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若愚
潘若愚,男,汉族,1978年12月出生,籍贯安徽桐城,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98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潘若愚
- 出生地:安徽桐城
- 出生日期:1978年12月
- 职业:副研究员
人物履历
历任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助教、讲师、副研究员,合肥工业大学物联网研究所所长,安徽省公路交通物联网关键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淮南市谢家集区政府副区长。
1994年考入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就读本科。
1998年7月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0年进入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借调,负责高校863项目申报与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组建工作。2003年7月留校任教,
2003年6月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2019年2月任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分管工作
分管装备工业处、电子信息处、软体服务业处和工业网际网路处,牵头负责招商引资工作。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电子商务,智慧型算法,物联网,移动计算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从事的科研工作有:主持国家重大专项04专项子课题、863重大专项子课题、交通重大专项等课题3项,安徽省、合肥市委託课题7项,企业委託课题多项,参与了“基于知识发现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等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和面上课题,参与信息产业部电子产业基金课题、国家“十五”重大专项子课题,中央财政专项等10余项课题。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参编国家规划教材1部,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
主持课题
[1] 2004年,合肥工业大学科研基金项目,信用卡风险分析混合模型研究,项目编号:041101F;
[2] 2008年,中国联合通信公司合肥分公司委託项目,中国联通合肥分公司离网客户数据挖掘及客户发展定位研究,项目编号:08-52;
[3] 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资助项目,合肥工业大学科研基金项目,铸铁材质参数液态线上智慧型检测与质量控制系统,项目编号:2008HGXJ0248;
[4] 2009年,科技部,大型联合企业先进能源管理系统开发及套用子课题,科技部863计画重点项目;
[5] 2010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省“十二五”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研究,项目编号:2010AKRK0506;
[6] 2011年,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推进工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1AJRW1354;
[7] 2011年,安徽省建设厅,合肥招投标中心,招投标“合肥模式“特点、内涵和成效,项目编号:2011QTXM1097;
[8] 2012年,***单位委託课题,****物流产业园区规划,项目编号:2012QTXM0313;
[9] 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重大专项04专项,数控工具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2KJZZ0743;
[10]2012年,***单位委託课题,汽车备件预测模型研究,项目编号:2012QTXM0378;
[11]2012年,交通重大专项课题,基于wifi的内河港口无线组网关键技术研究;
[12]2012年,交通厅委託课题,基于超限超载集中式数据分析决策模型的研究,项目编号:2012AHST0600;
[13]2012年,安徽省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项目编号:2012AJRW0291;
[14]2013年,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三角产业转移合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规划,项目编号:2013QTXM0109;
[15]2013年,合肥市科技局资助项目,04专项自主创新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HKZC0298;
[16]2013年,安徽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皖北地区四化同步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AKRK0350;
[17]2013年,***单位委託项目,****系统及其移动平台软体开发;
[18]2013年,***单位委託项目,沥青路面施工现场自动化监控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13-219;
[19]2013年,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三角产业转移合作信息平台数据分析研究,项目编号:JS2013AHST0006;
[20]2013年,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专家资源库管理系统,项目编号:JS2013AHST0005;
[21]2013年,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徽省建筑工业化标準体系初步研究;
[22]2014年,***单位委託项目,****无线物联网监控模组;
参与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群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70631003),2007.01-2010.12,参与;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画项目,可信软体测试和可信性评估研究(90718037),2008.01-2010.12,参与;
[3] 国家863 计画课题,大型联合企业先进能源管理系统开发与套用(2008AA042901),2009.07-2011.12,参与;
[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十二五”重大产业基地发展规划思路研究,2009.07- 2010.07,参与;
[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十二五”工业发展总体思路研究,2009.01-2009.12,参与;
[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发展规划思路研究,2007.01- 2007.12,参与;
[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工业对国民经济支撑程度变化2020年远景规划的研究,2006.01- 2006.12,参与;
[8] 合肥工大双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产业基金课题,铸铁材质参数智慧型线上检测系统,2006.01-2008.01,参与;
[9] 合肥工大双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铸铁材质参数智慧型检测仪,2006年9 月-2010 年6 月,参与。
论文专着
[1] Jiangjunjie,Panruoyu,Liangchangyong,Wangweinong.September,12-15,2005,BiChord:AnImproved Approach for Lookup Routing in Chord,9thEast-European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Database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338-348.(EI,SCI 检索)
[2] 杨善林,潘若愚,程小刚.基于ns-2 的SSM 组播模型仿真.系统仿真学报.2005 VOL.17 NO.7:1764-1767.(EI 检索)
[3] 马溪骏,潘若愚,杨善林.基于信息素递减的蚁群算法.系统仿真学报.2006VOL.18 NO.11:3297-3300.(EI 检索)
[4] 潘若愚,胡笑旋,毛雪岷.基于MDA 的电子政务数据模型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5,13(专辑):43-46.
[5] 潘若愚,杨善林,马溪骏. 一类企业兼併行为的时序特徵.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2):129-131.
[6] 潘若愚,付超,胡笑旋.基于GPS 和WNs 的公车载设备的实现.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WIEM’2006).
[7] 李建平,潘若愚,李轶林.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信用评分方法.中国管理科学,2004.VOL.12(专辑):312-315.
[8] 潘若愚,韩晓峰.一种基于信息增益的产品评价模型.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VOL.16.sup:683-687.
[9] 汪祖满,丁筱春,潘若愚.基于DOTNET 的WEB 服务技术和实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VOL.16.sup:940-942.
[10] 李永森,杨善林,胡笑旋,潘若愚.K-means 算法中的k 值最佳化问题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26(2):97-101.
[11] 潘若愚,桂宏新.电信运营商增值服务竞价策略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8):1199-1203.
[12] 夏维,潘若愚,马溪骏.一种具有半动态候选列表的蚁群算法[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2):1920-1923.
[13] 李永森,潘若愚,李传军.一种修正的DS 合成法则及其近似算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5):701-705.
[14]龙汀,潘若愚.蚁群算法求解带时间窗的配送路径问题[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7):1042-1046.
[15] 李永森,潘若愚,李传军.公共设施选址最佳化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9,(6):45-48.
[16] 王品慧,潘若愚.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安徽省工业结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1):19-23.
[17 王哲,潘若愚.基于生态学模型的产业集群均衡机制分析[J].统计教育,2008(8):32-36.
[18] 高丽,潘若愚.战略生态系统的複杂性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5):19-22
[19] 高丽,潘若愚.企业信息化与基于柔性的管理变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6):66-69.
[20]杨善林等.企业管理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获奖、专利
[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6 年,铸铁材质参数液态线上智慧型检测与质量控制系统;
[2]发明专利:金属液综合性能线上智慧型检测系统,专利号:ZL 2006 10000 2850.0;
[3]发明专利:金属液综合性能线上智慧型检测用感测器,专利号:ZL 2006 10000 2851.5;
[4]实用新型:金属液综合性能线上智慧型检测系统,专利号:ZL 2006 20000 2080.5;
[5]实用新型:金属液综合性能线上智慧型检测用感测器,专利号:ZL 2006 20000 2081.X
[6]实用新型:一种数模化终端箱及具有该数模化终端箱的远程控制系统;
[7]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
[8]实用新型:一种触控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