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彝海结盟遗址
彝海结盟遗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拖乌区(原拖乌乡),距县城28公里。1935年农曆四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冕宁彝族地区时,先头部队被彝族民众围住,经过宣传党的政策,军委总参谋长刘伯承并同彝族沽基家支首领小叶丹在海子边杀鸡饮血,结为盟友,帮助他们组织"中国彝民红军沽基支队",还赠送他们一些枪枝和一面"中国彝民红军沽基支队"的红旗,加强了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保证了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
2016年12月,彝海结盟遗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彝海结盟遗址
- 地理位置: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拖乌区
- 主要荣誉: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 入选时间:2016年12月
“彝海结盟”是红军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光辉典範,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它给奇蹟般的长征增添了光辉的一笔,成为红军长征途中的十件大事之一。
从彝海沿着步道往上走,小广场正对着彝海结盟纪念碑。跟着爬上楼梯,纪念碑旁边有一个用铁栅栏围住的草坪,这里是刘伯承元帅与彝族果基家支首领果基约达(小叶丹)举行结盟仪式的地方;草坪上有3块石头,这3块石头是结盟石,据说刘伯承、小叶丹等人当年正是坐在这几块石头上谈话的。几块石头见证了这段动人的历史,见证了“彝海结盟”的意义重大。
石头仍保留着原来的样子,80年曆经风雨仍固守于此,守着80年前刘伯承将军和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彼此愿永结弟兄,肝胆相照,团结如一,永不反悔”的誓言。
为了永远纪念这段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1985年,这里兴建了“彝海结盟纪念碑”,碑座背面用彝、汉、英三种文字刻写了碑文,结束语写道:“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範,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
从彝海沿着步道往上走,小广场正对着彝海结盟纪念碑。跟着爬上楼梯,纪念碑旁边有一个用铁栅栏围住的草坪,这里是刘伯承元帅与彝族果基家支首领果基约达(小叶丹)举行结盟仪式的地方;草坪上有3块石头,这3块石头是结盟石,据说刘伯承、小叶丹等人当年正是坐在这几块石头上谈话的。几块石头见证了这段动人的历史,见证了“彝海结盟”的意义重大。
石头仍保留着原来的样子,80年曆经风雨仍固守于此,守着80年前刘伯承将军和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彼此愿永结弟兄,肝胆相照,团结如一,永不反悔”的誓言。
为了永远纪念这段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1985年,这里兴建了“彝海结盟纪念碑”,碑座背面用彝、汉、英三种文字刻写了碑文,结束语写道:“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範,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
地图信息
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城厢镇迎宾路48号冕宁彝海结盟实业有限公司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