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老儿胡同
北京以姓氏命名的胡同之一。明朝将北京城划分为36坊,内城28坊,外城8坊,分属东、西、南、(外城)、北、中五城管辖。依坊筑巷建胡同,内城的大多数街道胡同自长安街以北,基本上都是沿用元大都之旧。卢老儿胡同现称北五南五老胡同,位于崇文区西北部。北起东茶食胡同,南至珠市口东大街。长290米,宽4米。此胡同明代称卢老儿胡同,清代时为南、北五老胡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卢老儿胡同
- 意义:北京以姓氏命名的胡同之一
- 现称:北五老胡同
- 定义:胡同
- 创建时间:明朝
- 长:290米
- 宽:4米
历史沿革
明朝将北京城划分为36坊,内城28坊,外城8坊,分属东、西、南、(外城)、北、中五城管辖。依坊筑巷建胡同,内城的大多数街道胡同自长安街以北,基本上都是沿用元大都之旧。但由于紫禁城和皇城的扩建,使其面积几乎占了北京内城的一半,又占据了内城正中间的位置,竟然使得整个内城东西两城无法直通,也就是长安街中间的一段当时是被红墙围在了皇城里面了,平民百姓哪能通行。如果从西城到东城,必须往南绕行江米巷(今东、西交民巷)走大明门前的棋盘街;或往北绕行地安门外,这幺走一趟起码要花上半天时间。但从南到北却还有两条与中轴线平行的主干道,这就是当年北京城最长的两条路:东边的一条南起外城的蒜市口往北叫崇文门大街,穿过崇文门后叫崇文门里大街,一直往北可达北城城墙根,最北头叫贤街,这中间在路东分别与石大人胡同、驴市胡同(今礼士胡同)、朝阳门大街、东直门大街相交成“丁”字;路西则分别与东长安街、灯市、双碾街(今东四西大街)、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顺天府街(今鼓楼东大街)相交成“丁”字。西边的一条南起内城的宣武门,往北叫宣武门里街,最北头直达北城墙根前的新开道街(今新街口北大街),这中间在路东分别与西长安街、西安门大街、祟国寺街(今护国寺街)、浣衣局胡同(今新街口东街)等相交成“丁”字;路西分别与红庙儿街、新开路(今新街口)相交成“丁”字,并与阜成门街相交成“十”字。由此不难看出,胡同十东西排列在这两条主干道两侧的。而这两条主干道又是与中轴线平行的,所以说胡同当时基本上都是东西向地排列在中轴线两旁的。

这里民国初年曾住过盐商查氏,经营珠市口东大街路南的恩成公盐柜,垄断全城官盐。
2003年,南五老胡同以东,珠市口东大街以北,拆迁建新世界花园二期。
胡同文化
历史故事
和元大都差不多,明朝每个城门都与街道胡同密切相关。因为甭说在明北京城图上找不到毛家湾,就是清乾隆十五年的北京城明朝更不会有康熙桥。但如果说是清朝流传的,可平则门,奇化门,早在明朝旧改叫阜成门和朝阳门了。而且明宣德七年(1432)在元长天师府旧址上盖的朝天宫,在明朝天启六年(1626)旧已被大火烧了,清朝时仅留有宫门的地名。明朝时北京城虽然由于皇城在内城中间的阻隔,没有形成一条笔直横贯东西的长纬线,但却有相对来说也不算太短的纬线,就是从每个城门口向内部都有一条大街,象内城东边两个城门,东直门里就有一条东直门大街,朝阳门内也有一条朝阳门大街,这两条大街直通到前边说到的那条与中轴线平行的东边那条南起蒜市口北至北城根集贤街的主干道。
内城西边的两个城门,也同样有西直门大街和西边纵向主干道最北端的新开道街垂直相交;阜成门街则直通到皇城西大街。北边的两个城门也都有一条向里开的大街:德胜门大街、安定门大街。南边的三个城门,因正阳门向里开就是棋盘街喝大明门了,所以没有向里看的大街,只有向外开的直通到外城的正南门永定门的正阳门大街。它东边的崇文门则既有向里开的崇文门里街,也有开向外城的崇文门大街。西边的宣武门也如此,向里开的叫宣武门里街,开向外城的则称宣武门大街。外城的西便门、广宁门、右安门、永定门、广渠门也都有一条向里开的大街,只有东便门、左安门没有,从地图上看因为左安门周围较空旷荒凉。内城正中的皇城的四个门,也分别有一条大道向里直通到紫禁城,向外则内城的街道连线或相交沟通起来。北边的北安门,就有一条向外开的大街直接与鼓楼大街相连起来,向内则直通到万岁山。西边的西安门大街向外也与西边纵向主干道垂直相交,向内则直通到太液池的玉河桥(北海大桥)。南边的正门承天门则向内有条大道直通紫禁城,向外就是天街广场。不过这条道当年只有皇上才能走。东边的东安门街向内直通到紫禁城的东华门,向外则与金鱼胡同相接后又与东边纵向主干道垂直相交。这些由城门开始向里或向外开出的街,纵横垂直相交,就把北京划分成一个个小方块或小长方块,如同棋盘内的一个小格。因皇城位于内城的中间,就不能使这些大街笔直相交成为真如棋盘那样纵横到底的相交直线,和划分出一个个正规的小方格。因皇城的阻隔,或受太液池、什剎海、积水潭等水域的影响,所形成的小方格也就不规整,有的街道只好斜向或拐弯,就不能划出方格了。这样形成的方格或不规则的什幺形状的格就是明朝当时所划分的一个个的坊,坊里就是胡同。比如朝阳门大街与崇文门里街相交到内城东南城墙就形成了一个长方块格,这个长方块中间又被石大人胡同与杨仪宾胡同的连线而隔为两个坊,靠南边的就叫“明石坊”,北边的叫“黄华坊”。像今天的史家胡同、本司胡同、等草胡同、演乐胡同、乾麵胡同都在黄华坊内,明朝时就这幺叫,至今一字未改。同在这个坊里的胡同还有改了名的,如明朝的勾阑胡同,现今叫内务部街。吴良大人胡同改为了红星胡同,石槽胡同今叫东、西石槽胡同。
石大人胡同今叫外交部街。牌坊胡同,今改成南、北牌坊胡同。东院,今称弘通巷。堂子胡同,今为东堂子胡同。此外在这个坊里,当时还有个大仓库——禄米仓及武学、智化寺、宝源局、冉驸马宜园、方家园。再如外城,由内城正南门正阳开外向外城的有条正阳门大街,这条大街一直通到外城的正南门永定门。由这条大街往东也有这幺一条大街,就是内城崇文门开向外城的崇文门大街,这条大街也一直通到外城的南城墙,但由于当时有一条水道自山川坛西北角的一片水域起,经天坛北的金鱼池,从天坛东北斜着向东南流去,这条街也就不能正南正北笔直通达了,只好顺水道外边向东南扩张。这条大街和西边那条大街中间就是正东坊,它北到内城南城墙,南到外城南城墙,并把天坛也包括进来了。正东坊里所包含的胡同,至今都还存在,有的仍叫原名,有的稍改了一下名而已,像如今的薛家湾胡同,当时就叫薛家湾,现东茶食胡同当时称茶食胡同、今冰窖斜街当时叫冰窖胡同、今大席胡同当时叫席儿胡同、现今的南、中、北芦草园胡同当时叫芦苇胡同、现今的珠市口东大街当时叫西、东、三里河、现今的东、席半壁街当时叫半边街、现今的东、西唐街当时叫唐洗白街、现今的北孝顺胡同当时叫孝顺牌胡同、现今的长巷头条至四条胡同当时叫长巷儿一条至四条胡同、现今的得丰西巷当时叫豆腐巷,现今西兴隆街草头条至十条当时叫一条至十条、现今的新格路当时叫新开口、现今的细米胡同当时叫细米营、现今的三川柳胡同、板井胡同、香串胡同、鞭子巷当时也都这幺叫一字没改,现今的翟家口胡同当时就叫翟家口儿、现今的远望街当时叫阎王庙、现今的南官房胡同当时叫官菜园、现今的东八角胡同当时叫巴家胡同、现今的南、北五老胡同当时叫卢老儿胡同、现今的珊瑚胡同当时叫石虎儿胡同、现今的广渠门内大街当时叫蒜市口、现今的金鱼池中街、西巷、东巷当时就叫金鱼池、现今的西园子街和沙土山街当时称为苜蓿园。此外,安国寺、慈源寺、天庆寺、法华寺和药王庙当时也都在正东坊里。
文学作品
民谣一:
平则门,拉大弓,过去就是朝天宫。朝天宫,写大字,过去就是白塔寺。白塔寺挂红袍,过去就是马市桥。马市桥,跳三跳,过去就是帝王庙。帝王庙,摇葫芦,过去就是四牌楼。四牌楼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底下卖估衣。打个火,抽袋烟,过去就是毛家湾,毛家湾,扎根刺,过去就是护国寺。护国寺,卖大斗,过去就是新街口。新街口,卖大糖,过去就是蒋养房。蒋养房,安菸袋,过去就是王奶奶。王奶奶啃西瓜皮,过去就是火药局。火药局,卖细针,过去就是老墙根。老墙根儿两头多,过去就是穷人窝。
民谣二:
东直门,挂着匾,间壁及时俄罗斯馆。俄罗斯馆照电影,间壁就是四眼井。四眼井,不打钟,间壁就是雍和宫。雍和宫,有大殿,间壁就是国子监。国子监,一关门,间壁就是交道口。交道口,跳三跳,间壁就是土地庙。土地庙,求灵签,间壁就是四牌楼。四牌楼南,四牌楼北,四牌楼底下喝凉水。喝凉水,怕人瞧,间壁就是康熙桥。康熙桥,不白来,间壁就是钓鱼台。钓鱼台,没有人,间壁就是奇化门。奇化门,修铁道,南行北走不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