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续古文观止
《续》概述
《续古文观止》出版于民国十三年(1924),收录清代六十多位古文名家作品一百七十余篇,分为八卷,大致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上起明末清初,下迄清末民初。把活着的当代人作品入选,是一个创举。从选目看,可以说是众体皆备:有议论,有叙事,有抒情,信札较多,但没有奏章之类文牍。叙事文中有大量精彩的人物传记,有的甚至近乎小说(如王士祯《书剑侠事》);抒情文不乏名篇(如袁枚《祭妹文》),杂记文更有不少见识精闢表达深曲者(如龚自珍《病梅馆记》);还有些嬉笑怒骂之文(如李慈铭《复某书》、侯方域《与阮大铖书》)。总之,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可以大体上反映有清一代的散文成就。编者还继承《古文观止》体例,有眉批而更具体,有注释而更翔实。文章之前还汇集作家小传一一这是民国初年的习惯。本书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收录不少记录明末清初反清斗争的作品,如顾炎武、全祖望等人的文章。这和作者参加南社的思想基础一致。但同时也收录了一些宣扬不近人情的封建节孝观念的文章。但总的看来,好文章还是占大多数。
基本介绍
- 书名:续古文观止
- 作者:王文濡
- 出版社:上海文明书局
- 出版时间:民国十三年(1924)
- 涉及时间:上起明末清初,下迄清末民初
- 涉及文章:《与阮大铖书》,《书剑侠事》
作者介绍
王文濡,字均卿,清末贡生,原籍浙江吴兴,后长期寓居上海。他长于词章,先后任进步书局、中华书局、文明书局主编或编辑,是知名学者、评点家,编选过《秦汉三国文评注读本》、《南北朝文评注读本》、《明清八大家文钞》、《晚唐诗选》、《笔记小说大观》、《说库》等书,而且是以柳亚子为首的革命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
版本流传
民国时期上海文明书局刊印的《续古文观止》,在经过几十年的流行后,作为一本诗文选集,被广泛用于国学普及,填补了《古文观止》出书较早,不能尽概中国古文的遗憾。同时也为国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982年长春古籍书店影印出版民国版《续古文观止》,1998年齐鲁书社出版《续古文观止今译》,2010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续古文观止译注》。

作品目录
续古文观止卷之一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一 | 复庵记 | 顾炎武 |
二 | 与三侄书 | 顾炎武 |
三 | 与人书 | 顾炎武 |
四 | 与叶訒庵书 | 顾炎武 |
五 | 与友人辞祝书 | 顾炎武 |
六 | 与王虹友书 | 顾炎武 |
七 | 与李中孚书 | 顾炎武 |
八 | 过云木冰记 | 黄宗羲 |
九 | 王猛论 | 侯方域 |
十 | 马伶传 | 侯方域 |
十一 | 李姬传 | 侯方域 |
十二 |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 | 侯方域 |
十三 | 答田中丞书 | 侯方域 |
十四 | 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 | 侯方域 |
十五 | 留侯论 | 魏禧 |
十六 | 与李翰林书 | 魏禧 |
十七 | 复六松书 | 魏禧 |
十八 | 瓶庵小传 | 魏禧 |
十九 | 小港渡者 | 周容 |
二十 | 鹅笼夫人传 | 周容 |
二十一 | 蔡邕论 | 顾景星 |
二十二 | 钱烈女墓志铭 | 王猷定 |
二十三 | 与赵韫退大参书 | 王弘撰 |
续古文观止卷之二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一 | 醉书斋记 | 郑日奎 |
二 | 游钓台记 | 郑日奎 |
三 | 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 | 汪琬 |
四 | 寄谭十一兄左羽书 | 朱彝尊 |
五 | 送杜审舒归里序 | 施闰章 |
六 | 吴顺恪六奇别传 | 王士禛 |
七 | 书剑侠事 | 王士禛 |
八 | 戆子记 | 谢济世 |
九 | 崇明老人记 | 陆陇其 |
十 | 书孝妇魏氏诗后 | 方苞 |
十一 | 送左未生南归序 | 方苞 |
十二 | 白云先生传 | 方苞 |
十三 | 二贞妇传 | 方苞 |
十四 | 高节妇传 | 方苞 |
十五 | 陈驭虚墓志铭 | 方苞 |
十六 | 杜苍略先生墓志铭 | 方苞 |
十七 | 武季子哀辞 | 方苞 |
十八 | 书明辽东经略熊公传后 | 方苞 |
十九 | 阳曲傅先生事略 | 全祖望 |
二十 | 梅花岭记 | 全祖望 |
续古文观止卷之三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一 | 师制服议 | 杭世骏 |
二 | 书《王荆公文集》后 | 袁枚 |
三 | 书潘荆山 | 袁枚 |
四 | 祭妹文 | 袁枚 |
五 | 息争 | 刘大櫆 |
六 | 《海舶三集》序 | 刘大櫆 |
七 | 送姚姬传南归序 | 刘大櫆 |
八 | 胡孝子传 | 刘大櫆 |
九 | 章大家行略 | 刘大櫆 |
十 | 窦祠记 | 刘大櫆 |
十一 | 祭舅氏文 | 刘大櫆 |
十二 | 命说 | 胡天游 |
十三 | 书侯振东 | 胡天游 |
十四 | 书《书永清张乞人事》后 | 赵佑 |
十五 | 表微 | 彭绍升 |
十六 | 重修盘门双忠祠记 | 彭绍升 |
十七 | 邓先生墓表 | 罗有高 |
十八 | 《兰陔爱日图》记 | 朱仕琇 |
续古文观止卷之四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一 | 亡妻龚氏圹铭 | 彭绩 |
二 | 读孙子 | 姚鼐 |
三 | 《泰山道里记》序 | 姚鼐 |
四 | 《南园诗存》序 | 姚鼐 |
五 | 复鲁絜非书 | 姚鼐 |
六 | 复蒋松如书 | 姚鼐 |
七 | 萧孝子祠堂碑文 | 姚鼐 |
八 | 博山知县武君墓表 | 姚鼐 |
九 | 汪玉飞墓志铭 | 姚鼐 |
十 | 祭朱竹君学士文 | 姚鼐 |
十一 | 赠邵秀才序 | 秦瀛 |
十二 | 纪言 | 恽敬 |
十三 | 张皋文墓志铭 | 恽敬 |
十四 | 答鲍觉生书 | 吴定 |
十五 | 示诸生书 | 吴定 |
十六 | 与友人书 | 陆继辂 |
十七 | 掌广西道监察御史管君墓表 | 陆继辂 |
十八 | 书《魏叔子集》后 | 王庆麟 |
十九 | 周维城传 | 张惠言 |
二十 | 先妣事略 | 张惠言 |
二十一 | 崔景偁哀辞 | 张惠言 |
二十二 | 祭金先生文 | 张惠言 |
续古文观止卷之五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一 | 汉高帝论 | 周树槐 |
二 | 黄贞文传 | 杨凤苞 |
三 | 说居庸关 | 龚自珍 |
四 | 送夏进士序 | 龚自珍 |
五 | 病梅馆记 | 龚自珍 |
六 | 知己说 | 刘开 |
七 | 韩非论 | 梅曾亮 |
八 | 《管异之文集》书后 | 梅曾亮 |
九 | 书《复社人姓氏》后 | 梅曾亮 |
十 | 赠孙秋士序 | 梅曾亮 |
十一 | 送周石生序 | 梅曾亮 |
十二 | 书李林孙事 | 梅曾亮 |
十三 | 书杨氏婢 | 梅曾亮 |
十四 | 上某公书 | 梅曾亮 |
十五 | 诰授朝议大夫贵州遵义府知府胡公墓志铭 | 梅曾亮 |
十六 | 蒯通论 | 管同 |
十七 | 书苏明允《辨奸论》后 | 管同 |
十八 | 《孝史》序 | 管同 |
十九 | 跋《团勇助军约记》 | 管同 |
二十 | 祭檀默斋明府文 | 管同 |
二十一 | 嬃砧课诵图序 | 王拯 |
二十二 | 书《郭玉传》后 | 龙启瑞 |
二十三 | 大冈埠团练公局记 | 龙启瑞 |
续古文观止卷之六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一 | 序意赠西垣 | 吴敏树 |
二 | 先考行状 | 吴敏树 |
三 | 亡弟云松事状 | 吴敏树 |
四 | 答李香州书 | 吴敏树 |
五 | 己未上曾侍郎书 | 吴敏树 |
六 | 梅伯言先生诔辞 | 吴敏树 |
七 | 吴云台哀辞 | 吴敏树 |
八 | 石君砚铭 | 吴敏树 |
九 | 原才 | 曾国藩 |
十 | 书《归震川文集》后 | 曾国藩 |
十一 | 欧阳生文集序 | 曾国藩 |
十二 | 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 | 曾国藩 |
十三 | 欧阳氏姑妇节孝家传 | 曾国藩 |
十四 | 何君殉难碑记 | 曾国藩 |
十五 | 复贺耦庚中丞书 | 曾国藩 |
十六 | 复彭丽生书 | 曾国藩 |
十七 | 与李眉生书 | 曾国藩 |
十八 | 复陈右铭太守书 | 曾国藩 |
十九 | 复吴南屏书 | 曾国藩 |
二十 | 大界墓表 | 曾国藩 |
二十一 | 台洲墓表 | 曾国藩 |
二十二 | 谨言箴 | 曾国藩 |
续古文观止卷之七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一 | 景詹闇遗文自序 | 姚谌 |
二 | 题登高图 | 施补华 |
三 | 潘锦芳传 | 施补华 |
四 | 别弟文 | 施补华 |
五 | 猫娘传 | 李慈铭 |
六 | 复某书 | 李慈铭 |
七 | 六十一岁小像自赞 | 李慈铭 |
八 | 跋明三原焦公家书 | 张裕钊 |
九 | 送黄蒙九序 | 张裕钊 |
十 | 游狼山记 | 张裕钊 |
十一 | 与黎莼斋书 | 张裕钊 |
十二 | 祭杨慰农先生文 | 张裕钊 |
十三 | 读王弼《老子注》 | 黎庶昌 |
十四 | 《何忠诚公编年纪略》书后 | 黎庶昌 |
十五 | 卜来敦记 | 黎庶昌 |
十六 | 代曾侯相《忠孝录》序 | 薛福成 |
十七 | 杂记二首 | 薛福成 |
十八 | 跋五公尺牍 | 吴汝纶 |
十九 | 跋蒋湘帆尺牍 | 吴汝纶 |
二十 | 送张廉卿序 | 吴汝纶 |
二十一 | 祭李文忠公文 | 吴汝纶 |
二十二 | 今列女传·节义 | 王闿运 |
二十三 | 今列女传·辨通 | 王闿运 |
二十四 | 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刚直彭公墓志铭 | 王闿运 |
二十五 | 曾孝子妻严氏灵表 | 王闿运 |
二十六 | 安吉施氏遗着序 | 杨岘 |
二十七 | 记毗陵驿马 | 刘可毅 |
二十八 | 女慰慈圹铭 | 王先谦 |
二十九 | 哭庵传 | 易顺鼎 |
三十 | 送张先生序 | 贺涛 |
续古文观止卷之八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一 | 章大传 | 熊其英 |
二 | 读《信陵君传》 | 李桢 |
三 | 郑康成画像赞(并序) | 李佳 |
四 | 跋成恭恪临《庙堂碑》 | 冯煦 |
五 | 书黄侃《梦谒母坟图记》后 | 章炳麟 |
六 | 甲寅五月二十三日家书 | 章炳麟 |
七 | 黜骄 | 林纾 |
八 | 湖之鱼 | 林纾 |
九 | 书杜袭喻繁钦语后 | 林纾 |
十 | 陈猴传 | 林纾 |
十一 | 答周生书 | 林纾 |
十二 | 二箴(并序) 气箴、言箴 | 林纾 |
十三 | 儿子怡祖字说 | 张謇 |
十四 | 博物苑美人石记 | 张謇 |
十五 | 题吴温叟清溪泛月图 | 李祥 |
十六 | 跋周印昆所藏左文襄书牍 | 梁啓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