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邦不入
危邦不入是汉语词语,是指危险的地方不要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危邦不入
- 注音:wēi bāng bù rù
- 解释:危险的地方不要去
- 出处:论语泰伯
注音
成语:危邦不入(wēi bāng bù rù)
解释
危险的地方不要去。
出处
此语出自《论语泰伯》。
原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意思
解释一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解释二
孔子说:“真诚地相信,才能真正喜欢去学;坚守所学而不计较生死,才能真正认识到道的美善。将要发生暴乱的诸侯国就不要再进入了,已经发生暴乱的诸侯国就不要居住在那里了。天下符合大道就可以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天下不符合大道就隐藏起自己的才能。在符合大道的诸侯国里,贫穷而且卑贱,是可耻的事情;在不符合大道的诸侯国里,富裕而且高贵,也是一种可耻的事情。”
学者剖析
原句: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意思:要发生暴乱的地方就不要去了,已经发生暴乱的地方就不要在那里居住了。
对此语,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里的解释是:“危国不可入,乱国不可居。不入危邦,则不被其乱。不居乱邦,则不及其祸。全身亦以善道。然君子身居其邦,义不可去,有见危而授命者,亦求善其道而已。此皆守死善道。盖守死者,有可以死,可以不死之别。必知不入不居之几,乃能尽守死善道之节。”君子不避死,但要死得其所,要为道义而死,那是杀身成仁,那是捨生取义;如果不是为仁、为道义,那幺,还是应该为了行道义、行仁而珍惜生命。已经是危险的国家,就好比是病入膏肓的人,即使有扁鹊、华佗再生也无法医治,因此,即使进入其中,也无法推行道义;已经是违背大道而发生暴乱的国家,即使君子居住在那里,也无法推行道义和仁德。“不入”是说还没有进入,那幺就不要再进入了;“不居”是说还没有定居,那幺就不要再去定居了。如果已经在其中,已经定居于其中,那幺,君子就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危行言孙”,也就是说按正道而行,却说话小心谨慎。我们理解孔子的说法,时刻不能忘记道义、仁德,也不能忘记了“中庸”的原则,否则,不可能符合孔子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