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痛不痒(成语)
不痛不痒是一个汉语成语,
拼音:bù tòng bù yǎng
意思是不触及实质,不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出自 明·吴炳《情邮记·反噬》。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不痛不痒
- 出处:《情邮记·反噬》
- 形容:说不出的一种难受
- 比喻:不触及实质,不切中要害
成语
不痛不痒
拼音
bù tòng bù yǎng
基本解释
既不是痛,也不是痒。原形容说不出的一种难受。现多比喻不触及实质,不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引证解释
1、既不是痛,也不是痒。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不痛不痒;浑身上或寒或热。”
2、比喻不中肯,未触及要害,或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明 吴炳 《情邮记·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文章不痛不痒,真庸才也。”
巴金 《总序》:“它们却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的话,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
管桦 《在妇产院里》:“‘这一天你够辛苦的啦。’我也不知道怎幺,说了这幺一句不痛不痒的话。”
3、犹言麻木不仁。
萧山 湘灵子 《轩亭寃》第二出:“还有一种守旧的人,牢守旧习,执迷不悟,遂养成不痛不痒之世界。”
朱自清 《白采的诗》:“看得世态太透的人,往往易流于玩世不恭,用冷眼旁观一切;但作者是一个火热的人,那样不痛不痒的光景,他是不能忍耐的。”
示 例
这种不痛不痒的批评,对他根本没有什幺帮助。
词语辨析
同义词:不得要领转弯抹角
反义词: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用 法 作定语、状语、宾语;形容没触及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