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恩(清朝官员中医学家)
刘鸿恩(1821年-1887年),字位卿,号春舫,河南尉氏县人。清朝官员、中医学家。
刘鸿恩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式丁未科张之万榜二甲第二十名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后辞官返乡,潜心钻研医道,着有《医门八法》,专论八纲及外感杂症诊治用药。因用药善使乌梅,故人称“乌梅先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刘鸿恩
- 出生地:河南尉氏县
- 出生日期:1821年-
- 逝世日期:1887
摘要
晚清医家刘鸿恩在其《医门八法》一书中,对大黄的套用独具匠心。对一切实证,不论伤寒、温病,刘氏均主张及早用大黄攻邪,否则就会护疾养毒,致生他变;刘氏把舌苔的有无、苔色的黄白作为是否套用大黄攻下的依据;对于实热之证,刘氏不主张用清热法直折热势,却力主用大黄攻逐实邪,如此则实既去,热无所生,势必消退;对当下难下者,则巧妙配伍,但“必以祛邪为首务”。再如实热隆闭、外感表实,通便攻下,辄有效验。
刘鸿恩

着作
刘鸿恩所着《医门八法》涉及到套用大黄的病证26种,占所列病证的42.6%,且立意精卓,匠心颇具,兹作初步探讨。谨察虚实,当下不厌刘氏对各种疾病每以虚实提纲挈领,认为虚则气血,实则饮食,若果系实证,唯攻下才能去其实。
刘鸿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刘鸿恩(清朝官员中医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