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浪潮三杰
日本新浪潮三杰,指大岛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三个日本电影导演,是日本新浪潮的主要代表人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日本新浪潮三杰
- 概述:大岛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电影导演
- 时间: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
- 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羽仁进、敕使河原宏等
简介
日本新浪潮三杰,指日本新浪潮中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日本着名导演大岛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并称为日本新浪潮三杰。
人物
大岛渚
大岛渚,1932年3月31日生于日本京都,是日本电影“新浪潮”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具有独特的个性,中早期影片带有明显的先锋前卫色彩,几乎他所有作品的主题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反传统、反体制的观念,他影片中的主要人物也或多或少的可以称之为“反”英雄,至于他从20世纪60年代初组建“创造社”以来的独立製片思想和作者论态度,更把他与大部分日本电影工作者的製片厂工作方式截然分开。这是一位没有君主的武士,一位电影世界的浪人,他以自己的武士道精神鵰刻着“菊花与剑”的艺术生命。
2013年1月15日下午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沢市立医院因肺炎病逝过世,享年80岁。
大岛渚代表作有《青春残酷物语》、《爱之亡灵》、《感官世界》、《夏之妹》、《战场上的快乐圣诞》等。
吉田喜重
吉田喜重,日本电影导演。1933年生于福井县。1951年考入东京大学文学部学习法国文学。1955年考入松竹公司,在木下惠介指导下当助理导演。
1960年升为正式导演,1962年拍摄第一部影片《秋津温泉》,影片描写了一对恋人从战争中到战后的缠绵的爱情故事,大胆表现了隐蔽的内心世界的心理活动,该片获《电影旬报》十佳作品奖第十名,之后以同样手法拍摄了《水写的故事》(1965)当时被称作松竹新浪潮导演之一。
1970年拍摄成功之作《爱神与虐杀》,描写大正时代无政府主义头目大杉荣和3个女性之间的爱情关係,并以此与现代青年自由性爱作对比,该片被认为是描写事实的先锋样式影片。
吉田喜重与今村昌平一样,挑战性与政治的极限,总是以新的样式和不同的内涵引起人们的关注。1986年拍摄《人的约会》以痴呆老人的家庭为背景,表达了他对传统的忠孝的新看法,该片获《电影旬报》十佳作品奖第四名。1988年拍摄了《暴风小丘》。
筱田正浩
筱田正浩(SHINODA MASAHIRO)1931年3月9日生于日本岐阜,高中时代起热忱文学,和后来成为着名文学家的泉镜花相熟。1949年作为战后的第一代高材生,考入着名学府早稻田大学文学部。
1953年大学毕业后考入松竹大船公司当副导演。1960年初,松竹公司承诺筱田正浩拍摄改编自流行歌《黄樱桃》的同名电影,即可升为导演。但筱田正浩拒绝了这一机会,而坚持创作自己写的剧本《愤怒的祭坛》,不过和公司达成妥协,在影片中使用同一位歌手的其他歌曲,片名也改成《恋爱单程票》,由此晋升为导演。但由于此片票房惨败而又降格为副导演。同年,通过积极努力,筱田正浩又得到机会升为导演,并拍摄了《乾涸的湖》。
1965年因与公司意见相左,筱田正浩完成《神侠佐助逸闻》后自动离职。1966年拍摄了自认为是“最高杰作”的《处刑之岛》(日生製作公司出品),同时与着名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寺山修司(TERAYAMA SHUJI)积极搭档,寺山为该作品奠定了优秀的剧本基础。
自1953年筱田正浩进入电影界后,师从小津安二郎、涉谷实等着名前辈。1960年因拍摄处女作《恋爱单程票》,与另外两名年轻导演大岛渚、吉田喜重并称为“日本新浪潮三杰”。
日本新浪潮
日本新浪潮(日语:日本ヌーヴェルヴァーグ)是影评人对于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的一些日本导演与他们的电影作品所给予的称呼,他们主要受到法国新浪潮的影响。日本新浪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羽仁进、敕使河原宏、增村保造、篠田正浩、大岛渚、藏原惟缮、今村昌平、铃木清顺、中平康、新藤兼人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