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村(湖北省通山县闯王镇宝石村)
一条蜿蜒的小河从九宫山上潺潺流下,恰将一村划成南北两岸。因铺满河床的鹅卵石若宝石般润泽,这河便被称为“宝石河”,这村则被名为“宝石村”。明清时,村民就地取材,将这“宝石”铺路筑墙、修屋造堰,成就了今天“楚天第一古民居群”的称号。
2019年1月,宝石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宝石村
- 所属地区:湖北通山县
- 荣誉称号:楚天第一古民居群
- 建筑风格:明清居民建筑风格
村情简介
一条蜿蜒的小河从九宫山上潺潺流下,恰将一村划成南北两岸。因铺满河床的鹅卵石若宝石般润泽,这河便被称为“宝石河”,这村则被名为“宝石村”。明清时,村民就地取材,将这“宝石”铺路筑墙、修屋造堰,成就了今天“楚天第一古民居群”的称号。
宝石村,地处湖北省通山县闯王镇,村内居民多为舒姓。明朝洪武年间,舒氏先祖到此开基立业,明朝末期极盛时有千户之多。92岁的舒章晚,曾是宝石村的支书,熟知村子的历史和掌故,是村里的“活化石”;民俗爱好者舒上早,喜欢收集关于宝石村的文字。一“早”一“晚”,用笔用心记录着宝石村点点滴滴的人和事。
据说,宝石村入朝为官者众,舒氏族谱记载,村内居八品以上的官员达百人之多,更有不少名闻京城的“讼师、医师、戏师”,可谓人杰地灵。
宝石河的南岸,曾是一条热闹的商业街,富商云集,是鄂赣两省的贸易集散地,民国时期有“小汉口”之称。如今,商街早已没了昔日的风光,墙面斑驳,栅栏稀疏,仿佛一位容颜老去的歌姬,看着村落的世事变迁。明万曆十一年,宝石村时年21岁的舒宏绪考中进士,后任吏科给事中,是皇帝派驻吏部的稽查官。虽只有五品,却能直接向皇上奏报言事。他忠于职责,谨执操守,以“弹劾权戚,直声着于当时”,颇受朝廷器重,天启皇帝因此御赐牌楼,上书“天垣补衮”四个大字,这牌楼至今矗立在南岸的西侧。
北岸的房屋,多半比较“豪华”,安飞龙檐、贴六角形花砖,雕樑画栋、精雕细镂,可偏偏舒宏绪居住的那间,青砖黛瓦,矮小逼仄,极其简朴,难以想像这是当年一代重臣的居室。
要论古民居里最豪华、最讲究的,非“千总居”莫属。房屋并排两栋,互相连通,占地近300平方米。厢房、楼室均为木雕格扇,梁枋雕刻众多,有文形容其“台阁留丹,堂皇富丽,楹梁镂麒狮,彩绘翔龙翥凤,架设飞檐斗拱”。屋主舒世芳曾是六品武官,家里亦官亦商,有不少田产和当铺。可惜其孙自幼恃宠放蕩,没多久就败光了家产,自己也沦为乞丐。
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阡陌小巷里,一段段残垣断壁,默然伫立,似乎在思索着过往的人事浮沉;一扇扇旧式木门,吱吱呀呀,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海桑田。细细品味远古图腾的流风余韵,把玩门楣上依稀可辨的风蚀遗蹟,不禁感叹岁月流淌,韶华易逝。傍晚,天空飘起小雨,蹒跚学步的儿童拉着母亲的手,踩进路面的小水湾,不远处,一位太婆颤巍巍地择着菜。即将入夜的宝石村,静谧而祥和。
温馨贴士
怎幺去:从武汉出发,可乘高铁至鹹宁,再乘汽车经通山城区到宝石村,车程一般在两小时左右。
吃什幺:大畈麻饼、杨芳酱油、横石豆腐、通山粑坨、九宫云雾茶、黄沙苦荞酒等。
玩什幺:九宫山、王氏老屋、大夫第、隐水洞地质公园、银河谷景区漂流等。
地理位置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宝石村(湖北省通山县闯王镇宝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