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道本
朱道本,1942年8月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杭州,有机化学家、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主任。
1965年朱道本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1968年华东化工学院有机工业系研究生毕业;1992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所长,兼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开放实验室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2009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2年获得陈嘉庚科学奖化学科学奖。
朱道本长期从事有机固体领域的研究,在有机晶体电磁性质、C60、有机薄膜和器件等方面的研究中做出了有影响的工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朱道本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42年8月
-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 毕业院校:华东化工学院
-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代表作品:《功能材料化学进展》、《有机固体》
- 祖籍:浙江杭州
人物经历
1965年,朱道本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工业系有机染料及中间体专业。
1968年,华东化工学院有机工业系菁染料专业研究生毕业。
1977年,前往德国马普学会海德堡研究所Staab教授实验室进修(至1979年)。
1985年,作为访问教授前往德国马普学会海德堡研究所Staab教授实验室(至1986年)。
1988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副所长(至1992年)。
1992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所长,兼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开放实验室主任(至2000年)。
1997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至2007年)。
2009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12年,获得陈嘉庚科学奖化学科学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20世纪70年代,朱道本开始有机固体领域的研究,是中国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科学家之一。通过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新的一维、二维有机导体和一种準三维的有机导体。製备了一系列体系的有机晶体和分子膜,研究了分子聚集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对其性能的重要影响。对以C60为基质的电荷转移複合物,C60、C70及其衍生物的薄膜结构及性能等研究都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5年,朱道本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2015年 | 回响性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五) |
2014年 | 若干分子基材料的自组装、聚集态结构和性能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五) |
2014年 | 新型光学探针的设计及其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套用基础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五) |
2010年 | 若干先进功能分子的自组装、聚集态结构和性能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五) |
2007年 | 新型光电功能分子材料与相关器件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
2002年 | C60的化学和物理基本问题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
1999年 | C60的化学和物理基本问题研究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
1997年 | 扫描探针显微学及其在材料表面精细结构研究中的套用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五) |
1994年 | LB膜结构与性能研究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
1988年 | 有机金属导体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 |
- 学术论着
截至2015年,朱道本共发表论文300余篇,专利2项,主编着作4册,合着专着2册,合译专着1册。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2014.07 | 《超导纳米电子学基础 英文影印版》 | (摩尔)西多主编;白春礼主编; 朱道本,等副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2011.11 | 《化学的进程》 | (英)鲍尔,朱道本,万立骏主编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2006.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 4》 | 朱道本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2005.08 | 《功能材料化学进展》 | 朱道本主编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 | 《2006年度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指南》 | 朱道本 | 科学出版计 |
20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 3》 | 朱道本主编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12 | 《有机固体》 | 朱道本,王佛松主编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人才培养
- 教学理念
朱道本认为:提高创新水平的前提是提高科研人员的自信心。他反覆强调“自信”,“以往我们总是比较重视从国外引进人才,但现在我们国内也有条件培养出很优秀的科研人员。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更多自信”。
- 课程报告
2014年10月23日,朱道本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前沿讲座在玉泉路校区礼堂主讲“详解有机电子工业”。
2015年5月28日,朱道本在南京大学天地现代工学讲坛如期在唐仲英楼B501举行报告,报告的题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电子工业”。
荣誉表彰
1997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社会任职
朱道本担任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专家顾问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开放实验室主任,还担任《套用物理A》和《亚洲化学》编委,《大分子快讯》和《高分子综述》国际顾问等职。
人物评价
朱道本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揭示了分子的结构、分子间非成键相互作用对载流子输运性能等光、电特性的影响,以及分子能级和分子重组能的调控对材料稳定性和电荷输运性能的影响,并开展了材料界面问题的研究,得到了一批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有机光电功能材料。(2012年陈嘉庚科学奖化学科学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