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5年,隶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是国家最高的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属社会公益型科研单位。

中国计量院主要开展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工程计量三个方面的职责。

据2017年7月中国计量院官网显示,计量院拥有和平里和昌平两个院区,其中,和平里院区占地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昌平院区占地5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设定14个研究所、8个职能管理机构、4个服务保障机构。截至2013年,中国计量院在职职工74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外文名:National Institute of Metrology,China
  • 简称:中国计量院·NIM
  •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创建时间:1955年
  • 专职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 属性:国家最高计量科学研究中心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8号
  • 现任院长:方向

历史沿革

1955年,国家计量局成立。
1958年,一机部工具科学研究院併入国家计量局。
历史大事记历史大事记
1960年,国家测绘局武汉测绘院基线实验室併入国家计量局。
1961年,工具科学研究院互换性处、国家科委计量局欢送首批下放支援农业第一线劳动锻鍊同志。
1963年,国防科委10院15所无线电计量室併入国家计量局。
1965年,正式启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名称。同年,北京设计院技术人员到四川考察规划设计计量分院。
1969年以后,大部分同志被下放到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科研工作基本停滞。
1970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成立四川分院。
1973年,举办华东地区量块传递经验交流会。
1989年,国家标準物质研究中心成立。
1994年,计量院实验基地选址考察。
1998年,国家计委批准昌平院区一期工程。
2003年,科研管理楼建成。
2005年,国家标準物质研究中心併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2009年8月,昌平院区正式启用。同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精密测量联合实验室成立。
2011年,成立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中心。
2013年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第二届计量科学谘询委员会成立。
2014年,信息电子专业行业计量谘询专家组成立。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3年,中国计量院在职职工74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研究员73人,副研究员309人。143人具有博士学位,186人具有硕士学位,硕士以上人员占科技人员总数50.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张钟华、李天初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贺青、邵海明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贺青、邵海明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研究部门

据2017年7月中国计量院官网显示,计量院拥有14个研究所、秘书处设在计量院内的计量技术委员会有16个、秘书处设在计量院内的其他委员会有9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4个。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磁性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防伪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气体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院属研究所
长度计量科学与精密机械测量技术研究所
时间频率计量研究所
力学与声学计量科学研究所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
热工计量科学与材料特性测量技术研究所
计量管理与质量发展研究所
电学与量子科学研究所
纳米新材料计量研究所
信息与电子计量科学和测量技术研究所
生物、能源与环境计量科学和测量技术研究所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光学与雷射计量科学研究所
医学与生物计量研究所
电离辐射计量科学研究所
工程计量与检测研究所
计量技术委员会
秘书处设在计量院内的计量技术委员会
全国几何量长度计量技术委员会(MTC2)
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MTC17)
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MTC12)
全国临床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MTC21)
全国力值、硬度计量技术委员会(MTC7)
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MTC20)
全国无线电计量技术委员会(MTC5)
全国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MTC23)
全国电磁计量技术委员会(MTC18)
全国标準物质计量技术委员会(MTC24)
全国时间、频率计量技术委员会(MTC19)
全国低碳计量技术委员会(MTC27)
全国声学计量技术委员会(MTC13)
全国法制计量管理技术委员会能效标识计量检测分技术委员会(MTC1/SC1)
全国质量、密度计量技术委员会(MTC9)
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计量器具软体工作组
秘书处设在计量院内的其他委员会
OIML/TC08压力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TC16全国量和单位标準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OIML/TC17湿度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国家标準物质技术委员会
振动与冲击标準化技术委员会三分委员会
国家实验室认可技术委员会专业委员会SC10校準分委员会
IEC/TC106全国照射人体有关电、磁和电磁领域评定方法标準化技术工作组
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準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1)
全国计量器具管理标準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5)
机构图机构图

设备资源

  • 量值传递
据2017年7月中国计量院官网显示,中国计量院拥有国家计量基準130项,标準286项,有证标準物质1212项(一级450项,二级762项),国际计量局(BIPM)公布的国际互认的校準和测量能力1248项,国际排名第四。2013年,中国计量院共为社会提供20余万台件仪器的量值传递与溯源服务。
  • 国家标準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据2017年7月国家标準物质资源共享平台官网显示,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牵头成立的国家标準物质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全部6000余种国家有证标準物质资源的信息共享,平台资源涉及环境、化工、钢铁、地质、物化、有色金属、核材料、食品、临床、煤炭、工程技术、建材和高分子材料等13个套用领域,累计实物资源共享量超200万单元。
  • 国家计量基标準资源共享平台
据2017年7月国家计量基标準资源共享平台官网显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作为国家最高的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级计量技术机构,保存着130项国家计量基準和221项国家级计量标準,再加上各省市自治区的省级计量技术机构、国家专业计量站和部门计量技术机构,构成了保存国家计量基标準资源的主体。
  • 馆藏资源
据2017年7月中国计量院官网显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文献馆全面收集国际一流计量机构出版物,特别是美、英、德、法等国家计量科学研究机构和国际计量局、国际法制计量局、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等国际计量组织的所有出版物,以及国内相关的计量学协会出版的计量文献。拥有计量科技图书、期刊、会议录、科研成果等五十万余册,及1972年以来中国公开发行的计量检定规程、技术规範等国家计量技术法规三千余册,其中馆藏较全的国际计量机构出版物有BIPM、OIML、IMEKO、NIST、NPL、PTB等。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文献馆拥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外文回溯期刊全文资料库、SCI科学引文资料库、国际科学引文资料库、美国工程索引资料库、IEEE全文资料库、外文期刊资料库、施普林格全文资料库等外文资料库,拥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中文资料库。
昌平实验基地俯瞰图昌平实验基地俯瞰图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据2017年7月中国计量院官网显示,1980年以来,中国计量院共有74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二、三等奖69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78项。
时间所获奖项项目名称
1985年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建立国家新光度基準和光通量副基準
1987年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雷射波长标準系列
1996年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MN标準测力机
2006年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雷射冷却-铯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準装置研究
2007年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量子化霍尔电阻基準
1988年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碘127在640nm内的15条新超精细结构谱线和碘127稳频640nm雷射器
1991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赛曼雷射拍波干涉仪
1996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智慧型化经纬仪检测系统
1998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JSJ精密水準仪经纬仪综合检验仪及其套用
2000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可倒置抗震高精度标準电池
1985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5MN电液伺服标準测力机
1985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建立国家雷射洛氏和表面洛氏硬度基準
1985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频环形雷射角度感测器及环形雷射测角仪
1985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首批能源基础与管理国家标準的制定与宣贯
1987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标準高温铂电阻温度计和铝、银、金凝固点
1987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高温温标的建立与传递含亮温-波长实验研究、光电比较仪、光电高温计
1987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时间频率基準及其电视网路传递系统
1988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数字功率表标準
1990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精度小型可移式绝对重力仪
1991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连线埠技术研究
1991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雷射功率能量计量测试系列研究
1991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磁性材料自动测量装置的研究
1992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建立超导强磁场测试标準
1992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标準光谱变角反射计
1993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电能计量标準
1993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建立高精度平面标準—雷射光外差平面干涉仪
1995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射频石油含水分析仪和含水仪检定装置
1995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圆光栅用于角度基準的研究(国家角度计量基準的建立)
1996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临界温度射频超导量子干涉仪
1997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非铁磁金属电导率基準
1999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强功率交、直流电能线上综合测试技术
1999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超导约瑟夫森结阵列—伏电压基準
2000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模/数、数/模转换(ADC、DAC)静态测量标準
2001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精度火箭撬试验滑轨工程
2002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建立光纤损耗 /光纤长度和光纤时域反射计(OTDR)检定标準装置的研究
2002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光电比较仪(或高温计)系统非线性测量装置的建立
2003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0伏约瑟夫森结阵电压基準
2004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雷射功率能量计量标準装置与新型雷射测量仪器系列研究
2008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碘稳频532nm光学频率标準
2009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飞秒雷射光学频率梳
2010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小型质谱仪关键技术创新及整机研製
2010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交流高频大电流国家基準的建立
2011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测长方法创新及固体密度基準的建立
2011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危害物质化学成分量测量标準物质研製与套用
2013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直流大电流计量标準研究建立与套用
2014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痕量分析用试剂纯化及检测 关键技术研究与套用
1980年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自动测量基準量块的雷射量块干涉仪
1995年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633nm氦氖雷射空气波长及纳米位移的精确测量
1997年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便携智慧型式立式罐大容量标準测量仪
1998年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整张和单片硅钢磁性自动测量装置
1985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雷射两座标测量仪
1985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石油密度测定和是由密度计换算表
1985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音频电量标準
1985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铝合金硬度与强度换算值
1985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可移式雷射绝对重力仪
1985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圆柱式应力感测器匹配误差的研究
1987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精密电容电桥及标準电容器
1988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用精密库侖滴定法测定容量基準试剂的纯度及标準物质(基準试剂国家基準)
1989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脉冲标準与自动检定装置
1990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基準液体压力计
1990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自动网路参数标準装置
1991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频率稳定度标準及测量系统
1992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八毫米功率标準及校準系统
1992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研究建立300-670K比热容国家基準
1993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BJG-1型薄量块雷射干涉测长仪
1995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光纤折射率分布和几何参数标準测量装置的研究
1995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计算电容绝对测量电阻、电容、电感
1997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高精度雷射功率能量基準
1998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多功能线纹检测系统
1999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30—1000MHz高频场强(弱场)基準
1999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C波段高温热噪声标準
1981年
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
高频电压国家标準(10兆赫 - 3000兆赫)
1982年
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
空气折射率的精确测量

学术期刊

  • 《计量技术》
《计量技术》杂誌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中央级套用技术月刊,创刊于1957年,主要报导计量、测试、检验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研究成果,交流工作经验,指导实践。所设栏目有理论与实验、测量与设备、检定与规程、使用与维修、误差与数据处理等。该刊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6年第二版),被评为中科双效期刊。
  • 《中国计量》
《中国计量》杂誌创刊于1996年1月10日,是国家质检总局主管,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办,计量司进行业务指导的国家级综合性专业期刊。2003年,2005年《中国计量》杂誌连续两届获得了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的殊荣。2015年9月,被评为全国“百强科技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统计源期刊。
  •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主办的期刊,1993年创刊。主要设定质量检验检测、各种测量技术、计量校準、质量控制技术、实验室认可管理等栏目,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全文收录。

国际合作

据2017年7月中国计量院官网显示,中国计量院作为全球十八个国家成员之一,派员担任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参与国际计量组织领导机构的重大决策。与美、俄、英、德、韩、日、澳等10多个国家计量院签署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协定,开展科技合作和人员交流,为开发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服务。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院徽
院徽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英文建成NIM为元素构成,外环为China首字母C。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60周年LOGO
纪年LOGO中,6的左边是一根线纹尺,右边是量子要素,0上的图案是地支,也是中国古代曆法工具。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文化精神

计量人形象:精益求精、求实奉献
计量精神:科学、準确、求实、奉献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方向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段宇宁
副院长兼工会主席
房庆
副院长
吴方迪
副院长
宋淑英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刘强
副院长
滕俊恆

历任领导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前身(局院合一时期)
姓名职务任职时间
李承乾
局长
1955年4月—1959年5月
鞠抗捷
局长
1959年5月—1963年9月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名正式启用后
姓名职务任职时间
李乐山
党委书记、院长兼局长
1965年12月—1976年2月
于华
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
1969年12月
张从周
党委书记
1972年9月
鞠抗捷
院长
1978年11月—1981年4月
王江
院长
1981年4月—1983年5月
白景中
局长兼院长
1983年5月—1985年4月
赵克功
院长
1985年4月—1989年7月
赵克功
院长
1989年7月—1993年11月
潘必卿
院长
1993年11月—2005年1月
童光球
院长
2005年8月—2007年5月
张玉宽
院长
2007年6月—2014年6月
方向
院长
2014年6月—至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