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是东北林业大学最具特色的学院,始建于 1952 年院校调整后的东北林学院森林系, 1956 年改设为林学系, 1993 年更名为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2003 年更名为林学院。学院以林学为特色,以森林基础生物科学研究和森林资源的培育、管理、保护和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理论与技术为主线,进行专业和学科建设;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森林基础生物科学研究、森林资源培育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和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科学研究、套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人才;建设目标是国内一流,国际上知名的研究型学院。

2019年6月5日,荣获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 始建于: 1952 年
  • 原身:东北林学院森林系
  • 更名时间:2003 年

学院介绍

学院简介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成立于1993年,前身为1952年建校时创建的森林系。
1956年为满足国家林业建设和学科发展需要调整为林学系,1993年成立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2003年更名为林学院。
伴随母校一同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经过几代林学人的不懈努力和建设,形成以林学为主要特色,理、工、农等多学科的办学模式。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以森林基础生物科学、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管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与技术等领域的高级人才。6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本科生,2450名研究生,初步建成了国内一流、国际上知名的研究型学院。 林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大学本科生培养拥有“林学”、“森林保护”、“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及“地理信息科学”5个本科专业,“林学类(成栋班)”1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森林资源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项目。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拥有“林学”和“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流动站;9个二级博士点学科,其中,“生态学”、“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硕士点学科。2010年学院获得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项目。
林学院科学研究方面在我国具有重要地位。学院拥有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林科院共建);“森林病虫害生物学”和“东北森林资源培育”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实验室;“森林病虫害生物学”、“东北森林资源培育”及“林木遗传育种”3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学院具有悠久的国际学术交流历史。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中,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与交往,紧密围绕林业发展前沿和热点,先后与美国、加拿大、瑞典、俄罗斯、德国、芬兰、日本、韩国等国家进行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互派留学人员,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访问学者。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东北林业大学主楼东北林业大学主楼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学院现有林学、森林保护、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林学专业是传统和优势专业,也是学院的品牌和精品专业;其他专业都是学院的特色专业。学院现有7个博士点学科和3个硕士点学科,其中“生态学”和“森林保护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经理学”是省级重点学科。学院建有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实验室,4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3个规模较大的野外科学研究实验站,2个研究开发中心、4个研究所、3个研究室和1个教学实验中心。学院设有林学和生物学2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学院机构

院党政办公室
学院办公室
工 会
团委办公室
教学秘书室
研究生秘书
学 科
森林植物资源学
森林防火学
林木基因组学
森林保护学
林木遗传育种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经理学
食品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土壤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重点实验室
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
森林病虫害生物学实验室
东北森林资源培育实验室
其 他
教学实验中心
资 料 室
微 机 室

学院领导

院长:李凤日
党委书记:迟德富
副院长:张国财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宋妍
副院长:杨光
副院长:孙龙

师资力量

林学院具有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5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4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50人,8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校内41人,校外5人。硕士生导师校内91人,校外15人。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12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现有本科生1390名;硕士研究生728名;博士研究生159名;博士后科研人员27名。获得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黑龙江省教学名师1人,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1人。已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学源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及科研队伍。

学生机构

林学院团委
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科技创新与指导部、社会实践部、勤工助学中心、素质拓展中心、综合素质考评中心、指导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等。
林学院学生会
有办公室、纪检部、女生部、生活部、学习部、文艺部、宣传部、外联部、体育部等。

专业介绍

林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森林生物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生态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就业方向:能在林业企业、林业生产和管理部门以及农业和林业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森林培育、森林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套用、教学及科研等工作。
主干课程:植物学、树木学、森林气象学、土壤与土壤资源学、植物生理学、森林昆虫学 、林木遗传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种苗学、种苗学、林木病理学、林木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林业生态工程学、林火管理、森林经理学。
本专业是国家一类特色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学制4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森林保护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森林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现代林业生物科学技术,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较强研究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的複合型高级人才。
就业方向:能在森林保护、林业、园林、动植物检疫等相关领域从事林木病虫害鉴定、监测、检疫和控制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与推广、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微生物学、昆虫分类学、菌物学、昆虫生理学、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昆虫毒理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生物防治学、林木化学保护。
本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学制4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环境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环境科学及相近专业环境工程、生态学、林学的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理工交融、文理兼通、懂经济、识法规、会管理的複合型生态和环境建设及保护的高级科技人才。
就业方向: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
主干课程:环境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污水处理、环境影响评价、给水处理等。
本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具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食品科学、食品工程和生物技术基础,能在食品、製药、生物化工、林业领域内从事生产技术与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套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前往食品贸易管理、食品生产企业,大型饭店、大型超市、食品加工及行销企业、食品教学和科研单位等。
主干课程: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学、食用植物资源学、植物精细产品加工工艺学、功能性(保健)食品、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果蔬加工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保藏学。
本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是套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简称“3S”技术)以及计算机知识,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和套用,为资源与环境监测、管理、评价和规划等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的学科。本专业主要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套用及“3S”技术等基础知识和套用技术的学习,能够利用遥感技术提取专题信息、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套用与开发,进而达到对资源与环境进行监测、管理、评价和规划的能力。培养具备“3S”技术理论知识,地理信息科学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林业、农业、测绘、资源环境的监测评价管理、土地规划等地学相关领域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机率论与数理统计、地统计分析、摄影测量学、遥感技术与套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卫星导航定位理论与套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设计与开发、移动GIS与位置服务综合开发、网路GIS。
本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同时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教学成果

林学院具备国内外先进的实验设备及良好的科研平台;拥有一支科研能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大、实力较强的科研队伍,研究领域触及林业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学院为黑龙江省及全国林业建设、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在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学院60年的发展与建设中,坚持走学、研、产相结合的道路,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活动。具有独立承担基础研究、套用技术研究、高科技攻关、重大项目规划设计、监测的综合实力。“十一五”期间,学院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共303项,合计经费9041万元;其中国家“863”、“973”和国家科技支撑等大项目3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研究类课题143项,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专项基金1项,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2项;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套用研究类59项;横向研究课题69项;“十一五”期间,学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7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5项;发表各类学术期刊论文12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收录论文111篇;第一作者EI收录104篇;共撰写出版着作、教材57部。
此外,“十一五”期间学院在多个研究领域均取得显着成绩。在森林生态研究领域,森林碳汇与全球变化、碳氮水循环、林火生态和林火预防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林木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开展了白桦遗传改良技术的系统研究,为缩短林木育种周期研究做出杰出贡献;开展了林木抗逆基因工程育种和林木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研究,初步揭示了杨树、桦树花器官和形成层发育机理,建立了其高效转基因技术平台,获得桦树纯合二倍体、三倍体等;在“973”和“863”项目申请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森林培育研究领域,取得了树木根系生理生态研究、珍贵阔叶树种优质材培育技术研究、水曲柳等乡土树种生殖生物学与育苗技术研究、次生林内红松生长环境量化调控技术研究等重要进展。森林保护研究领域,在黑龙江省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领域,在丘陵漫岗区农林複合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其他如在中国温带森林的土壤生态与营养生态学方面、森林有机食品开发等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发展前景

从最早建立森林系开始,学院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教学与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按照动态和发展的思想,确定培养方向和进行专业建设,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理论功底深厚、实际动手能力强的科学研究、套用技术和经营管理才的整体办学思路,按照“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和精通专业”的要求,培养造就高质量合格人才。在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的新形势下,学院将会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优势,为提高全民素质贡献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