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查尔斯·韦利

查尔斯·韦利

查尔斯·韦利

查尔斯·韦利,美国旅行家,10年来他到过全球871个旅行目的地中的813个。他建立了名为“旅行最多的人”的网站,与8000名志趣相投的“竞争性旅行者”分享旅途经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查尔斯·韦利
  • 籍贯:美国
  • 出生地:纽约布鲁克林
  • 性别:男
  • 国籍:美国
  • 出生年月:1965年
  •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

人物简介

查尔斯·韦利,可能是世界上旅行最多的人,10年来他到过全球871个旅行目的地中的813个。他把旅行视为一项“竞争性运动”,不断设立新目标,在征服中感受快意人生。他建立了名为“旅行最多的人”的网站,与8000名志趣相投的“竞争性旅行者”分享旅途经历。在他眼中,旅行的意义就是“尽我所能看世界”。

旅行经历

“竞争性运动”
韦利45岁,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长大,毕业于哈佛大学,外表清爽,典型的常春藤名校精英模样,看似与“世界上旅行最多的人”这一头衔不大沾边。
早在8年前,韦利就走遍了联合国承认的190多个主权国家,开始向人迹罕至的岛屿、环礁、保护地进发。2005年他建立名为“旅行最多的人”网站,与8000名志趣相投的“竞争性旅行者”分享旅途经历。
当旅行成为一项“竞争性运动”,参与者就要制定“游戏规则”。网站依据政治、地理特徵等标準,由会员投票,把世界“重新划分”为871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自治区、自治领、群岛、飞地等。游览过全部地方意味着走遍世界,不过眼下还没人真正完成这一“壮举”。
那幺,如何定义“到过某地”?有人觉得必须在当地过夜,有人认为到过当地洗手间就行,还有人建议必须在当地公园长椅上睡觉……韦利要求旅行者提供必要证据证明到过某地,如护照或签证上的入境戳、机票、船票、火车票、信用卡消费记录、经船长签字的旅行证书等。
网站刊登了一份“世界上旅行最多的人”榜单,韦利排名靠前,到过871个旅行目的地中的813个。
韦利打算利用闲暇时间把没去过的地方走完,他说:“如果你想建立完整世界观,必须到处走走。”
韦利承认清单中一些地区对旅行者挑战不小,甚至怀疑能否有人走完这800多个目的地。在他眼中,“每个目的地都是一个惊喜,去了总有新收穫,就像打开一本新书、和一个新朋友接触一样”。
“跟着感觉走”
几年前,韦利在飞机上偶然看到一篇介绍“旅行者世纪俱乐部”的文章。这个俱乐部要求会员必须到过100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并开列一份包含317个国家和地区的旅行目的地清单,鼓励会员前往探索。韦利看得入了迷。“我有好胜心,目标明确,这完全适合我。”
2002年,韦利在海上航行2个多月,乘坐300多次航班,飞行40万公里。2003年4月,韦利穿越科索沃,成为“旅行者世纪俱乐部”最年轻且最快走完317个旅行目的地的会员,创造了新纪录。
他对环球旅行兴趣越发浓厚,逐渐琢磨出环球机票中的“门道”,能花比经济舱还少的钱坐上头等舱或者商务舱。
完成“旅行者世纪俱乐部”的旅行目的地清单后,韦利并不满足,以另外两份清单为参考,继续上路。
其中一份清单上不少目的地是主权归属存争议地区、海洋生物保护区和敏感军事处所,不费一番周折很难获準进入。韦利显然擅长和人打交道,他说,要是没有“礼貌和文雅”,根本无法完成这些旅行。
在美军帮助下,他进入韦克、中途岛、约翰斯顿和迪戈加西亚岛。为抵达目的地,他搭乘过考察船和军用飞机,还曾“混入”科学探险队。
要是火车、轮船和飞机都无法抵达目的地怎幺办?韦利说,有次他乘船航行4天前往太平洋一个法属岛屿,即将抵达时遭暗礁阻挡,船无法靠岸,“所以我游了过去。除此以外没别的办法”。
2010年2月,英国《卫报》记者随韦利游览德国黑尔戈兰岛,试图探寻韦利的旅行哲学。两人先由汉堡乘车抵达于特森,再搭乘8座小型飞机飞往迪讷岛,随后乘坐渡船抵达黑尔戈兰岛。记者打趣说,一路艰难辗转好比朝圣。
韦利看到一间酒吧窗上贴有“蛋诺酒”字样,便信步走入。韦利说,他先前对黑尔戈兰岛一无所知,“直觉告诉我‘蛋诺酒’不错,我们走进酒吧,看到吧檯后的漂亮姑娘,你开始理解这个岛。”
这就是韦利的旅行哲学:启程前仔细準备,考虑周全,一旦抵达目的地就抛开计画,跟着感觉走。
韦利说,这幺多年旅行,不论走到哪里都能看见酒吧。黑尔戈兰岛上有1000多名居民,有个酒吧;夏威夷西南海域帕尔迈拉环礁住着不到20名居民,有个酒吧;太平洋珊瑚海威利斯岛上居民不到10人,也有个酒吧。
韦利记忆力惊人:德瑟莱申岛“一尘不染”;索马里国家航空公司服务“糟透了”;在托尔图格罗,一只树蛙往他头上撒尿;在赞比西河,他乘坐的独木舟在一群河马中翻船。
旅途收穫多
韦利说,他和妻子在没生孩子时曾连续旅行4年,2003年有了第一个孩子后,家人成为他生活的重点,虽然旅行热情不减当年,但必须适当缩短行期,留时间陪孩子。他曾在一次16站环球旅行途中“抽空”回家过情人节,顺便带孩子去迪士尼乐园玩。
韦利说,曾以为变成父亲会把自己“拴住”,但事实并非如此。女儿降生不久,他接到南非一个熟人电话,说有艘科考船将在3天内出发前往南极洲布韦岛,问他去不去,他一时陷入两难。
为争取到那次机会,他花费大量精力,先争取到南非和挪威两家极地研究机构的随队批准,随后申请以付费乘客身份随科考船出行。好不容易得到批准,不去实在可惜,可他又不忍心抛下妻子女儿旅行。好在妻子金伯莉通情达理,支持他去旅行。“我们两人都认为,这就是我的工作和命运,我决定去。”
韦利平均每年前往100个旅行目的地,花在机票和船票上的费用超过100万美元,3年累计飞行160万公里。他肚子里藏着数不清的奇闻轶事、惊险体验、旅行攻略和难忘回忆,但他不收集旅行纪念品,不记录日记,也不用手机拍摄风景。
有时一趟旅行能走完多个目的地,效率颇高。韦利2003年一趟南极之旅,一次性“抵达”阿根廷、澳大利亚、英国、智利、法国、纽西兰和挪威,因为这些国家声称对同一块土地拥有主权。
有时为抵达某地,必须付出额外努力。韦利初次前往罗考尔岛时遭遇恶劣天气无功而返,第二次挺进罗考尔岛时岸边海浪滔天,船只无法靠岸。“浪高大约7米,岩石稜角锋利,下边是漩涡,水流湍急。”韦利说,他好不容易爬上岸边礁石,不到两秒就被巨浪打回海里,不过总算抵达了罗考尔岛。
旅行究竟为了什幺?韦利没有直接回答,只说独自旅行时会儘量多去新地方,随后带家人游览自己最中意的地方。“我把旅行当成自助餐,把各处逛个遍,然后可以确定想回哪里故地重游。”
关于旅行的意义,他淡淡地说:“活着,就想尽我所能看世界。”
一张火车通票开启发现之旅
韦利的父母在他年幼时离异,而且对旅游毫无兴趣,家中也不宽裕,没“闲钱”供他出国旅游。童年时代,韦利常坐在父亲车内,膝上放地图,手握方向盘,想像自己驾车出行,“一天内往返加利福尼亚州”。
18岁时,韦利获得美国空军奖学金资助,入读哈佛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以出色成绩入选F15战斗机飞行员培养项目。“那是电影《壮志凌云》风靡的时代,每个人都梦想成为飞行员。”
韦利本打算在某个偏远的空军基地度过未来10年,却在培训半年后的一次体检中查出眼疾,飞行员梦想就此搁浅。
韦利心情沮丧,飞往英国看望朋友,顺便在欧洲旅行散心。怀揣一张欧洲火车通票,他开启了发现之旅。韦利说,那3个月旅行经历“是一种启示”,改变了他的人生。18岁以前他从来没有离开过美国,突然间却出入各国边境、在护照上留下各种印戳、有机会使用学过的异国语言……
他迷上了旅行,他对自己说:“我想去更多地方。”
公司股价暴跌旅行脚步不停
韦利1991年回到美国,与朋友合伙成立软体公司“微技术战略公司”,向客户提供商务智慧型服务。他努力打拚,每周工作近百小时,公司搭上网际网路发展高速列车,迅速壮大。
1999年,公司在纽约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在2000年的网际网路泡沫中,股价沖至333美元。韦利持有公司50万股份,迈入千万富翁行列。35岁事业有成时,他打算放下工作和妻子享受“长假”。
“我和金伯莉1999年结婚,我们厌倦了从前每周工作80小时的日子,决定停下工作出去看世界。”
夫妻二人2000年怀揣环球旅行机票上路,先到欧洲,随后是非洲南部。
旅行一个月后,韦利在酒店客房看电视时听到“微技术战略公司”股价暴跌的新闻,公司股价从333美元高点跌至44美分。“感觉很不真实。”韦利说,“我在地球另一端看电视台播报我的公司倒下。”
儘管遭受打击,韦利却没有停下旅行的脚步。
漫游癖指强烈而难以控制的旅行欲望。
有漫游癖的人会不由自主地脱离日常生活进行长距离旅行,他们频繁旅行,热衷体验不同地域风情,以旅行为生活重点,甚至不惜放弃家庭、工作和其他社会角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查尔斯·韦利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