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撑,充分体现全国各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实力和水平。到2007年为止,共组织了三次评选工作,共评选出全国28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7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2014年2月1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4〕5号),国务院取消教育部的国家重点学科审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国家重点学科
  • 一级学科:286个
  • 二级学科:677个
  • 组织评选:三次

学科概况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我国教育科研的各个领域根据其学术性质分为文、理、工、医、农等13大学科门类(2011年新增艺术学),每个学科门类内又划分若干一级学科,每个一级学科又根据实际学科的内涵分为若干二级学科(或称专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一些单位的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师资力量、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声誉突出的学科,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因此,高校重点学科的多少,直接反映这个学校在全国高校的学术地位、科研水平及培养学生的质量。

评选条件

一、国家重点学科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学科方向:对推动学科发展、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队伍:有在所在学科学术造诣高、有一定国际影响或国内公认的学术带头人,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
人才培养:培养博士生的数量和质量于全国同类博士点前列;
科学研究:已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特色,取得一定数量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且承担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项目;
条件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居全国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与相关学科相互支撑的能力和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料的先进手段;
学术气氛浓厚,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跃。
二、教育部对申请国家重点学科的要求
申请学科须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至少已正式招收一届博士生,并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申请学科应属“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画”期间教育部批覆预审的原“211工程”学校中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
申请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画'期间曾获得省部级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教学科研奖励。
申请学科为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社科研究基地、工程中心等的重要组成部分。
申请学科所在一级学科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评估历史

第一次评选工作是在1986-1987年。1985年5月27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画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根据这一要求,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7年8月12日发布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评选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申报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根据《通知》精神,重点学科的门类要比较齐全,科类结构比例和布局应力求合理,要有利于促进学科间的横向联合,逐步形成高校科研优势。重点学科点应承担教学、科研双重任务,要逐步做到能够自主地、持续地培养和国际水平大体相当的博士、硕士、学士;能够接受国内外学术骨干人员进修深造,进行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够解决四化建设中重要的科学技术问题、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能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科学根据,为开拓新的学术领域、促进学科发展作出较大贡献。此次评选共评选出416个重点学科点,其中文科78个,理科86个,工科163个,农科36个,医科53个,涉及108所高等学校。
第二次评选工作是在2001-2002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的通知》规定,开展了新一轮的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主要目的是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能力,形成一批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方向进行引导和示範,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进一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最佳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集中国家和地方有限财力,通过重点建设,逐步在全国範围内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体系,巩固和扩大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综合优势。共评选出964个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第三次评选工作是在2006年。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国家重点学科的教学、科研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学术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能力得到了显着提高,促进了高等学校学科结构的调整和最佳化,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重要的具有骨干和示範作用的教学、科研基地。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严峻挑战和世界範围内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要求,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调整国家重点学科结构。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精神,在“服务国家目标,提高建设效益,完善制度机制,建设一流学科”指导思想下,调整的重点是在按二级学科设定的基础上,增设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要突出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新兴学科的生长。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要突出特色和优势,在重点方向上取得突破。共评选出28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77个二级学科,2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评估方式

各高校根据自身科学研究实力,向中国教育部门申报若干个国家重点学科,由中国教育部门统一组织评选。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覆盖了全部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所有该二级学科实力较强的高校都会参评。如果某校申报的某个二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即表示中国教育部门认定该校在该二级学科的科学研究实力达到国内顶尖水平。由于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标準严格,宁缺勿滥,往往出现某个二级学科没有国家重点学科的情况。另外,如果某所高校的某个二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后科学研究水平下滑,有可能在下一轮的评选中被撤销。

评估影响

★大学评估与排行
中国教育部门明确表示不製作官方的大学排名。因此,作为中国教育部门唯一认定的代表该二级学科。国内顶尖水平的国家重点学科,被当作衡量高校科学研究实力的最关键参数之一。在中国民间製作的多个大学排行榜中,国家重点学科的多寡都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评价
中国大陆地区各高等院校尤其是一些知名高校,为了获得更多新的国家重点学科,并确保已有的国家重点学科不在下一轮评选中被撤销,往往会在相关学科加大扶持力度,且与其他高校开展激烈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大陆地区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上升。
由于第二轮国家重点学科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极少数着名高校获得了大量的国家重点学科,而绝大部分普通高校只获得寥寥几个甚至没有)。一些学者认为,今后的国家重点学科将越来越向少数着名高校聚集。
另外,2000年前后中国大陆地区众多高校进行了合併,其中一些单个实力较弱的高校在合併后,第二轮国家重点学科大量增加、名次大幅上升。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促使一些对已有的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不满意的高校,试图通过合併的方式,达到短期内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大量增加、名次大幅上升的效果。而那些位于高等教育不发达地区的高校,由于周边没有足够实力的高校可以进行合併,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评估结果

以下为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第三次评估结果,包括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都是国家重点学科。()

人文社科类

哲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101哲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复旦大学
二级学科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北京师範大学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
010102中国哲学
武汉大学
010104逻辑学
中山大学
010105伦理学
湖南师範大学
010107宗教学
四川大学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山西大学
东北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黑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湘潭大学
010102中国哲学
华东师範大学
中山大学
010103外国哲学
浙江大学

理论经济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201理论经济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
二级学科
020101政治经济学
南京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北大学
020102经济思想史
上海财经大学
020104西方经济学
华中科技大学
020105世界经济
辽宁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20102政治经济学
浙江大学
020103经济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020105世界经济
北京师範大学
南京大学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新疆大学

套用经济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202套用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南开大学
厦门大学
二级学科
020201国民经济学
北京大学
辽宁大学
020202区域经济学
兰州大学
020203财政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020204金融学
辽宁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暨南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020205产业经济学
北京交通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复旦大学
山东大学
暨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020206国际贸易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湖南大学
020207劳动经济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020208统计学
天津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020209数量经济学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吉林大学
华侨大学
020210国防经济
国防大学
军事经济学院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20204金融学
上海财经大学
020205产业经济学
江西财经大学
020209数量经济学
东北财经大学

法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301法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二级学科
030101法学理论
吉林大学
030102法律史
华东政法大学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浙江大学
030104刑法学
吉林大学
030105民商法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030106诉讼法学
西南政法大学
030107经济法学
西南政法大学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武汉大学
030109国际法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30101法学理论
南京师範大学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武汉大学
030107经济法学
南京大学
政治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302政治学
北京大学
二级学科
030201政治学理论
南开大学
天津师範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
华中师範大学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山东大学
华中师範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
030204中共党史
中国人民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
030206国际政治
中国人民大学
030207国际关係
复旦大学

社会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303社会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二级学科
0303社会学
上海大学
南京大学
030303人类学
中山大学
030304民俗学
北京师範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303社会学
中山大学

民族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0304民族学
中央民族大学
云南大学
兰州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30403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央民族大学

教育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401教育学
北京师範大学
华东师範大学
二级学科
040101教育学原理
东北师範大学
南京师範大学
华中师範大学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西南大学
040103教育史
浙江大学
040105学前教育学
南京师範大学
040106高等教育学
厦门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040110教育技术学
华南师範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40101教育学原理
山东师範大学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南京师範大学
西北师範大学

心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402心理学
北京师範大学
二级学科
040201基础心理学
北京大学
华东师範大学
西南大学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天津师範大学
华南师範大学
040203套用心理学
浙江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体育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403体育学
北京体育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华南师範大学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华东师範大学
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
上海体育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501中国语言文学
北京大学
北京师範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四川大学
二级学科
050102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
北京语言大学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安徽大学
华中师範大学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浙江大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首都师範大学
南开大学
华东师範大学
中山大学
陕西师範大学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南京师範大学
福建师範大学
山东师範大学
武汉大学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中央民族大学
内蒙古大学
新疆大学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上海师範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50101文艺学
华中师範大学
050102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
南开大学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山东大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武汉大学
西北师範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师範大学
中山大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050202俄语语言文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050204德语语言文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050206印度语言文学
北京大学
050210亚非语言文学(朝鲜语言文学)
延边大学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50203法语语言文学
武汉大学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050208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050210亚非语言文学
北京大学

新闻传播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503新闻传播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复旦大学
二级学科
050301新闻学
中国传媒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50302传播学
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50401艺术学
东南大学
050402音乐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050403美术学
中国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050404设计艺术学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050405戏剧戏曲学
中央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
中国传媒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50403美术学
首都师範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050406电影学
北京师範大学

历史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601历史学
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二级学科
0601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北京师範大学
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吉林大学
060103历史地理学
复旦大学
陕西师範大学
060104历史文献学
四川大学
060105专门史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厦门大学
四川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060106中国古代史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範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陕西师範大学
060107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人民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中师範大学
湖南师範大学
中山大学
060108世界史
首都师範大学
东北师範大学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60104历史文献学
兰州大学
060106中国古代史
郑州大学
060107中国近现代史
南京大学
060108世界史
华东师範大学

理学

数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701数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师範大学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山东大学
四川大学
二级学科
070101基础数学
首都师範大学
华东师範大学
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070102计算数学
大连理工大学
湘潭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070103机率论与数理统计
中南大学
070104套用数学
新疆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70101基础数学
同济大学
湖南师範大学
070104套用数学
上海交通大学

物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702物理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二级学科
070201理论物理
北京师範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师範大学
湖南师範大学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山东大学
兰州大学
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
吉林大学
四川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070204电浆物理
大连理工大学
070205凝聚态物理
吉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郑州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070207光学
北京工业大学
南开大学
山西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範大学
华南师範大学
070208无线电物理
武汉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70205凝聚态物理
同济大学
四川大学
070207光学
中山大学

化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703化学
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二级学科
070301无机化学
中山大学
070302分析化学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武汉大学
湖南大学
070303有机化学
四川大学
兰州大学
070304物理化学
北京师範大学
福州大学
山东大学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中山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70303有机化学
郑州大学
070304物理化学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北京化工大学
天文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704天文学
南京大学
二级学科
070401天体物理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705地理学
北京大学
北京师範大学
华东师範大学
二级学科
070501自然地理学
南京大学
兰州大学
070502人文地理学
中山大学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南京师範大学
武汉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70502人文地理学
南京师範大学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中山大学

大气科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706大气科学
北京大学
二级学科
070601气象学
南京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南京大学
兰州大学

海洋科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707海洋科学
厦门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二级学科
070704海洋地质
同济大学

地球物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708地球物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二级学科
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
北京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70802空间物理学
武汉大学

地质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709地质学
南京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西北大学
二级学科
070902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070904构造地质学
北京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北京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生物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生物学
北京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二级学科
植物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首都师範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浙江大学
四川大学
西北大学
兰州大学
动物学
南开大学
内蒙古大学
南京师範大学
厦门大学
生理学
山西医科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水生生物学
厦门大学
暨南大学
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山东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云南大学
神经生物学
首都医科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遗传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南大学
二级学科
四川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发育生物学
湖南师範大学
细胞生物学
北京师範大学
河北师範大学
东北师範大学
厦门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国农业大学
吉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生物物理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生态学
北京师範大学
东北师範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华东师範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浙江大学
云南大学
兰州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植物学
南开大学
动物学
河北大学
华东师範大学
陕西师範大学
生理学
青岛大学
微生物学
广西大学
生态学
内蒙古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西南大学

系统科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系统理论
北京师範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系统分析与集成
华东师範大学

科学技术史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71200科学技术史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71200科学技术史
西北大学

工学

力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801力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二级学科
08010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湘潭大学
080102固体力学
浙江大学
四川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兰州大学
080103流体力学
天津大学
上海大学
080104工程力学
北京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河海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天津大学
流体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802机械工程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燕山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二级学科
080201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
大连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上海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东北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80201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
东南大学
江苏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东华大学
080204车辆工程
同济大学

光学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803光学工程
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80300光学工程
上海理工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级学科
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重庆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东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山东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二级学科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
南昌大学
080502材料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燕山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华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郑州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复旦大学
080502材料学
北京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南昌大学

冶金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80601冶金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二级学科
080602钢铁冶金
上海大学
080603有色金属冶金
中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80602钢铁冶金
重庆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处理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二级学科
080701工程热物理
重庆大学
080702热能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东南大学
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
江苏大学
080706化工过程机械
北京化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气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808电气工程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重庆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二级学科
080801电机与电器
河北工业大学
瀋阳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天津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
08080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哈尔滨理工大学
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中国矿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上海交通大学
山东大学
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湖南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复旦大学
东南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二级学科
080901物理电子学
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0902电路与系统
西北工业大学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天津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80901物理电子学
西安交通大学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清华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东南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二级学科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解放军理工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东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二级学科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山东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天津大学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
南京理工大学
081105导航、制导与控制
哈尔滨工程大学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
081105导航、制导与控制
北京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二级学科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华中科技大学
081202计算机软体与理论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武汉大学
081203计算机套用技术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安徽大学
四川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81202计算机软体与理论
浙江大学
重庆大学
081203计算机套用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

建筑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813建筑学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二级学科
0813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
重庆大学

其他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81303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华南理工大学
学科名称
学校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土木工程
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水利工程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武汉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清华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吉林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南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东北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东华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军械工程学院
核科学与技术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密码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林业工程
东北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清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江南大学
作物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园艺学
浙江大学
农业资源利用
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
植物保护
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
畜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兽医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林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水产
中国海洋大学
基础医学
复旦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口腔医学
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
中医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复旦大学
药学
北京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药科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中药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中南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工商管理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厦门大学
中山大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武汉大学
二级学科
学科名称
学校名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
北京师範大学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
中国哲学
武汉大学
逻辑学
中山大学
伦理学
湖南师範大学
宗教学
四川大学
科学技术哲学
山西大学
东北大学
政治经济学
南京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北大学
经济思想史
上海财经大学
西方经济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世界经济
辽宁大学
国民经济学
北京大学
辽宁大学
区域经济学
兰州大学
财政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金融学
辽宁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暨南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复旦大学
山东大学
暨南大学
国际贸易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湖南大学
劳动经济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统计学
天津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数量经济学
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华侨大学
国防经济
国防大学
军事经济学院
法学理论
吉林大学
法律史
华东政法大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浙江大学
刑法学
吉林大学
民商法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诉讼法学
西南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
西南政法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武汉大学
国际法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
政治学理论
南开大学
天津师範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中外政治制度
华中师範大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山东大学
华中师範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
中共党史
中国人民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
国际政治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係
复旦大学
社会学
南京大学
上海大学
人类学
中山大学
民俗学
北京师範大学
民族学
中央民族大学
云南大学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南京师範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师範大学
南京政治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东北师範大学
中山大学
教育学原理
东北师範大学
南京师範大学
华中师範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
西南大学
教育史
浙江大学
学前教育学
南京师範大学
高等教育学
厦门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技术学
华南师範大学
基础心理学
北京大学
华东师範大学
西南大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天津师範大学
华南师範大学
套用心理学
浙江大学
文艺学
中国人民大学
山东大学
暨南大学
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
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言文字学
安徽大学
华中师範大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浙江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
首都师範大学
南开大学
华东师範大学
中山大学
陕西师範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南京师範大学
福建师範大学
山东师範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中央民族大学
内蒙古大学
新疆大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上海师範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师範大学
中山大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俄语语言文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德语语言文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印度语言文学
北京大学
亚非语言文学(朝鲜语言文学)
延边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新闻学
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学
东南大学
音乐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美术学
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
清华大学
戏剧戏曲学
中央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广播电视艺术学
中国传媒大学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北京师範大学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吉林大学
历史地理学
复旦大学
陕西师範大学
历史文献学
四川大学
专门史
清华大学
厦门大学
四川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範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陕西师範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人民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中师範大学
湖南师範大学
中山大学
世界史
首都师範大学
东北师範大学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基础数学
首都师範大学
华东师範大学
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计算数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湘潭大学
机率论与数理统计
中南大学
套用数学
新疆大学
理论物理
北京师範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师範大学
湖南师範大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山东大学
兰州大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
吉林大学
四川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电浆物理
大连理工大学
凝聚态物理
吉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郑州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光学
北京工业大学
南开大学
山西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範大学
华南师範大学
无线电物理
武汉大学
无机化学
中山大学
分析化学
清华大学
武汉大学
湖南大学
有机化学
四川大学
兰州大学
物理化学
北京师範大学
福州大学
山东大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中山大学
天体物理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自然地理学
南京大学
兰州大学
人文地理学
中山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南京师範大学
武汉大学
气象学
南京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海洋地质
同济大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
北京大学
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构造地质学
北京大学
植物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首都师範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浙江大学
四川大学
西北大学
兰州大学
动物学
南开大学
内蒙古大学
南京师範大学
厦门大学
生理学
山西医科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水生生物学
厦门大学
暨南大学
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山东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云南大学
神经生物学
首都医科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遗传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南大学
四川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发育生物学
湖南师範大学
细胞生物学
北京师範大学
河北师範大学
东北师範大学
厦门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国农业大学
吉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生物物理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系统理论
北京师範大学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湘潭大学
固体力学
浙江大学
四川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兰州大学
流体力学
天津大学
上海大学
工程力学
北京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河海大学
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
大连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
上海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东北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精密仪器及机械
清华大学
重庆大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
南昌大学
材料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燕山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华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郑州大学
钢铁冶金
上海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
中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工程热物理
重庆大学
热能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东南大学
动力机械及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流体机械及工程
江苏大学
化工过程机械
北京化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电机与电器
河北工业大学
瀋阳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天津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哈尔滨理工大学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中国矿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物理电子学
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路与系统
西北工业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天津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
东南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解放军理工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山东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天津大学
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
南京理工大学
导航、制导与控制
哈尔滨工程大学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计算机系统结构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软体与理论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武汉大学
计算机套用技术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安徽大学
四川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
重庆大学
岩土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
河海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结构工程
北京工业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广西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解放军理工大学
桥樑与隧道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四川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同济大学
化学工程
浙江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化学工艺
太原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套用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矿产普查与勘探
中国矿业大学
西北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中南大学
地质工程
长安大学
採矿工程
东北大学
重庆大学
安全技术及工程
西安科技大学
油气储运工程
后勤工程学院
纺织工程
天津工业大学
苏州大学
发酵工程
天津科技大学
江南大学
皮革化学与工程
四川大学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大连海事大学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製造
大连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
大连海事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
水声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飞行器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核能科学与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核技术及套用
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
农业机械化工程
吉林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
农业水土工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江苏大学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京林业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环境科学
北京大学
北京师範大学
南开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环境工程
清华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食品科学
南昌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瀋阳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扬州大学
作物遗传育种
浙江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果树学
中国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蔬菜学
瀋阳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土壤学
瀋阳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病理学
福建农林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华南农业大学
农药学
南开大学
华中师範大学
贵州大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华中农业大学
广西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草业科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浙江大学
西南大学
基础兽医学
东北农业大学
预防兽医学
吉林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扬州大学
临床兽医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木遗传育种
南京林业大学
森林培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森林保护学
南京林业大学
水产养殖
上海海洋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山东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免疫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第三军医大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汕头大学
法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
放射医学
苏州大学
内科学(肾病, 心血管病, 血液病)
北京大学
内科学
清华大学
内科学(呼吸系病,心血管病)
首都医科大学
内科学(呼吸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
中国医科大学
内科学(传染病, 肾病, 心血管病)
复旦大学
内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
内科学(血液病)
苏州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
南京医科大学
内科学(传染病)
浙江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
山东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
华中科技大学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中南大学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
中山大学
内科学(呼吸系病)
广州医学院
内科学(呼吸系病,消化系病)
四川大学
内科学(传染病)
重庆医科大学
内科学(消化系病)
南方医科大学
内科学(消化系病)
第二军医大学
内科学(传染病,呼吸系病,心血管病)
第三军医大学
内科学(传染病,消化系病)
第四军医大学
内科学(呼吸系病,肾病)
军医进修学院
儿科学
北京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老年医学
军医进修学院
神经病学
首都医科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北京大学
中南大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四川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重庆医科大学
外科学(骨外,泌尿外)
北京大学
外科学(骨外,胸心外)
清华大学
外科学(神外)
首都医科大学
外科学(泌尿外,神外)
天津医科大学
外科学(普外)
中国医科大学
外科学
复旦大学
外科学(骨外,整形)
上海交通大学
外科学(普外)
南京大学
外科学(骨外)
苏州大学
外科学(普外)
浙江大学
外科学(泌尿外,普外)
华中科技大学
外科学(胸心外)
中南大学
外科学(普外)
中山大学
外科学(骨外,普外,胸心外)
四川大学
外科学(泌尿外)
西安交通大学
外科学
第二军医大学
外科学
第三军医大学
外科学(骨外,神外,胸心外)
第四军医大学
外科学(骨外,烧伤)
军医进修学院
妇产科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山东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
眼科学
北京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中山大学
青岛大学
耳鼻咽喉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军医进修学院
肿瘤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运动医学
北京大学
麻醉学
清华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口腔基础医学
武汉大学
口腔临床医学
上海交通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山东大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中国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
卫生毒理学
中山大学
军事预防医学
第三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
辽宁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临床基础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医史文献
南京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方剂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诊断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内科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外科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妇科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医儿科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五官科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基础
北京中医药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
天津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药剂学
瀋阳药科大学
复旦大学
四川大学
药理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会计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企业管理
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南京大学
技术经济及管理
重庆大学
农业经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行政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中山大学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复旦大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北京大学
北京师範大学
社会保障
武汉大学
土地资源管理
南京农业大学
图书馆学
北京大学
情报学
南京大学
档案学
中国人民大学

新增名单

1、2012年,据《教育部关于同意贵阳中医学院、遵义医学院有关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批覆》(教研函〔2012〕7号,见附属档案),批准贵阳中医学院中药学(民族药学)、遵义医学院药理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2011年外交学院国际关係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012年外交学院外交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
3、2012年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公安技术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4、2012年海南大学植物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5、2012年宁夏大学草业科学与生态工程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6、2011年石河子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农业经济管理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7、2011年青海大学内科学(高原医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作物遗传育种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8、2011年西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生态学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国家重点学科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