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文法学院源于1952年建校时设立的政治教育教研室。1985年改建为社会科学部、1989年又更名为社会科学系。1997年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10年再次更名为文法学院。
学院现有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广告学和社会工作4个本科专业。法学专业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学校第一批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拥有1个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点,下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法理学5个二级硕士点,同时拥有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台湾辅仁大学、东华大学、台北大学、东海大学等多所着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係,为学生的国际联合培养和短期交流提供条件。学院每年有多名学生出国参加国际交流学习。2016年我院成为学校首批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学院,现已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签署了法学、广告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2+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联合培养协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 校训:厚德人本 求是致公
- 创办时间:1952年
- 所属地区: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学校属性:教育部直属院校
211工程院校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 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
- 现有教职工:75人
- 教授:10人
- 现任院长:李景义
- 专业:法学、广告学、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
学院介绍
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现有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广告学和社会工作4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点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法社会学5个二级学科点,以及法律硕士、社会工作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下设16个教研室及实践教学中心,并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中心、东北林业大学法律援助中心、黑龙江省公益广告研究基地。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
学院领导
院长:李景义
李景义 男 1972年9月23日出生,中共党员, 黑龙江大学民商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一级学科负责人。1997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与行政管理系,1998年5月起开始从事律师工作。2004年4月获得东北林业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主要从事民商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实务及对策研究》、国家林业局《林地征占用法律问题研究》等多项省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发表《票据质押的设立与效力——兼论设质背书的性质》《论防範金融危机的法律制度构建》等多篇A+、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学术论文。主要业务专长:民商法基本原理与实务、民事权利、侵权责任法理论与实务、契约法理论与实务、证据法理论与实务、司法实践与律师实务。
现任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同时兼任黑龙江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仲裁委仲裁员。
院党委书记:李玉荣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晓光
副院长:于景辉
副院长:朱文玉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5人,包括教授10人,副教授25人,讲师29人,助教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人,占教师总数的56%;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5人,占教师总数的40%。此外,学院从法律实务部门聘请了10余位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法官、检察官、仲裁员和律师担任兼职教授。
专业设定
法学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需要的、具有扎实法学专业知识和敏捷思辨能力的套用型法律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等单位从事法律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专业特色
专业历史悠久,学科建设成果显着。专业成立于1984年,是全国林业高校中第一个、全省高校中第二个法学专业,2011年被评为“十二五”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2013年被确定为东北林业大学首批重点建设专业。法学专业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刑法学和法社会学五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被评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中心是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突显“绿色”是专业的突出办学亮点。
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学术影响日益扩大。近两年,法学专业教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国家林业局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及省科技厅项目等20余项;出版学术专着7部,发表教学科研方面的论文60余篇。法学专业教师在各级各类研究会中担任学术兼职,其中担任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担任中国环境资源保护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1人;担任中国法学会环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1人,理事3人;担任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人;担任中国商业法研究会理事1人;担任中国法学会教育研究会理事1人;担任黑龙江省法学会各二级学会研究会会长2人,副会长或秘书长11人。
实践教学形式多样,人才培养成效显着。专业组织学生参与旁听庭审、普法宣传和义务谘询、模拟法庭竞赛、法律辩论赛、法律诊所和法律文化艺术节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比赛成绩突出。在首届(2014年)和第二届(2015年)东北高校模拟法庭竞赛中分获亚军和季军,2015年比赛成绩位列黑龙江省第一;2014年司法考试报考通过率为53.84%,远远高出全国10%的通过率。
学生前景
2015届保研率12.31%,其中保送外校5人,包括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範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
2015届考研深造率12.31%,其中考取“985”、“211”院校的学生占100%。
2015届出国深造率6.15%,主要去往悉尼大学、爱丁堡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等知名大学。
2016届就业率92.31%。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及各省会和沿海发达城市;主要就业单位有黑龙江省国家税务局、中铁十五局、中铁建大工程局、上海德邦物流、中铁十七局等。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简介: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是文法学院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是我校第三批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为宽口径专业,具有集理论性和套用性于一体的综合性特徵,培养具有深厚政治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进一步攻读硕、博士学位的研究人才,同时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理论素养、掌握政策分析和实践活动技能、较强的政治管理和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高级套用人才。就业方向为各级政府的国家公务员职位,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宣传教育工作,各级党政机关、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部门、社会团体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中的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
培养研究型和套用型的複合型人才。毕业生就业口径宽、质量高。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提供学业全程指导。
课程设计定位宽领域、厚基础、强能力。80%的专业课程有实践实训课时。
注重学生技能培训。学生基本掌握的技能有:行政管理、行政执行、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领导艺术、行政秘书与公文写作、社会调查与统计等。
学生前景:
2015届保送研究生率11.54%,985大学4人、211大学 2人,学校主要有浙江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等,可跨专业保送;
2015届考研率23.08%,考取“985”或“211”院校的学生占100%,学校主要有北京师範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师範大学等;
2016届就业率95.74%。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各省会城市,主要就业单位有中建一局、中交集体、中铁集团、美的集团、欧派集团、北京丽兹行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上海益索商务谘询有限公司等。
广告学专业介绍
广告学专业成立于2002年,是学校确定的重点建设专业。以培养广告策划创意人才为己任,并提出“以公益为导向”的人才素质培养模式。是黑龙江省开办较早、定位明确、实践成绩突出的广告学专业之一。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专职实验员1人。其中省广告协会副会长1人,省市广告协会理事3人。多人次担任中国优秀广告年鉴奖评审、金犊奖评审、省广告大赛评审、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评审。并有1人获得“龙江杰出广告学人”称号。是中国广告协会批准的“黑龙江省广告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培训基地”和“黑龙江省广告人才教育培训基地”。2013年黑龙江省工商局批覆在广告学专业建设黑龙江省公益广告研究基地,成为我国首家省级公益广告研究基地。
专业特色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专业注重学生文化底蕴、业务素质及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专业开设文学板块、专业课板块、实践板块三部分课程。学生综合素质逐步提高,截至目前专业学生在省级以上广告大赛中获奖200余项。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组织奖、省公益广告大赛最佳组织奖等。广告学专业建设情况受到了《黑龙江日报》、《生活报》、新浪网等媒体的关注和报导。东北林业大学广告协会作为专业重点社团已连续举办九届广告创意文化节,获得了全校师生及行业协会的好评。
以“公益为导向”人才素质培养。专业自2002年创办以来就开设了《公益广告》课程,并在近年来的培养方案调整过程中逐步加重了课程学时比例和相关配套课程的设定。2013年11月,黑龙江省工商局批建在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建立黑龙江省公益广告研究基地,2016年省公益广告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设立,将加大对公益广告研究基地的支持力度。
开展社会活动,提升专业影响力。至今我专业承办了2013-2016年广告金犊奖黑龙江巡讲会,承办了全省明信片设计大赛、全民阅读微电影大赛, 2011年-2016年7次承办全省广告创意大赛,负责大赛方案撰写、参赛作品整理、初审决审及后续工作。
我校承担全省广告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培训工作,并承担全省广告审查员培训班部分课程的讲授。
学生前景
广告学专业培养适应当代广告事业发展需要、理论基础扎实、文化底蕴深厚、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广告实务运作的套用型人才。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广告调查、广告心理学、广告媒体研究、广告效果研究、市场行销、传播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设计製作等专业技能和广告策划的综合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专业广告公司、传播媒体、市场调查及信息谘询行业、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文化产业等部门从事广告经营与管理、广告整体策划与创意、广告设计与製作、广告发布、市场行销及市场调查分析等工作。
专业发展10余年培养毕业生共494人,分别就职于李奥贝纳广告公司、奥美广告、麦肯光明广告等国际性广告公司,如凤凰卫视、香港财经报等国际性新闻媒体,美的集团、中海集团、中国石油等世界500强企业,有部分同学就职于西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有部分学生考取海内外研究生及进入公务员队伍。并有许双庆、明森、曹健、蔡壮、赵赫等自主创业的优秀校友。
社会工作专业简介:
东北林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创办于2003年,是黑龙江省属首批创立的社会工作专业,也是学校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业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複合型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现有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社会学、人口与社会保障、社会心理学等4个教研室,拥有法社会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生实习基地林大社工服务中心。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3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5人。目前,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面临历史机遇,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在促进社会改革和发展、实现社会主义中国梦的蓝图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专业特色:
社会工作以其所具有的科学性、专业性、套用性、技巧性等鲜明的专业特色赢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一般特色是:注重学生人格特质与道德素养的培养,与实务部门紧密合作,强化教学实习环节,使学生能整合所学知识,掌握专业实践技能,扩大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就业适应面。在培养模式上,强调注重基础、拓宽专业、突出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实施厚基础、宽知识、通过学生对社会的服务,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东北林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近二十余年的专业建设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即着力培养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社会管理人才、心理谘询人才、老年社会工作人才、司法社会工作人才以及社会政策研究人才等。专业在重点加强上述几方面特色培养的同时,也推进了高素质複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
学生前景:
2015届考研比例:17.9%。其中“985”或“211”院校的学生占100%,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
2015届出国深造率:9.8%。主要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莫纳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台湾东吴大学。
2016届就业率:95.45%。主要就业单位:中建一局、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中铁建大桥工程局、湖南长沙市民政局、鄱阳湖旅游管理局、北京师範大学珠海分校等。
地图信息
地址:东北林业大学内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