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芳华
汪芳华,性别男,博士 副教授 研究方向影视传播,曾任职《中国电影报》编辑,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导》编导,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办公室。现执教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讲本科课程《纪录片创作》、《电视编辑》、《影视精品读解》;研究生课程《新媒体研究》、《电视纪实节目》研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汪芳华
- 国籍:中国
- 职业:博士 副教授
- 性别:男
基金项目
1. 主持2007年中直专项基金项目“新世纪华语电影中的中国形象”。
2. 合作2005年度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西情节剧电影艺术比较研究”。
3. 参与广电总局部级人文社科项目“中国电影电视艺术理论纵览”,合作出版最终成果着作《中国电影电视剧理论纵览》,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6月出版。
出版专着
1. 《现代电影 极致为美——后新浪潮导演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2.《通俗电视剧美学——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通俗电视剧》,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部分独立发表的论文:
1.《极致为美:现代电影的美学原则》,《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第1期。
2.《重塑影像中的“中国”——高力强电视电影导演分析》; 《当代电影》2008年第2期。
3.《英国民族电影的想像与复兴之路》;《当代电影》2007年第5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影视艺术》2007年12月卷全文收录。
4.《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现代性特徵》,《电影艺术》2006年第6期。
5. 《奥利弗·斯通:主流电影之外的主流导演》,《当代电影》2008第4期。
6. 《柏林围墙:东德政治题材影片的一个胎记》,《当代电影》2008第3期。
7. 《台湾新电影中的台北形象与中国身份》,《电影评介》2007年第12期。
8. 《通俗电视剧接受中的独特心理机制》,《现代传播》2005年第1期。
9.《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2007年中国电视剧艺术综述》,《电影新作》2008第3期。
10.《〈十字街头〉:中国电影的浪漫现实主义传统》,《当代电影》2005年第2期。
11.《现代电影的幻觉和经典电影的重生》,《当代电影》2006年第1期。
12.《〈一个和八个〉与中国电影新浪潮》,《当代电影2006年第4期。
13.《〈新女性〉:中国电影传统——苦情戏》,《当代电影》2004年第4期。
14.《发现小津?! 》,《当代电影》2003年第6期。
15.《诗·史·思——解读〈嘎达梅林〉》,《当代电影》2003年第5期。
16.《吕克·贝松:一位现代的电影“作者”? 》,《当代电影》2002年第6期。
17.《“第六代”导演的走向》,《电影艺术》2001年第1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影视艺术》全文收录。
18.《纯美的注视》,《当代电影》1999年第3期;
19.《〈鬼子来了〉——黑白滤色镜中的草根情结》,《电影评介》2003年第8期。
20.Eternal Image in the Mirror: In Pursuit of Modern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Ethical Film Melodrama,Asian Cinema2008年春-夏期
21.《2007年国产电视剧:与时代同行 与平民共鸣》,《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1月21日文艺版,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影视艺术》2008年4月卷全文收录。
22.《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12月3日文艺版。
23.《家庭伦理剧 缘何热萤屏》,《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12月3日文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