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东湖新竹

东湖新竹

陆游(公元1125-1210年),作品之一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东湖新竹》
  • 创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处:《剑南诗稿》
  • 文学体裁:七言诗
  • 作者:陆游

作品正文

东湖新竹①
插棘编篱谨护持,② 养成寒碧映涟漪。③
东湖新竹东湖新竹
清风掠地秋先到,④ 赤日行天午不知。⑤
解箨时闻声簌簌,⑥ 放梢初见叶离离。⑦
官闲我欲频来此, 枕簟仍教到处随。⑧

作者介绍

陆游(公元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高宗绍兴年间应礼部试,因有指奸责佞之名,为权相秦桧所排黜,孝宗称帝后赐进士出身。擢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他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是一位很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诗人。
他创作诗歌近一万首,内容丰富,气象万千。大量作品都是抒写忧国忧民的情怀,悲壮激越,好似滚滚江涛,一泻千里。如《关山月》、《山南行》、《书愤》、《示儿》、《溪上作》等。均属“忠愤”之作,极为后人感叹。清人梁啓超讚扬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他还有不少诗是抒写日常生活的,描写细腻,含义深远,词句清晰,读来赏心悦目,情趣盎然。但也有些感叹个人身世遭际的篇什,情调比较低沉。他的原配夫人唐婉,因婆媳不和,被迫改嫁,作者心中的痛苦,溢于笔下。如《沈园》、《城南》、《钗头凤》等,感情真挚,读之凄婉动人。

作品注释

①东湖:在今浙江绍兴市城郊。
②插棘编篱:即用荆棘编成篱笆。指开始种竹时的情况。棘,有刺的草木。
③寒碧:苍翠。寒,清冷,竹叶给人有清凉之感,故称寒碧。 涟漪:细小的水波。《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乾兮,河水清且涟漪。”
④掠地:捲地;从地上刮来。 秋:清凉。
⑤赤日:夏天的太阳。 午:中午。
⑥箨(tuò):竹类躯干上生出的叶,俗称“笋壳。”竹竿生长过程中逐步脱落,称为“解箨”。簌簌:象声词,此形容笋壳脱落时的声音。苏轼词《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⑦放梢:竹梢生长伸展。梢,枝头末端。 离离:茂盛的样子。此指枝繁叶茂。《诗经》:“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⑧簟(diàn):一种轻便细巧的竹蓆。

作品浅评

诗的形象性很重要,咏物诗更是如此。一株树,一竿竹,一朵花,看起来是静止的东西,比较平常,但有才华的诗人,通过艺术的语言,从各个侧面,以恰当的描画把它形象地表达出来,就会把景物写活,从而“静止”的东西也会变得栩栩如生。陆游这首咏竹诗,正是以“多侧面”的形象性描写,赋予“东湖新竹”以生命。诗的开头一句,写出种竹时的情景,接下来一连五句,都是从不同角度,对新竹进行形象化的描绘。第二句“寒碧映涟漪”,通过水来反映它的疏影。这里竹的“寒碧”和水的“涟漪”,互相呼应,都有“冷”、“凉”的含义。第三句“清风掠地秋先到”,通过“风”来反映竹梢的敏感和迎风摇曳的情景,“秋先到”三字,十分準确,生动,把“新竹”纤枝因风而动的特点,形象地烘托出来。第四句“赤日行天午不知”,通过“光”来反映它的绿荫萋萋、一片苍翠的景象。五六两句中“声簌簌”、“叶离离”,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新竹成长过程中的特点,读后使人如见如闻。最后两句抒情,写作者对竹林的爱慕和想望,希望“官闲”是经常到此“枕簟”。而这竹篾製成的“簟”,又呼应试题的“竹”字。这首诗由于在形象性方面着意求工,诗意也就更加清新传神了。

作品译文

竹初种时,用棘条编成篱笆,小心谨慎保护好新竹,新竹长成,碧绿浓荫,倒映在水之涟漪中。夏日的清风吹过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当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热。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蓆,好随地安眠。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东湖新竹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