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河源

河源(河源市)

河源

河源市一般指本词条

河源,又称“槎城”,广东省地级市。珠江三角洲城市之一。拥有华南第一大湖“万绿湖”、亚洲第一高喷泉。是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全国双拥模範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恐龙之乡。水质量居于全省第一

河源市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有着“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美称。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东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邻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其市区源城区距惠州市78公里、东莞市166公里、深圳市170公里、广州市200公里。直达深圳、广州高铁,全面融入广深1小时经济圈。全市总面积1.5642万平方千米,辖1个区、5个县;2017年常住人口309.11万人。

“百越”时期,来自江浙一带的越民散居于少数民族之中,对开化粤地起了重要作用。秦平百越后,迁陕陇之民居粤,带来了黄河文化。此后,凡遇中原战乱,都有一批批的移民进入岭南。这些南迁之民与当地土着民族相互同化,逐步形成了客家文明。河源市拥有地方立法权。2017年10月,河源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

2017年,河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52.1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2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99.74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449.11亿元,增长6.6%。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河源
  • 外文名称:HeYuan
  • 别名:槎城
  • 行政区类别:设区的市
  •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省
  • 下辖地区:1区5县(源城区、东源县、紫金县、龙川县、和平县、连平县)
  • 政府驻地:源城区沿江路19号
  • 电话区号:0762
  • 邮政区码:517000
  • 地理位置:中国华南、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
  • 面积:1.5642万平方千米
  • 人口:309.11万人(2017年常住人口)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万绿湖、镜花缘、霍山、桂山、野趣沟等
  • 机场:河源通用机场(建设中) 
  • 火车站:河源站、龙川站、河源东站、和平东站、龙川西站
  • 车牌代码:粤P
  • 行政区划代码:441600
  • 地区生产总值:952.12亿元(2017年)、1002亿元(2018)
  • 人均生产总值:30853元(2017年)
  • 高铁:赣深铁路(深赣高铁)、广河高铁
  • 城市类别:四线城市

历史沿革

东江自北向南流经河源市区,新丰江从西向东绕城而过,两江在河源市区东面交汇,使得整个河源市区三面环水,因而得名河源。
先秦时期河源属南越。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河源属南海郡。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地置河源县,属南海郡。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属梁化郡(治归善县,今惠州市区东北)。
隋唐属循州(治归善县,今惠州市区东北)。
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分置祯州(治归善县,今惠州市区东北)、循州(迁至雷乡县,今龙川佗城),河源地区属循州。
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併入惠州府。
清因之。
民国二年(1913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东江行政委员会、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韶关地区、惠阳地区等。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辖源城区、郊区、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1988年3月2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1992年8月河源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既可享受山区优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开放区优惠政策的地区。
1993年11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市郊区,设立东源县,县委、县政府驻仙塘木京。

行政区划

截至2017年,河源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管辖源城区、东源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共五县一区。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
下辖政区
面积
邮政编码
政府驻地
源城区
365平方千米
517000
上城街道
和平县
2311平方千米
517200
阳明镇
紫金县
3621平方千米
517400
紫城镇
龙川县
3089平方千米
517300
老隆镇
连平县
2365平方千米
517100
元善镇
东源县
4070平方千米
517500
仙塘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东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其範围是东经114°14′至115°36′,北纬23°10′至24°47′。全市面积1.5642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河源市处于粤东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的结合部,属山地丘陵地区。境内地势东北向西南倾斜,粤赣边境山高岭峻,最高峰连平县黄牛石顶,海拔1430米。山脉多北东走向,主要山脉有北西部九连山脉,斜贯中部的罗浮山脉及南东边缘的莲花山脉。东江、新丰江纵贯全境,山岭与盆地相间,在山间和东江边分布着沖积小平原和宽广的谷地。在地貌分区上,河源市地貌主要属粤东褶断侵蚀剥蚀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进一步可划出4个北东向平行排布的带状亚区。北西部连平则属粤北褶断侵蚀溶蚀中低山区。

气候

河源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偏高,年平均气温21.0℃,比常年偏高0.5℃,全年气温变化异常,高温日数多;年平均降水量1742.0毫米,比常年略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日照时数偏少,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733.9小时,比常年偏少1成,时空分布不均。

水文

河源市水系分为东江、北江、韩江三大流域,东江流域面积13737平方千米,约占全市面积的87.3%;北江流域面积326平方千米,约占全市面积2.1%;韩江流域面积1670平方千米,约占全市面积10.6%。全市有近百条河流。市境内第一大河流为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山和安远县三百山,上游称寻乌水,流入广东在龙川五合圩与安远水汇合后始称东江,全长562千米,流经市境内龙川、和平、东源、源城和紫金等县区,境内河段长193.6千米。第二大河是新丰江,发源于新丰县小镇崖婆石,流经新丰县小镇、梅坑、丰城、大席等乡镇向南流经西坑,与连平忠信河汇合流入东源县境内半江,纳船塘河、骆湖河、灯塔河,再集治溪、立溪、古岭、南湖诸水,穿过河源市区而汇入东江,也是东江第一大支流。此外,较大的河流还有秋香江、浰江。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河源市地表水资源的区域划分,原则上以单一大流域或若干小流域集合为界定进行划分。河源市15733平方千米,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东江、韩江、北江流域。其中,东江流域13737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87.3%,主要集中在东源、源城、龙川、连平、和平、紫金县境内;韩江流域1670平方千米,位于龙川、紫金境内,占全市总面积10.6%;北江流域326平方千米,主要位于连平县陂头镇、贵东镇境内,占全市总面积2.1%。河源市地下水资源为 43.06亿立方米,其中东江流域为39.01亿立方米,韩江流域为3.32亿立方米,北江流域为0.728亿立方米 。由于雨量充沛,补给充分,河源市地下水开採量较少,全市地下水位比较稳定,暂未发现有地下水下降的现象。河源市地处东江、韩江和北江中上游,境内河流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经测算,全市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49.81万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114.28万千瓦,其中单站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可开发资源70.03万千瓦。至2008年,全市已开发小水电站装机容量38.68万千瓦。

生物资源

河源市光、热、水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有野生植物280科、1645属、7055种;栽培植物633种,分隶于111科、361属;有真菌1959种,其中食用菌185种,药用真菌97种。植物种类中,有桫椤、银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白豆杉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全市有陆生脊椎动物829种,其中兽类124种、鸟类510种、爬行类145种、两栖类50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有蟒蛇等,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鷳(省鸟)等。

矿产资源

河源市矿产资源丰富,矿类齐全,已发现矿产56种,矿产地262处,其中已探明储量矿产36种,主要有铁、铜、铅、锌、钨、锡、轻稀土、铀、萤石、水泥用灰岩、陶瓷土、冶金用白云岩、煤、钴、金、银、钽、铟、镉、耐火黏土、石墨、沸石、矿泉水、地热水、砖瓦用黏土等。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17处,小型矿床55处。主要的优势矿产为铁、钨、锡、瓷土、萤石等,探明铁矿储量2.83亿吨,占全省总量的39%,其中连平县大顶铁矿储量居全省第一;探明钨矿储量氧化钨24万吨,占全省总量的26.9%,其中连平县锯板坑钨矿是全省最大的大型钨矿;探明萤石矿储量685万吨,占全省总量的50.4%,其中东源县到吉萤石矿储量居全省第一。

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309.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8万人,增长0.9‰。城镇人口比重45.25%,比上年提高1.31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372.7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9万人,下降0.5‰。全市有五个民族,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还有少量的畲族、壮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

政治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常委、市委书记
丁红都
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市长
叶梅芬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黎意勇
市委常委、副市长
王卫(挂职)
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参考资料来源

友好城市

国家
城市
结好年份
韩国
安城市
2012年
义大利
费拉拉市
2015年
美国
塔斯廷市
2015年

经济

综述

2017年,河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52.1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27亿元,增长4.6%,对全市经济成长的贡献率为9.8%,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399.74亿元,增长3.7%,对全市经济成长的贡献率为33.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449.11亿元,增长6.6%,对全市经济成长的贡献率为56.3%,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2:43.7:45.1调整为10.8:42.0:47.2,服务业占比提高了2.1%。在服务业中,批发零售业增长3.7%,住宿餐饮业增长4.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4.6%,金融业增长8.4%,房地产业增长12.3%,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0.7%。
2017年,河源市人均生产总值为30853元,仅为中国(59660元)的51.7%、广东省(81089元)的38.0%,按平均汇率折算为4569美元。全市民营经济单位数14.71万个,上交税金70.6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5%和12.7%。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612.92亿元,比上年增长8.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4%,对全市经济成长的贡献率达103.0%,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1.1%,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上涨1.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2.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7.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9%。
2017年,河源市城镇新增就业4345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325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421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为91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4%,比上年下降0.01%。组织劳动力转移培训25457人。全市6个省级以上产业转移工业园共接纳本地劳动力10.27万人。实施创业培训2513人,创业带动就业6146人。
2017年,河源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分投资主体看,内源性经济投资727.52亿元,增长19.2%,其中,民间投资537.41亿元,增长26.4%;外源性经济投资50.95亿元,增长21.9%。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8.20亿元,增长110.0%;第二产业投资269.53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投资480.73亿元,增长24.5%。先进制造业投资115.29亿元, 增长5.5%。工业技改投资102.25亿元,增长47.5%。
2017年,河源市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19亿元,增长5.7%。国、地税税收收入121.66亿元,增长11.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2.80亿元,下降4.0%。其中,用于一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与计画生育、城乡社区等方面支出分别增长7.3%、5.7%、9.3%和27.1%;用于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和农林水等方面支出分别下降21.8%、34.7%、1.0%、9.3%和26.3%。
2017年,河源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18元,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0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1元,比上年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1.81:1缩小为1.79:1(农民收入为1)。城镇居民恩格尔係数为40.55%,农村居民恩格尔係数为42.41%,分别比上年下降0.7和0.4%。

第一产业

2017年,河源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6.67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97.60亿元,增长4.4%;林业产值24.07亿元,增长7.5%;牧业产值34.05亿元,增长2.5%;渔业产值4.58亿元,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38亿元,增长6.6%。
2017年,河源市粮食种植面积为16.5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713公顷;糖料种植面积554公顷,比上年增加7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65万公顷,增加15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18万公顷,增加1723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93.75万吨,其中稻穀84.42万吨,增长3.1%。糖蔗产量3.28万吨,增长19.9%;花生产量8.41万吨,增长2.8%;蔬菜产量80.52万吨,增长5.7%;水果产量45.30万吨,增长6.5%;茶叶产量6029吨,增长5.2%。肉类总产量11.56万吨,下降0.6%。水产品总产量4.67万吨,增长2.5%。
2017年,河源市安排耕地地力补贴14161万元,农机补贴272万元,年末农机总动力77.17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04万千瓦。全市现有实施“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7家,本年新增20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14家)。辐射带动农户16.8万户,户均增收3200元。

第二产业

2017年,河源市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352.60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3家,比上年增加23家,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22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0.34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186.75亿元,增长5.0%。分所有制类型看,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3.33亿元,下降36.0%;集体企业工业增加值0.14亿元,增长7.0%;股份制企业工业增加值192.35亿元,增长2.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120.67亿元,增长4.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工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31.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87.27亿元,增长2.9%;重工业增加值233.07亿元,增长3.2%。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104.02亿元,增长2.6%,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99.97亿元,下降3.0%,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113.85亿元,增长8.9%,微型企业工业增加值2.50亿元,下降15.4%。
2017年,河源市高技术製造业工业增加值11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电子及通讯设备製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74亿元,同比增长10.9%;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製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35亿元,同比增长28.9%;医药製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2亿元,同比增长15.6%;医疗及仪器仪表製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0亿元,同比增长30.5%。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160.47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装备製造业工业增加值129.95亿元,增长9.6%,钢铁冶炼及加工业工业增加值27.70亿元,下降23.5%。优势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59.88亿元,下降6.3%,其中,纺织服装业工业增加值13.14亿元,下降17.6%,食品饮料业工业增加值19.29亿元,增长3.4%,家具製造业工业增加值1.30亿元,增长26.6%,建筑材料业工业增加值20.70亿元,下降3.9%,金属製品业工业增加值4.64亿元,下降20.7%,家用电力器具製造业工业增加值0.89亿元,下降14.0%。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下降7.6%,其中,非金属矿物製品业下降0.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19.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5.6%,化学原料和化学製品製造业增长8.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1%。
2017年,河源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1.97%,比上年提高2.0%。资产负债率55.02%,提高0.3%;资本保值增值率104.80%,下降9.2%;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03次,下降0.2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83%,下降0.15%;全员劳动生产率18.84万元/人年,增长6.8%;产品销售率97.40%,提高0.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4.64亿元,增长5.2%,利润总额63.10亿元,增长2.2%。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9家,比上年增加1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61.51亿元,比上年增长3.6%,增速比全市规上工业高出0.4%;实现入库税收22.63亿元,比上年增长5.1%。

第三产业

2017年,河源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01.46亿元,增长8.7%,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4.9%,比上年提高1.7%;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41.87亿元,增长6.9%,其中,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增加值分别增长4.6%、31.8%、8.5%、10.5%和3.5%。
2017年,河源市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114家,比上年增加7家,建筑业增加值47.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
2017年,河源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7.4%。按用途分,商品住宅开发投资179.28亿元,增长38.0%,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资18.27亿元,下降42.8%;144平方米以上住宅投资42.37亿元,增长45.3%;别墅、高档公寓投资1.22亿元,增长3.1%。办公楼投资7.18亿元,增长56.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2.85亿元,下降28.9%。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536.15万平方米,增长56.3%;商品房销售额269.19亿元,增长77.3%。
2017年,河源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5.57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8.33亿元,增长8.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7.24亿元,增长9.1%。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88.45亿元,增长1.5%;零售业零售额456.41亿元,增长10.5%;住宿业零售额15.88亿元,增长11.2%;餐饮业零售额24.83亿元,增长8.0%。限额以上单位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0.04亿元,增长6.6%,其中,通过公共网路实现商品零售额6.15亿元,增长1.9%。
2017年,河源市进出口总额260.4亿元,比上年下降0.3%,其中出口总额195.4亿元,增长3.4%。在出口总值中,河源对美国、香港、欧盟(28国)、日本、东协(10国)、台湾的出口额157.1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80.4%。年底,全市工商登记在册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504家,比上年增加174家。全年签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53个,契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84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7.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40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5.99亿元,比上年增长4.6%。
2017年,河源市邮电业务总量(邮政业2010年不变价,电信业2015年不变价,下同)50.90亿元,比上年增长68.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41亿元,增长17.9%,电信业务总量46.49亿元,增长75.3%。固定电话用户35.46万户;行动电话用户261.81万户,其中4G行动电话用户175.8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1.09万户;年末网际网路宽频(固定)接入用户66.7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06万户;年末移动网际网路用户212.88万户,增长34.7%。
2017年,河源市接待旅游总人数3201.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国内游客3193.39万人次,增长12.2%;国际游客7.64万人次,下降5.0%。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1548.45万人次,增长23.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72.86亿元,增长14.8%。
截至2017年底,河源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48.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22.30亿元,增长9.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18.4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7%。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448.5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0.1%,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58.43亿元,增长32.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4.55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05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1.43%,比上年末下降0.67%。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22.91亿元,增长16.6%。
2017年,河源市保险公司27家,其中财产保险主体15家,人寿保险主体12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0.64亿元,增长15.1%,人身保险保费收入21.67亿元,增长10.9%。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及给付10.98亿元,增长19.8%。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4.68亿元,增长19.5%,人身保险赔付支出6.29亿元,增长20.0%。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17年,河源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画项目33项,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1个,其中本年新增38个;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3693件,其中专利申请授权量1866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4.4%和44.2%;高新技术企业102家,本年新增36家。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底,河源市共有幼稚园558所,在园幼儿12.53万人,学前教育幼儿入园率96.69%,比上年提高3.48%;国小343所,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139所,其中,初级中学103所,高级中学19所,完全中学17所;一贯制学校52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48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4所。国小在校学生30.00万人;国中在校学生11.74万人,国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高中在校学生6.10万人,比上年减少1669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93.72%提高至94.70%;本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19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0.86万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44万人,在校生1.2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1.0%。
职业院校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源理工学校
河源市广播电视大学
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
河源市卫生学校
河源市博爱学校
普通教育
河源中学
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河源市实验中学
河源市外国语学校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河源市第一中学
河源市第二中学
啸仙中学
河源市文昌中学
河源市下城国小
河源市东埔中学
河源市第三国小
河源市第一国小
河源市第二国小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底,河源市共有民众文化事业机构107个,其中文化馆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0个;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量达171.6万册(件),全年总流通314.5万人次;博物馆8个,历史文物藏品4.86万件;档案馆8个,馆藏量38.98万卷,增长2.0%;已开放各类档案5.45万卷,增长1.0%;广播电视台6座,年末全市有线数位电视用户9.33万户,比上年下降12.3%。出版各类报纸2种,发行1227.81万份。

医疗卫生

截至2017年底,河源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062个(含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其中医院、卫生院14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6个,妇幼保健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4538张,比上年增长8.8%;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2196张,增长10.3%。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6625人,增长5.8%;其中执业医师3663人,增长4.9%,执业助理医师2079人,下降4.9%,注册护士6904人,增长10.7%。全市已建立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1593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3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9%。全年无偿献血20491人次,献血量600.72万毫升。

体育事业

2017年,河源市体育运动员在参加省级以上各类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4枚、银牌24枚,其中获得全国体育比赛金牌1枚。全年共举办各类民众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200次,体育人口达110万人。

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参加职工养老保险49.67万人,减少22.05万人;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7.62万人,增加0.3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9.39万人,增加0.49万人,失业保险金标準为968元/月。参加工伤保险32.40万人,增加1.98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6.97万人,减少0.2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6.74万人,增加3.2万人。年末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人数33.34万人,增加1.9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290.16万人,减少12.7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总额17.35亿元,受益人口达66.34万人。
至2017年底,全市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民众达8.73万人,其中城镇0.95万人,农村7.78万人。共发放低保救济金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6%。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5971张,增长8.6%,收养人数1760人,增长3.7%。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23亿元,筹集社会福利公益金394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和4.6%。

交通运输

截至2017年底,河源市公路通车里程16018.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494.7千米,分别比上年增加193.2和125.8千米。全年客运量3527万人,增长9.4%,旅客运输周转量41.05亿人千米,增长13.3%;货运量6702万吨,增长8.0%,货物运输周转量90.02亿吨千米,增长10.4%。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30.6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8.4%,其中私人汽车28.15万辆,增长28.2%。民用轿车保有量达18.08万辆,增长34.9%,其中私人轿车17.04万辆,增长33.3%。
铁路
河源市是京九铁路进入广东省的第一座城市,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市;铁路有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
规划中的赣深高铁(京九客运专线)在境内设有河源东站、和平东站、龙川西站、东源站
公路
国道有205国道、105国道贯通本市,开通高速公路分别有广河高速公路(S2)、惠河高速公路(G35)、粤赣高速公路(G4511)、梅河高速公路(G35)汕湛高速公路(S14)、大广高速公路(G45)等,在建高速有汕昆高速公路(G78)和河惠莞高速公路(G25)和武深高速公路(G4E)和河源东环高速公路和河惠汕高速公路等。
水运
新丰江贯通东西,东江贯通南北并两江在市区交汇,其中东江水运上至龙川,下通惠州、东莞、广州。
机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河源城市候机楼于2012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

地方文化

客家渊源

河源是最早的客家先民落居地,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客家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客家民间艺术奇葩,如客家山歌、龙川杂技、紫金花朝戏、连平採茶戏、和平纸马舞、舞春牛、船灯舞、花灯舞、客家婚庆等等,其中,紫金花朝戏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语言文化

河源客家语口音较多,不同县或相同县不同镇之间口音差别较大。大体可分为客家语粤台片(如紫金话等)及水源音(学术上称为客家话粤中片,包括河源话等)。河源电视台客家话新闻节目及公交报站语言中均使用到了水源音客家话(以龙川佗城话为準)。
河源市的汉语方言图河源市的汉语方言图

名优特产

十大河源名菜是:东江盐焗鸡、东江酿豆腐和红炆肉、鹹香鸭、水晶鸡、上汤桂花鱼、清煲草鱼、酿三宝、娘酒醉河虾、薯丝煲。河口味偏重“肥、鹹、熟”。
东江盐焗鸡
“东江盐焗鸡”是广东的一款名菜。主料是项鸡,主要烹饪工艺是盐焗。
红炆肉
猪肉脆滑爽嫩,做得非常入味,鹹甜味道适中,色泽金黄,风味独特,爽口软滑,肥而不腻。
东江酿豆腐 
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酿”是一个表示“植入馅料”的意思。
水晶鸡
色泽光滑,原汁入味,肉嫩味鲜。
上汤桂花鱼
桂花鱼又名鳜鱼,皮滑骨少,肉质鲜嫩,盛产于新丰江水库中,为东江名菜。
清煲草鱼
将草鱼去鳞、宰净,切成大块放入瓦钵内,然后加入调料加盖煲。
娘酒醉河虾
娘酒、姜片放进水煲,加生猛河虾、味素,盐煲熟。娘酒醉河虾鲜甜香醇,酒香虾爽。
薯丝煲
清甜爽口,滑而不腻,口味香浓。河源连平薯丝、鸡汁、大蒜、花生油、调料等适量。

风景名胜

截至2017年底,河源市有A级景区13个,其中4A景区7个。
佗城景区
佗城景区位于龙川县佗城镇。佗城, 原称龙川城, 是秦朝岭南四大古邑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由于这里长期为县、州治所,因此文物荟萃,保留有80多处古蹟和古建筑,有越王井、越王庙、越王故居、衙前古狮、孔庙(学宫)、正相塔、正相寺、苏堤、考棚等。佗城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的美誉。
南园古村
南园古村位于东源县仙塘镇,距市区12千米。南园古村有明清时期客家围屋建筑群,共有古民居建筑30多座,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现已成为河源市第一批受保护古建筑群。南园古村古建筑有客家围龙屋、雕楼、书院等, 多以府第式结构为主, 讲究风水布局、主次对称, 多採用青砖灰瓦, 雕樑画栋,工艺精湛。具有代表性的有“大夫第”、“新衙门”、“老衙门”“古炮楼遗址”、“柳溪书院”等。
龟峰塔
龟峰塔位于东江江畔,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 , 距今有八百多年历史 , 是我省可考的南宋早期阁楼式砖塔,200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龟峰塔历史悠久 ,楼式典雅, 平面为六角形,塔体通高为42.6米 , 塔外观为七层 , 内为十四层。
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
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位于东源县义合镇苏围村,距市区26千米,是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範点,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因苏东坡后裔在此聚居而得名。
燕岩六祖古寺
燕岩古寺座落于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陂头镇夏田村的鹿子坑(又名六祖坑),该村是河源市最西边的一个村庄,与韶关市翁源县交界。在一千多年前,古寺就有一定的规模,占地建筑面积上万平方米,有禅堂、有讲经堂、有斋堂等。古寺的后面有一个天然溶洞叫燕岩,大约有80多平方米,洞内光线充足,冬暖夏凉。
新老八景
桂岫晴岚
梧峰夕照
宝江渔唱
石径樵归
龙津晚渡
东埔春耕
龟峰宝塔
燕石长亭
双城秋月
三郭平畦
奎阁槎流
鼓楼春霄
鳄湖青曲
古道榕荫
龙庙风帆
逍遥幽壑
其他景点
万绿湖
镜花缘
金化庙
桂山禅
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
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
灵鹫禅寺
白云古寺
恐龙化石展馆
亚洲第一高喷泉
龙凤寺
南越古寺
龟峰塔
黄牛石森林公园
九龙湾漂游
客家民俗博物馆
牛峙山
白溪
桂山
水坑生态风景区
龙源温泉
新港自然保护区
河源博物馆
汤湖温泉
热水漂流
兴隆民俗村
黄龙巖
华宇温泉
新丰江大坝
热龙温泉
东江画廊
桂山国家森林公园

着名人物

赵佗(公元前237年—前137年 ),秦朝将领,南越国创建者。
颜伯焘(1792—1855)广东连平人,清代嘉庆至鹹丰年间官员,曾任闽浙总督。鸦片战争中的主战派之一。
颜检(1757—1832年),字惺甫,号岱山,又号岱云,别号槎客,广东连平人,巡抚颜希深子,拔贡生出身。乾隆五十八年,颜检出任江西吉安知府,后又任云南盐法道,调任迤南兵备道。嘉庆二年,擢升江西按察使、河南布政使,累进直隶总督、漕运总督。
阮啸仙(1897—1935),原名熙朝,字建备,号瑞宗,别号晁曦,河源义合下屯村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广东青年运动的先驱和早期农民运动领袖。
黄克(1905—1928),字新发,别号新强,龙川县佗城四甲人。民国17年3月,他率领东江工农革命军400余人攻占鹤市。折回河源乐村时被敌人抓获,解回龙川佗城惨遭杀害,年仅23岁。
徐傅霖,字梦岩,清未邑廪生,广东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李坑村人,后就读于惠州丰湖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3年任国会议员。后任广东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军政府法务部部长兼大理院院长。抗战胜利后,历任民社党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部长、宪政督导委员会副会长、“总统府”资政等。
肖扬,1938年8月生,广东河源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首席大法官,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张百如,1954年7月生,广东龙川人,曾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
黄淑和,1954年10月出生,广东紫金人,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曾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
李河君,1968年8月出生,客家人,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执行长。

城市荣誉

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全国双拥模範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2017年10月,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河源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