  • 拼音:bīng hàn
  • 作用:冷却
  • 出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
  • 年代:战国早期
  • 现状:湖北省博物馆

古代容器

《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鑒。”可见周代当时已有原始的冰柜,只是冰并不是一年里时时都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冰可谓弥足珍贵。传世有不少清代晚期的木胎冰柜,多用红木、花梨、柏木等较为细腻的木料製成,此件为红木製品,仿竹编式样,製作精緻。形制为大口小底,外观如斗形,铅叶镶里,底部有泄水小孔,结构类似木桶。冰柜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为使冰柜处于一定高度便于取放冰块和食物,配有箱座。
人类用冻的历史十分久远。《周礼》里就有有关“冰鑒”的记载。所谓“冰鑒”就是暑天用来盛冰,并置食物于其中的容器。算起来,“冰鑒”该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冰柜” 了。《吴越春秋》上也曾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这里说的“冰厨”,就是夏季为帝王供备饮食的地方,因此又被称为“冷宫”。“冷宫”兼具现代冰柜、空调的功能。
设计奇巧、铸造精工的鑒缶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冰柜”。鑒缶由盛酒器尊缶与鑒组成,方尊缶置于方鑒正中,方鑒有镂孔花纹的盖,盖中间的方口正好套住方尊缶的颈部。鑒的底部设有活动机关,牢牢地固定着尊缶。鑒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应是夏天盛放冰块、冬天盛放热水之用。 明朝时,北京城的皇公贵族已把冰柜做为重要的祛暑器具,那是一种用天然冰块降温的箱子,以黄花梨木或红木製成。从外观上看,冰柜口大底小呈方斗形,腰部上下箍铜箍两周。箱两侧有铜环,铜环的用途就是便于搬运。箱口覆两块对拼硬木盖板,板上镂雕钱形孔。
那时的冰柜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在功能设计上也十分精巧科学。冰柜箱内挂锡,箱底有小孔。两块盖板其中一块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块是活板。每当暑热来临,可将活板取下,箱内放冰块并将时新瓜果或饮料镇于冰上,随时取用。味道乾爽清凉,用后让人觉得十分惬意,暑气顿消。由于锡的保护,冰水不致侵蚀木质的箱体,反而能从底部的小孔中渗出。

镜子

言镜洁如冰,比喻明察。江淹《谢开府辟召表》:“臣谬讚国机,职宜冰鑒。”

月亮

元稹《月三十韵》:“绛河冰鑒朗,黄道玉轮巍。”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冰鑒(古代盛冻的容器)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