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江侦察记(1954年汤晓丹执导电影)
《渡江侦察记》是上海电影製片厂出品、汤晓丹执导的战争片,由孙道临、李玲君主演,于1954年上映。
该片改编自“先遣渡江英雄连”的事迹,讲述了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部李连长率侦察班探明敌人江防部署,协助大部队取得战役成功的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汤晓丹
- 编剧:沈默君
- 主演:孙道临,李玲君
- 製片人:江雨声
- 出品公司:上海电影製片厂
- 中文名:渡江侦察记
- 外文名:Reconnaissance Across The Yangtze River
- 製片地区:中国大陆
- 类型:战争
- 片长:110分钟
- 上映时间:1954年
- 对白语言:汉语国语
- 色彩:黑白
剧情简介
1949年,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取得胜利后,神速解放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区,积极準备横渡长江,南下解放全中国。蒋匪面临死亡,拚命在长江南岸加强修筑防御工事,妄图依靠长江“天险”作最后挣扎。
在大军渡江之前,人民解放军某部为了更好地了解对岸敌人的江防情况,特派侦察部队李连长带领一个侦察班,先遣渡江去侦察敌情。他接受命令后,就率领了吴老贵、周长喜、杨威、小马等九人,在黑夜里乘了一只帆船机敏地渡过了长江,进入蒋匪占领的白马山区。并与当地游击队长刘四姐取得了联繫。
那时,敌人已发觉江边铁丝网被剪开缺口,天一亮,敌军情报处长便会同当地伪保全队队长侯登科,出动大批军警,分头在白马山山南、山北一带进行搜寻。情况是非常紧急的,李连长他们必须突围转移到游击队根据地去。一天夜里,他们用计哄开了侯登科家的大门,捉住了这个恶霸。然后,吴老贵假扮成敌人军官,其他人扮成敌军士兵,押着侯登科巧妙地通过了敌人封锁线。在到达根据地的时候,侯登科企图泅水逃跑,被刘四姐一枪打死在水里。
到达游击队的根据地以后,李连长就紧张地工作起来了。他们几个人都化装成老百姓,混在被强征去修筑江防工事的民夫队伍里,进入了要塞地带。吴老贵和小马在李连长指示下,搞到了一份江防工事图,把它塞在鱼肚里,交给化装成卖香菸姑娘的刘四姐带回去。当晚,解放军突击兵团指挥部便获悉了李连长发来的敌军情况的详细报告。那时候,解放军预定的渡江日期已经很近了,参谋长再度指示李连长,必须随时随地掌握敌情,一有变化,即刻汇报。
不久,李连长他们又获悉敌人增加了一个火力很强的榴弹炮团,由于敌人严密地封锁讯息,炮位和数量都摸不清楚,李连长就布置了一个深入虎穴的办法,在公路上截获了一辆要到炮兵阵地附近去砍树的敌军卡车,大家化装成敌军模样,由周长喜驾驶着,开进了敌人榴弹炮阵地,出色地侦察到榴弹炮阵地的情况。但在他们驾车回来时,却被敌人发现了。敌人拚命追击,形势危急万分,周长喜不幸中弹负伤,大家只有赶快上山。周长喜为了掩护李连长他们脱险上山,便把卡车开足马力,直向敌人军车冲去,在完成掩护任务中壮烈牺牲了。
由于军事秘密一再泄露,敌人恼羞成怒,派遣特务,探明了游击队根据地,出动大批军队,企图消灭这队侦察兵。正当李连长和江北通话,报告榴弹炮情况时,敌人攻进村子,炮弹击中了报话机,和江北失去了联繫。李连长只得率队抢上山头,居高防守。等到天黑以后,就派遣吴老贵和小马奋勇突围,乘夜泅渡过江,把这份报告带给指挥部。他们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来到江边,吴老贵为了掩护小马过江.和敌人进行顽强战斗,英勇牺牲。小马在江中挣扎一夜,筋疲力尽。正当解放军指挥部为断了与李连长的联繫而焦急时,小马把报告送到参谋长手里。这时,李连长也率领部队突围出来,到达江边青龙山。江南江北都发出信号,预示着总进攻就要开始了。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万帆齐发,大炮雷鸣,把敌人沿江的工事全部摧毁。大军像排山倒海似的渡过长江,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小马也见到了李连长。侦察英雄们又投入了继续南进的行列,去迎接新的战斗任务。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李连长 | 孙道临 | ---- |
吴老贵 | 齐衡 | ---- |
小马 | 孙永平 | ---- |
周长喜 | 康泰 | ---- |
杨威 | 中叔皇 | ---- |
参谋长 | 穆宏 | ---- |
侦察科长 | 王少奇 | ---- |
刘四姐 | 李玲君 | ---- |
陈老奶奶 | 莫愁 | ---- |
陈老爹 | 李农 | ---- |
敌情报处长 | 陈述 | ---- |
敌军长 | 崔超明 | ---- |
敌连长 | 辛克 | ---- |
敌谍报队长 | 王钧 | ---- |
敌炮兵参谋 | 石灵 | ---- |
侯登科 | 郑敏 | ---- |
侯妾 | 马骥 | ---- |
侯七 | 李季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录音 | 剧务 | 布景师 |
---|---|---|---|---|---|---|---|---|
江雨声 | 汤晓丹 | 葛鑫 | 沈默君 | 李生伟 | 葛炎 | 苗振宇 | 徐进 | 丁辰 |
军事顾问 | 慕思荣 |
顾问助理 | 高锦堂 |
演奏 | 上海乐团交响乐队 |
指挥 | 黄贻钧 |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演员介绍
- 李连长演员:孙道临解放军侦察部队的连长。身经百战,干练、精明、机警、沉着,坚强,对革命事业有着高度责任心,对人民有着深厚的爱。
- 刘四姐演员:李玲君美丽勇敢的女游击队长,单纯、朴素、泼辣、能干。本是渔家女,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冒着生命危险救过李连长,八年后二人重逢时她已在斗争中成长为坚强干练的战士。
- 敌情报处长演员:陈述受过完整的军事教育和专门的情报训练,敏锐、狡猾、阴险、奸诈,善于发现问题,讲究军容仪表,又好大喜功。虽然老奸巨滑,却终究敌不过英勇机智的解放军侦察兵,无法挽救失败的结局。
- 吴老贵演员:齐衡侦察班的班长,乐观、机智、幽默,是战士们的故事大王、心理医生。他随身携带一个盛白酒的军用水壶,以及他的妻子桂花做的布鞋,鞋子上绣着“渡江胜利”。他对妻子充满温情,嚮往幸福和平的日子,但为了战斗取得胜利毫不犹豫地贡献了自己的一切。
- 小马演员:孙永平侦察班的青年战士,参军前是一个放牛娃。活泼、稚气、机灵,喜欢缠着吴老贵讲战斗故事,虽然年纪很小,但在渡江时表现得坚强勇敢。
- 周长喜演员:康泰侦察班的战士,跟随李连长渡江执行侦察任务。他头脑灵活,英勇忘我,为了同志们的安全和让他们更好地完成战斗任务,无私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 杨威演员:中叔皇侦察班的战士,孔武有力,精力饱满,斗志旺盛,渴望早日打过江去,消灭反动派。但有时候表现得有勇无谋,性情急躁,常需要战友周长喜给他做思想工作。
角色演员介绍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 编剧沈默君到连队蒐集创作素材时,发现侦察连的干部都在20岁上下。他担心如果按真实情况去描写,观众不会相信如此年轻的小伙子能智斗经过专门训练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所以,考虑到观众的欣赏水平和接受心理,他塑造了年龄较大的“老班长”吴老贵这一人物。
- 游击队长刘四姐的原型本是安徽游击队长毛和贵,为了让剧情更生动,沈默君将片中的队长改为女性,取名“刘四姐”,又把当初安徽游击队派去配合侦察工作的四位女队员的事迹进行了概括,安放在刘四姐一人身上。
- 为拍好吴老贵在江边牺牲这场戏,演员齐衡天天在地上练爬,磨破了几条裤子。
- 在拍片过程中孙道临得了重感冒,连续发高烧,但他坚持带病拍摄,甚至发着四十摄氏度的高烧奔赴南京拍摄外景戏。
- 饰演敌情报处长的陈述解放前陈述在上海国际饭店当报幕员,对国民党军官的做派很熟悉,为突出人物的特点,他为敌情报处长设计了一个“歪脖子”的习惯动作。
- 拍摄该片时,正遇上长江发大水。汤晓丹带剧组到达外景拍摄地安徽繁昌时,突发地震,两天后江水倒流。为了不耽误拍摄,汤晓丹租了一条小船在浊浪翻滚的江水中四处寻觅拍摄时机,找到了可以拍摄李连长带侦察兵上船的地方。由于江水很猛,拍摄难度较大,大家长时间泡在水里,脚都肿了,但所有人都坚持将戏拍完才休息。
- 在江北拍摄外景时,正值黄梅雨季,小路泥泞不堪,剧组人员下山吃饭时手撑着雨伞还要挎着道具,常常是饭还没吃上先沾满一身泥水。而且当时没机械搬运设备,发电设备也全靠人力搬上山。
- 编剧沈默君偏爱剧本吴老贵捉松鼠的情节,在实际拍摄时坚持要求保留这场戏,但因为剧组抓不到松鼠而没有拍成。
- 1974年该片被翻拍成彩色片,演职人员大多被换掉,而扮演敌情报处长的陈述仍扮演同一角色。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获奖奖项 | 获奖方 | |
---|---|---|---|
1957年 | 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 | 一等奖 | 《渡江侦察记》 |
幕后製作
创作背景
编剧沈默君在部队当宣传员时,经常和部队中的侦察兵一起出发工作,因此和侦察兵们混得很熟,了解到不少战斗故事。1951年秋天,他开始蒐集渡江侦察营的事迹,产生了要通过侦察兵的对敌斗争来表现人民解放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品质的创作意图。他蒐集了约30万字的材料。研究之后,他面临着是否写真人真事的问题,如写真人真事,则事件複杂,人物不易集中,戏剧性不够强烈。经过考虑,他决定不写真人真事,这个想法得到了上影厂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然而,此时在他心中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十分模糊。他去请教渡江侦察营的领导之一慕思荣。慕思荣给子沈不少具体帮助,和他谈十几天其侦察工作中的亲身经历和听见所闻的侦察兵性格、斗争故事等等。沈将这些和过去与侦察兵一起生活的事情联繫在一起,初步形成了五个侦察兵的形象。
爱情描写
刘四姐的身世和她与李连长的一段恩情,是沈默君有意加上的。他在皖南蒐集材料时了解到在抗日战争时期,很多渔民冒着极危险帮助新四军。沈是皖南人,而且在皖南当过新四军,他觉得应该间接地写一下这些有功于革命的渔民。所以,他把刘四姐的出身写成渔民,并安排她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李连长发生一段恩情,试图通过两人的变化和发展表现革命的胜利和发展。最初,他没有打算写刘李之间的爱情,但写着写着就觉得二人有爱的基础,也有促成他们恋爱的机会和条件。于是,他就写了二人重逢后逐渐发生了爱情。
不过,影片完成后,由罗荣桓、周扬、陈荒煤等领导审看。陈荒煤认为影片结尾李连长与刘四姐告别的戏感情不到位,应将片中的爱情线索加强一点,但罗荣桓认为爱情戏有些过分了。导演汤晓丹採取折中的办法,保留片尾分台词中的“我永远等着你”,配以二人无声对望的镜头。
演员选择
在李连长一角的选择上,汤晓丹看中了孙道临。剧组中人多不看好这个选角,因为孙道临当时以扮演知识分子闻名,没有扮演过军人。但是汤晓丹与孙道临在同一个小组学习过,认为他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形象好,戏路宽,相信他完全能演好李连长。
其他演员的人选也让导演汤晓丹颇费踌躇。刘四姐,原本想用秦怡,但她怀孕了。汤晓丹想找秦文,但上影厂的厂长叶以群不同意。编剧沈默君不满意孙永平演小马,要换成牛犇,叶厂长反对。上影剧团则推荐李明和李萌两人合演刘四姐一角。领导决定李玲君扮青年时代的刘四姐,李明演出八年后的刘四姐,小马一角仍用孙永平。蔡楚生看了试片后,提出刘四姐与李连长第二次会面只隔八年,如果让两个演员扮演恐观众难以接受,让李玲君一人演即可。最后,上影决定由李玲君扮演刘四姐。
角色塑造
为了演好李连长,孙道临到侦察部队体验生活,与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导演又请来渡江部队的侦察科长和渡江英雄连的连长当顾问,他们为孙道临讲解了“李连长”执行任务时应具有的职业思维与性格特点,还安排参谋带领孙和其他扮演侦察兵的演员一起出操练兵,熟悉侦察兵的动作行为。
影片评价
该片是一部充满了紧张的情节、深刻的感情和诗意的场景的影片。它令人信服地展现侦察兵们的热烈勇敢、紧张的斗争生活,揭示了侦察兵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机智、坚毅、果敢的性格。通过侦察兵的活动,影片有力地表现人民解放军革命性的本质,表现了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该片採取的是惊险片的样式,但是在创作集体的努力下,影片整个描写真实可信。该片对于侦察兵的描写是成功的,它在激烈的斗争行动中揭示了他们勇敢无畏的英雄性格,在一定生活情景中特意地描写他们的内心生活,从而相当完整地创造了这些革命战士形象。例如吴老贵这个人物创造得很鲜明。李连长和刘四姐的爱情描写,基本上还是合情合理的,比起文学剧本来,影片导演的删节和处理基本是成功的。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李连长和刘四姐这两个人物形象。影片也没有简单地把敌长描写庸碌无能的人物。虽然还存在一些缺点,但该片在基本方面是努力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道路前进的,因此获得了较大成功,同时,该片也证明惊险片可以对人物性格做深刻的描写,它完全可以创造出鲜明的富有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电影评论家学会名誉会长梅朵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渡江侦察记(1954年汤晓丹执导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