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战国铜冰鑒

战国铜冰鑒

战国铜冰鑒

铜冰鑒是我国先秦时期所使用的一种用于对食物防腐保鲜的用具。最早在《诗经》中就有奴隶们冬日凿冰储藏,供贵族们夏季饮用的记载,古籍《周礼》中也有“祭祀共冰鑒”的记载。

主要用途

“鑒”其实就是个盒子,里头放冰,再将食物放在冻的中间,起到对食物防腐保鲜的作用。由此可见,鑒是
我国的冰柜之祖了。197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楚墓就出土了一件“铜冰鑒”。它是一件双层器,方鑒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鑒、壶壁之间可以装冰,壶内装酒,冰可使酒凉。可以说,铜冰鑒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冰柜了。
战国铜冰鑒

曾侯乙墓

战国器。原器一九七七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即曾侯乙墓。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造型和纹饰在继承商周以来的中原青铜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创新。铜冰鑒便是曾侯乙墓青铜器中的代表器物,集中表现了曾侯乙墓青铜器新颖、奇特、精美的特徵。
铜冰鑒的四足是四只动感很强,稳健有力的龙首兽身的怪兽。四个龙头向外伸张,兽身则以后肢蹬地作匍匐状。整个兽形看起来好像正在努力向上支撑铜冰鑒的全部重量。鑒身为方形,其四面、四角一共有八个龙耳,作拱曲攀伏状。这些龙的尾部都有小龙缠绕,还有两朵五瓣的小花点缀其上。
铜冰鑒是一件双层的器皿,方鑒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鑒、壶壁之间装冰,壶内装酒,可使酒凉。可以说,铜冰鑒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柜,是一个构思精巧,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青铜器物,也是迄今发现的部分採用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範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战国铜冰鑒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