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敕瑞
1963年生,男,江西泰和人。1991年7月于四川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1年7月至1999年7月于江西师範大学任教。1999年8月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9年8月至2000年7月在挪威奥斯陆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8月开始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期间曾在美国、新加坡、韩国等地访学与讲学。主要从事古汉语教学以及汉语历史句法、辞彙研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胡敕瑞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江西泰和
- 出生日期:1963年
- 职业:古汉语教学以及汉语历史句法、辞彙研究
- 代表作品:《<论衡>与东汉佛典词语比较研究》
开设课程
本科生课程:《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史哲名着选讲》、《大学语文》
研究生课程:《说文解字》研读、中古汉语研究概况、古汉语辞彙
2011年本学期面对留学生开设《古代汉语》(下),周二3、4节,周四7、8节。
论着论文
专着与论集
《<论衡>与东汉佛典词语比较研究》,巴蜀书社,2002。
编着
《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传略》(参与编写),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中国语言学年鉴》(辞彙部分),商务印书馆,2006。
论文
2009:
从隐含到呈现(下),《语言学论丛》第三十八辑,商务印书馆。
“正尔”与“今尔”——时间与空间的关联,《历史语言学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
2008:
汉语负面排他标记的来源及其发展,《语言科学》2008年第6期,商务印书馆。
2006:
代用与省略——论历史句法中的缩约方式,《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4期;人大複印资料2007年第5期转载。
“去”之“往/至”义的产生过程,《中国语文》2006年第6期;人大複印资料2007年第2期转载。
近几年来古汉语辞彙研究概述,《中国文化研究》(韩国),2006年第1期。
2005:
动结式的早期形式及其判定标準,《中国语文》2005年第3期;人大複印资料2005年第9期转载。
中古语料鉴别述要,《汉语史学报》第五辑,上海教育出版社;浙大汉语史研究中心简报2005年第1期转载。
从“隐含”到“呈现”(上),《语言学论丛》第三十一辑,商务印书馆;人大複印资料2006年第1期转载。
2004:
略论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辞彙研究上的价值,《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3期;人大複印资料2004年第7期转载。
2003:
《道行般若经》及其同经异译的互校,《中文学刊》第二辑(香港)。
2002:
“尔许”溯源,《汉语史学报》第二辑,上海教育出版社;收入《中古汉语研究》(二),商务印书馆,2005。
从三音词语看东汉辞彙的发展,《语言学论丛》第三十辑,商务印书馆。
从概念出发的词语比较研究,《汉语史研究集刊》(四川,成都)第五辑,巴蜀书社。
《论衡》词语札记,《江西师大学报》,2002年第2期;人大複印资料2002年第9期转载。
1999:
对汉字汉语性质的几点认识,《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4期。
1996:
“诤”之误训“止”说,《江西师大学报》1996年第2期。
专业领域
科研项目
2005-2008,参与“语言接触与汉译佛典语法比较研究——以梵汉对勘为基础”项目
2006-2009,参与“上古至中古汉语动词演变及其动因机制与影响研究” 项目
获奖
2004年获“北京大学优秀德育奖”。
2004年获“北京大学第九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5年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