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呼拉尔
蒙古国家大呼拉尔议会(蒙古语:Монгол Улсын Их Хурал),是对蒙古国国家议会的称呼。“大”为意译,意指最高。“呼拉尔”在西里尔字母化的蒙古文中拼写为Khural,与蒙古帝国时期的选汗制度“忽里勒台”制度为同一辞彙,原意为“聚集、会议”,蒙古使用此词命名国家议会,含意契合,又体现历史继承性。蒙古国大呼拉尔议会议员由76位议员组成,任期4年,由选民选举产生。
2019年2月1日议,贡布扎布·赞丹沙塔尔为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新一任主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蒙古国家大呼拉尔
- 外文名:Монгол Улсын Их Хурал
- 成立时间:1924年1月
- 国家地区:蒙古国
- 英文:Parliament Of Mongolia
历史
在1992年更改国名以前,大呼拉尔称为“大人民呼拉尔”,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其成员由选举产生,职权为批准宪法、颁布法律、批准国民经济计画等。大人民呼拉尔闭会期间,其常设机构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第一届大人民呼拉尔

1924年1月,第一届大人民呼拉尔在库伦(今乌兰巴托)召开,并于26日通过宪法,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大人民呼拉尔通过了蒙古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大呼拉尔主席团主席在1990年以前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
职权
1992年该机构更改为国家大呼拉尔,是蒙古国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实行一院制。蒙古国宪法规定:国家大呼拉尔可以讨论国家内外政策的所有问题,并有解决以下问题的特别权力:
二战前的蒙古人民大呼拉尔代表银质证章

批准、修改宪法及其他法律;
确定和宣布总统选举及大呼拉尔成员;
确定和改组大呼拉尔常设委员会、政府及依法直接向大呼拉尔负责并作报告的其他机构的结构;
任免总统及大呼拉尔常设委员会成员;
任免总理、政府成员及依法直接向大呼拉尔负责并作报告的其他机构的成员。
国家大呼拉尔总计有76个议席,在全国26个选区根据全票制选举产生。年满25岁的公民可以参加竞选,18岁以上的公民拥有投票权。
国家大呼拉尔设有主席1人、副主席4人,由大呼拉尔选举产生,主席、副主席领导大人民呼拉尔会议并主持其内部事宜。大呼拉尔每6年召开会议改选一次。
在大呼拉尔闭会期间,由其常设机构大呼拉尔主席团行使职权。大呼拉尔主席团由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委员组成。现任蒙古国家大呼拉尔主席为米耶贡布·恩赫包勒德(Miyeegombo Enkhbold)(蒙古人民党)2016年7月5日就任。
大呼拉尔多数派政党能够直接推举总统的候选人参加竞选。此外,国家大呼拉尔中若有三分之二议员反对总统提案,可以对总统提案进行否决。
组织结构
国家大呼拉尔通过全体会议、常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常设委”)、临时委员会和小组委员会、议会党团及其他组织结构形式行使权力。国家大呼拉尔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会议。会议由国家大呼拉尔全体会议、常设委单独或联席会议、议会党团会议组成。国家大呼拉尔全体会议须全体议员的多数到场才视为有效。起草法律和国家大呼拉尔其他决议草案和处理依照提交程式法提交的草案时,国家大呼拉尔主席根据内容将其移交负责该问题的常设委。
蒙古国大呼拉尔开会地点

国家大呼拉尔常设委员会是国家大呼拉尔工作的组织形式。常设委共同任务是确定国家大呼拉尔全体会议所讨论的问题,预先讨论并作出结论,同时在主管问题範畴内执行国家大呼拉尔的监督。各常设委由17至21名委员组成,国家大呼拉尔委员可同时被选入两个常设委中工作。常设委由从国家大呼拉尔委员中选出的主席领导,任期1年。常设委主席从该常设委成员中选出,可连任。常设委主席领导本常设委的日常工作,主持会议。常设委主席不在时由其指定的一位委员临时代行其职责。
蒙古国大呼拉尔议会现场

历任领导
2016年-2019年1月,恩赫包勒德任国家大呼拉尔主席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