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悬索效应

悬索效应

悬索效应(Catenary action)又称悬链线效应,在结构工程中,是指处于结构整体中的水平构件在失去抗弯能力后, 通过水平构件中的轴力和大位移形成的力矩来抵抗外载荷产生的弯矩的现象,梁的这一效应使得建筑物整体性和稳定性都得到提升,是结构抗连续倒塌的重要机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悬索效应
  • 外文名:Catenary action
悬索,即悬链线 (Catenary) 是一种曲线,它的得名源于在重力作用下两端固定的绳子形状。适当选择坐标系后,悬链线的方程是一个双曲余弦函式,其公式为: y = a*cosh(x/a)+c,其在工程中有一种套用,a称作悬链係数。
早在 1965 年,Scott 等就研究过俄克拉荷马州博览会场馆内悬索屋顶的悬链线作用,,但那只是一般概念上的悬链线状态,,悬索并不能产生弯矩, 只能通过索的拉力来抵抗外载荷。
通常我们说的是框架结构中的水平受弯构件在大变形状态下的悬链线效应,此时构件的弯曲刚度仍然很大,构件内产生的弯矩仍然是抵抗外载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仍然保持了水平构件的基本受力特徵, 而且水平构件的变形曲线与一般的悬链线也有较大区别。
最初一些学者在研究混凝土水平构件的承载力时,较多的研究是混凝土板的薄膜效应,对于框架梁的悬链线效应研究较少,在纯弯矩作用下,板的中平面位于受拉区,因周边变形受到约束,板内将存在轴向压力, 这种轴向压力一般称为薄膜力,这就是板的薄膜效应。当板的受拉区混凝土开裂之后,实际中和轴成拱形进而产生内拱作用,板的周边支承构件提供的水平推力将减少板在竖向载荷下的截面弯矩。板在大变形状态下则产生轴向拉力,形成拉力膜效应。框架梁的悬链线效应与板的拉力膜效应在产生的机理及前提条件等方面都很类似,只是由于两个相邻板带的竖向位移不相等,它们之间存在着竖向剪力,这种竖向剪力构成了扭矩,因此板的拉力膜效应比梁的悬链线效应更加複杂。对于现浇框架梁板,板的边缘作为梁的翼缘,板的薄膜效应对梁的悬链线效应会有一定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悬索效应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