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蕾(汉语汉字)

蕾(汉语汉字)

蕾(汉语汉字)

蕾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lěi,形声。从艸,雷声。本义:含苞未放的花朵。宋王安石《次韵春日感事》等均有相关记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蕾
  • 拼音:lěi
  • 部首:艹
  • 总笔画:16
  • 五笔:AFLF
  • 郑码:EFKI
  • 仓颉:TMBW
  • 笔顺编号:1221452444425121
  •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57E

基本释义

繁体部首:艸
蕾
部外笔画:13
五笔86&98:AFLF
四角号码:446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57E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艹雷 汉字部件分解:艹雷
笔顺编号:1221452444425121
笔顺读写:横竖竖横捺折竖捺捺捺捺竖折横竖横

详细释义

蕾 [lěi ]〈名〉
含苞未放的花,花骨朵花
(形声。从艸,雷声。本义:含苞未放的花朵)
如:花蕾;蓓蕾;蕾铃;吐蕾。

音韵参考

[广韵]:落猥切,上14贿,lěi,蟹合一上灰来
[平水韵]:上声十贿

方言汇集

[ 粤 语 ]:leoi4leoi5
[ 闽南语 ]:lui2

《汉语大词典》

[《广韵》落猥切,上贿,来。]
含苞待放的花朵。
宋王安石《次韵春日感事》:“丹白自分齐破蕾,青黄相向欲交阴。”
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之二:“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人民文学》1978年第11期:“郑辉又想起昨天的版面,仿佛看到一片鲜花在面前破蕾开放似的欢欣。”

《字典大全》

部首 艹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6
蕾 lěi〈名〉
(形声。从苃,雷声。本义含苞未放的花朵) 同本义 [flower bud]。如花蕾;蓓蕾
蕾 lěi
含苞未放的花,花骨朵花~。蓓~。~铃。

《辞海》

蕾 (lěi垒)含苞待放的花朵。
《杨万里·九日郡中送白菊》诗:“一夜西风开瘦蕾,两年海南伴重阳。”参见:“蓓蕾”。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落猥切,音磊。蓓蕾,花绽貌。《韵会》始华也。

常用词组

【味蕾】指接受味觉刺激的感受器。分布在舌头的表面,能辨别滋味。鲁迅《集外集拾遗·我的种痘》:“我老了,组织无不衰退,味蕾当然也不能例外。”侯金镜《漫游小五台·密林一日》:“苦尽甜来的滋味确确是经过舌上的味蕾感受到了。”
【珠蕾】花骨朵。 元王冕《梅花》诗之三:“朔风吹寒珠蕾裂,千花万花开白雪。”
【棉蕾】棉花的花蕾。如:千里沃野上,稻花飘香,棉蕾含笑,一派勃勃生机。
【破蕾】花蕾绽开;开花。 宋 王安石 《次韵春日即事》:“丹白自分齐破蕾,青黄相向欲交阴。”
【花蕾】亦作“ 花藟 ”。
指尚未开放的花。也称花骨朵、花芽。 宋陆游《小园》诗:“晨露每看花藟坼,夕阳频见树阴移。”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一章:“其实这是人们没有在意,它们早在冰雪的严冬就孕育好了自己的花蕾。”
【蓓蕾】亦作“ 蓓藟 ”。
花蕾,含苞未放的花。 闽徐夤《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蓓蕾抽开素练囊,琼葩薰出白龙香。”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刺桐花深红,每一枝数十蓓藟,而叶颇大,类桐,故谓之刺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粉蝶》:“时已初冬,墻内不知何花,蓓蕾满树。”艾青《春》诗:“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蕾(汉语汉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