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化学研究方法选论
《植物化学研究方法选论》是 2008-09-01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宋晓凯
基本介绍
- 书名:植物化学研究方法选论
- 作者:宋晓凯
- ISBN:9787122030733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图书信息
作 者: 宋晓凯 着 丛 书 名: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2030733出版时间:2008-09-01版 次:1页 数:181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 > 科学与自然 > 生物科学
内容简介
《植物化学研究方法选论》针对当前国内外天然产物研究开发领域的现状,从植物资源化学的角度入手,藉助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研究的必然联繫,并结合现代天然药物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新技术,以及大量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实例,阐述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综合运用植物分类学、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理论与技术开展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测定(结构修饰或半合成)、理化常数测定、製备工艺、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临床样品的提供、中试生产等研究工作的具体方法,以达到帮助读者解决科研工作和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目的。
《植物化学研究方法选论》为药学、植物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科研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学校药学、製药工程等相关专业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
作者简介
宋晓凯,药学博士,教授。1958年12月出生,男,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中共党员。2008.10到淮海工学院工作,现任化学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7月毕业于瀋阳药科大学药学系药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2月于陕西师範大学化学系有机分析专业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1月于瀋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晋升教授。2005年,受天津市教委公费派遣,赴英国女王大学药学院进行访问合作研究。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任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天津理工大学药物化学学科带头人。现已培养六届硕士研究生。学术兼职:中国药学会药物生物技术理事会第一届理事至今。中国药学会会员。中国药学会天津分会第六届中药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医药科技顾问。天津市科委科技计画项目评审专家。天津市政府决策谘询专家委员。国家科学技术网专家成员。
·查看全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植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1.1.2 我国植物化学研究开发领域的概况
1.1.3 植物化学衍生学科
1.2 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研究
1.2.1 植物的新陈代谢及其产物
1.2.2 植物中有效成分、辅成分和无效成分
1.2.3 药用植物中化学成分预试验
1.3 药用植物中化学成分提取和分离方法
1.3.1 药用植物原料的乾燥程度
1.3.2 粉碎度
1.3.3 萃取方法
1.4 植物化学成分结构研究
1.4.1 化学成分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式
1.4.2 化学成分绝对构型测定方法
第2章 现代工业化技术在植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套用
2.1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
2.1.1 大孔吸附树脂的性质及分离原理
2.1.2 大孔吸附树脂的极性
2.1.3 大孔吸附树脂的型号
2.1.4 大孔吸附树脂的优点
2.1.5 大孔吸附树脂中有机溶剂残留物的检测
2.1.6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中的影响因素
2.1.7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及再生
2.1.8 树脂组合最佳化技术实现类化合物组分的分离製备
2.1.9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套用实例
2.2 罐组逆流提取技术
2.2.1 罐组逆流提取技术基本原理
2.2.2 罐组逆流提取技术的特点
2.2.3 影响因素
2.2.4 罐组逆流提取设备
2.2.5 罐组逆流提取技术套用实例介绍
2.3 药用植物提取过程中的酶解技术
2.3.1 药用植物提取过程中的酶解技术的原理
2.3.2 酶解技术的优点及不足
2.3.3 酶解技术的影响因素和最佳化
2.3.4 药用植物提取过程中的酶解技术套用实例
2.4 膜分离技术
2.4.1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
2.4.2 膜分离技术的套用
2.4.3 药用植物提取过程中的膜蒸馏浓缩技术…
2.4.4 膜蒸馏所用膜材料
2.4.5 膜蒸馏的套用比较
2.4.6 药用植物提取过程中的膜蒸馏浓缩技术套用实例
2.5 超临界膜流体萃取技术
2.5.1 超临界膜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
2.5.2 中药超临界CO2萃取的几个影响因素
2.5.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2.5.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套用
2.5.5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草药除杂及提取物精製中的套用
2.5.6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套用局限性
2.5.7 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2.6微波辅助萃取技术
2.6.1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的原理
2.6.2 影响微波萃取效率的因素
2.6.3 微波萃取技术的共同特点
2.6.4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套用实例
2.7 超音波提取技术
2.7.1超音波提取技术的原理
2.7.2 超音波提取技术套用实例
第3章 色谱及结晶技术在植物化学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套用
3.1 薄层色谱技术与套用
311吸附色谱60
312分配色谱62
313薄层色谱技术套用实例63
32柱色谱技术与套用66
321柱色谱的分离原理和流出曲线66
322柱色谱技术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中的套用68
33吸附柱色谱技术68
331吸附柱色谱的基本原理68
332吸附柱色谱的操作技术69
34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与套用71
341製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概述72
342製备型HPLC与分析型HPLC区别73
343製备型HPLC分类74
344影响製备型HPLC分离纯化的因素74
345流动相对色谱柱的损害因素75
346样品对色谱柱的损害因素76
347色谱柱固定相的化学变化76
348高效液相色谱柱的保养77
35结晶和重结晶技术与套用78
351结晶78
352重结晶与分步结晶81
353结晶纯度的判断81
第4章化学方法在植物成分结构研究中的套用83
41常用的化学方法83
411锌粉蒸馏及硷裂解反应83
412霍夫曼降解反应84
413脱氢反应85
414氧化反应85
415还原反应86
416水解反应87
417官能团的保护88
42常用的化学方法在植物成分研究中的套用89
421苷键裂解(酸/硷/酶水解反应)89
422香豆素的硷水解反应89
423缩合反应在黄酮衍生物合成中的套用90
第5章中药化学对照品的製备工艺及质量控制92
51中药化学对照品的分类及相关概念92
511按检验要求分类93
512按级别分类93
52天然药物对照品的要求93
53天然药物对照品的製备及应注意的问题93
531原料的选择93
532几种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提取94
533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精製实例94
54天然药物对照品的标化98
541纯度分析的含义与内容98
542纯度分析主要採用的方法98
543纯度分析方法的选择及综合运用99
55天然药物对照品的结构鉴定100
551物理常数的测定及元素分析100
552光谱分析100
56天然药物的质量控制102
561性状鉴别102
562内在质量标準104
563植物药标準化105
第6章基于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发现先导物107
61从植物化学成分中发现先导化合物107
611植物活性成分研究的现状107
612从植物药中筛选先导化合物的策略108
62天然产物中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方法及构效关係112
621化学法112
622生物转化法112
623组合化学方法114
624紫杉醇的化学结构修饰方法及构效关係115
625川芎嗪的化学结构修饰方法及构效关係116
第7章天然药物研究的GLP规範119
71GLP有关内容119
711中药製备工艺120
712中药质量标準126
713稳定性131
72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133
721提取工艺研究133
722分离、纯化、浓缩与乾燥工艺研究134
723製剂成型性研究135
724中试工艺研究135
第8章中药标準提取物138
81中药标準提取物的含义及特点138
811中药标準提取物的含义138
812中药标準提取物的特点140
82中药标準提取物的製备141
821质量标準142
822分析检测技术144
第9章天然药物研究开发实例146
91青蒿素研究开发实例146
92喜树硷研究开发实例146
921高喜树硷的优点147
922hCPT的合成方法149
93小白菊内酯研究开发实例149
931观光木化学成分的系统性研究150
932观光木中各萃取部位的体外抑瘤实验研究151
933观光木中几种主要化学成分的体外抑瘤实验研究152
934木香烯内酯的体内抑瘤实验研究153
935小白菊内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153
第10章植物化学方法学与中药产业现代化156
101国际创新药物研究呈现新趋势156
1011药物作用新靶标的发现156
1012新的筛选模型和筛选技术的研究162
1013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药物分子设计162
102我国创新药物研究的意义和方向164
1021更新观念,用创新思维改革传统天然药物研究模式164
1022重要中草药中生物活性成分研究165
1023已知结构重要天然产物的结构改造,类似物合成和活性研究166
1024代表性常用中药及其複方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研究167
103中国将启动药物创新体系,从天然药库中筛选开发特效药167
104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关键科技问题167
1041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167
1042我国中药产业化的现状169
1043实现中药产业化的对策172
1044加强中药技术创新,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173
105有关中药质量标準中杂质的安全性评价问题175
1051原料药的杂质控制指标175
1052製剂的杂质控制指标175
1053残留溶剂175
1054检测方法176
106植物化学方法学在中药产业现代化中的套用实例176
参考文献179
前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对生活与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世界药品市场对植物药的需求日益扩大。当前,植物药在国际市场上被不断看好,特别是日本、欧洲各国、美国已出现了採用新学科、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植物药开发的研究思路,并形成各自特点的方法,在製剂、质量控制等方面有些已走到我国的前面,甚至开始在我国申请专利,对我国中药产业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也对我国中药科技提出了新的课题。
目前,我国在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方面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有些研究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然而,我国的中药生产还处于从经验开发到工程化生产的过渡阶段,中药生产在工艺方法和生产技术上与先进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由此可见,我国中药生产现代化是中国中药产业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国土地辽阔,天然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天然植物,种类多、分布广,对它们的提取分离技术、组分结构与生理活性关係的研究以及对药用植物的综合利用是我国中药科技界非常感兴趣的课题,更是提高我国医药科技实力、实现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需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植物化学研究方法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