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画‘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安徽省和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选拔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範基地。

学校创建于1945年,时名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7年,迁址淮南,更名为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1949年,更名为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1955年,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71年,採矿和煤田地质学科专业整建制回迁淮南,与淮南煤矿学校合併组建淮南煤炭学院。1981年,学校更名为淮南矿业学院。1993年,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併入学校。1997年,学校更名为淮南工业学院。1998年,学校由煤炭工业部划转安徽省人民政府管理。2000年,淮南化学工程学校併入学校。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

截至2018年4月,学校占地近3200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共有教职工近2000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设有研究生院和17个学院(部);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6个本科专业。

基本介绍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8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8个
  • 主管部门:安徽省
  • 学校官网:http://www.aust.edu.cn
  • 中文名:安徽理工大学
  • 外文名: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简称:AUST
  • 创办时间:1945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理工
  • 属性: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 
    安徽省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2014年)
    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2013年)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实施高校(2011年)
    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2018)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郭永存
    校长:袁亮
  • 专职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
  • 本科专业:76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
  • 院系设定: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学院、能源与安全学院、地球与环境学院等
  • 校训:团结、奋进、博学、奉献
  • 校歌:《大学无疆》
  • 校庆日:5月18日
  •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 院校代码:10361
  • 主要奖项: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
    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2016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2年)

历史沿革

1945年,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创建。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
1947年,迁址淮南,更名为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1949年,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1955年,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
1958年,合肥矿业学院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
1971年,採矿和煤田地质学科专业整建制回迁淮南,与淮南煤矿学校合併组建淮南煤炭学院。
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学校更名为淮南矿业学院。同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993年,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併入学校。
1997年,学校更名为淮南工业学院。
1998年,学校由煤炭工业部划转安徽省人民政府管理。
2000年,淮南化学工程学校併入学校。
2002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
2011年9月,安徽理工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高校。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3年,安徽理工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4年6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复函安徽省人民政府,就安徽省人民政府致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商请共建安徽理工大学达成一致意见,双方一致同意省部共建安徽理工大学。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月,科技部、安徽人民政府联合下发通知,正式批准安徽理工大学建设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回响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9年4月,安徽理工大学与淮南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协定。5月,学校与芜湖市政府签署合作协定,推动双方共同构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体系,市校双方共建一所芜湖市属医院。
学校剪影学校剪影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4月,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7个学院(部),开办76个本科专业。
学院(部)专业名称
地球与环境学院
地质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能源与安全学院
採矿工程、安全工程、交通工程、消防工程
土木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建筑学(五年)、建筑环境与能源套用工程、工程管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风景园林、工程造价、道路桥樑与渡河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化学工程学院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套用化学、製药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矿物加工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複合材料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技术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智慧型控制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软体工程
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
工程力学、套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数学与套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套用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外国语学院
英语(翻译、外贸方向)、日语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动画、社会工作、网路与新媒体
测绘学院
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
经济与管理学院
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行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财务管理、会计学
医学院
临床医学(五年)、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预防医学(五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体育部
-------------

学科建设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
截止2019年2月,学校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6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获批2个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榜上有名,其中6个学科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学校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地矿、爆破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门类授权时间
802
机械工程
工学
2018年3月
814
土木工程
工学
2011年3月
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工学
2018年3月
819
矿业工程
工学
2011年3月
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学
2018年3月
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工学
2011年8月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
代码学科名称所属一级学科所属门类授权时间
080201
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工程
工学
2018年3月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工程
工学
2018年3月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工程
工学
2018年3月
080204
车辆工程
机械工程
工学
2018年3月
081401
岩土工程
土木工程
工学
2011年3月
081402
结构工程
土木工程
工学
2011年3月
081403
市政工程
土木工程
工学
2011年3月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土木工程
工学
2011年3月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土木工程
工学
2011年3月
081406
桥樑与隧道工程
土木工程
工学
2011年3月
0814Z1
爆破理论与技术
土木工程
工学
2013年自设
0814Z2
地下空间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工学
2014年自设
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工学
2018年3月
081802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工学
2018年3月
081803
地质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工学
2006年1月
0818Z1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工学
2018年3月
0818Z2
环境地质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工学
2018年3月
081901
採矿工程
矿业工程
工学
2006年1月
081902
矿物加工工程
矿业工程
工学
2011年3月
0819Z1
矿业管理工程
矿业工程
工学
2011年自设
0819Z2
矿山机电工程
矿业工程
工学
2011年自设
0819Z3
地下工程
矿业工程
工学
2016年自设
083001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学
2018年3月
083002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学
2003年9月
083700
安全科学与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工学
2011年8月
0837Z1
信息安全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工学
2016年自设
0837Z2
职业健康安全
安全科学与工程
工学
2016年自设
99J2
交通工程
交叉学科(矿业、安全、土木)
工学
2016年自设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门类授权时间
0701
数学
理学
2018年3月
0801
力学
工学
2018年3月
0802
机械工程
工学
2006年1月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2018年3月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工学
2011年3月
0808
电气工程
工学
2011年3月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工学
2018年3月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工学
2011年3月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2011年3月
0813
建筑学
工学
2018年3月
0814
土木工程
工学
2006年1月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
工学
2018年3月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工学
2006年1月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工学
2006年1月
0819
矿业工程
工学
2006年1月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学
2018年3月
0835
软体工程
工学
2011年8月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工学
2011年8月
1001
基础医学
医学
2018年3月
1002
临床医学
医学
2015年12月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
2006年1月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科代码学科名称所属一级学科门类授权时间
070101
基础数学
数学
理学
2018年3月
070102
计算数学
理学
2018年3月
070103
机率论与数理统计
理学
2018年3月
070104
套用数学
理学
2006年1月
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
理学
2018年3月
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力学
工学
2018年3月
080102
固体力学
工学
2018年3月
080103
流体力学
工学
2018年3月
080104
工程力学
工学
2000年12月
080201
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工程
工学
1998年6月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工学
2006年1月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工学
1984年1月
080204
车辆工程
工学
2006年1月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2018年3月
080502
材料学
工学
2018年3月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工学
2018年3月
080701
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
工程热物理
工学
2011年3月
080702
热能工程
工学
2006年1月
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
工学
2011年3月
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
工学
2006年1月
080705
製冷及低温工程
工学
2011年3月
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
工学
2011年3月
080801
电机与电器
电气工程
工学
2011年3月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工学
2011年3月
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工学
2011年3月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工学
1998年6月
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工学
2011年3月
080901
物理电子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工学
2018年3月
080902
电路与系统
工学
2006年1月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工学
2018年3月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工学
2018年3月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工学
2003年9月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工学
2011年3月
081103
系统工程
工学
2011年3月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
工学
2011年3月
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工学
2011年3月
0811Z1
光电系统与控制
工学
2013年自设
081202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2011年3月
081203
计算机套用技术
工学
2000年12月
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学
工学
2018年3月
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工学
2018年3月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
(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工学
2018年3月
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
工学
2018年3月
081401
岩土工程
土木工程
工学
1984年1月
081402
结构工程
工学
1998年6月
081403
市政工程
工学
2006年1月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工学
2006年1月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工学
2006年1月
081406
桥樑与隧道工程
工学
2006年1月
0814Z1
爆破理论与技术
工学
2013年自设
0814Z2
地下空间科学与工程
工学
2014年自设
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工学
2003年9月
081602
摄影测量与遥感
工学
2018年3月
081603
地图製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工学
2006年1月
081701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工学
2006年1月
081702
化学工艺
工学
1998年6月
081703
生物化工
工学
2006年1月
081704
套用化学
工学
1996年9月
081705
工业催化
工学
2006年1月
0817Z1
材料化学工程
工学
2011年自设
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工学
2006年1月
081802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工学
2006年1月
081803
地质工程
工学
1981年11月
0818Z1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工学
2011年自设
0818Z2
环境地质
工学
2016年自设
081901
採矿工程
矿业工程
工学
1984年1月
081902
矿物加工工程
工学
1996年9月
0819Z1
矿业管理工程
工学
2011年自设
0819Z2
矿山机电工程
工学
2011年自设
0819Z3
地下工程
工学
2016年自设
083001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学
2006年1月
083002
环境工程
工学
2000年12月
083500
软体工程
软体工程
工学
2011年8月
083700
安全科学与工程
安全科学
与工程
工学
2011年8月
0837Z1
信息安全工程
工学
2016年自设
0837Z2
职业健康安全
工学
2016年自设
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基础医学
医学
2018年3月
100102
免疫学
医学
2006年1月
100103
病原生物学
医学
2000年12月
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医学
2018年3月
100105
法医学
医学
2018年3月
100106
放射医学
医学
2018年3月
100107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医学
2018年3月
100201
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
呼吸系病、消化系病、
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临床医学
医学
2015年12月
100202
儿科学
医学
2015年12月
100203
老年医学
医学
2015年12月
100204
神经病学
医学
2015年12月
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医学
2015年12月
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医学
2015年12月
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医学
2015年12月
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医学
2015年12月
100209
护理学
医学
2015年12月
100210
外科学(含:普外、骨外、
泌尿外、胸心外、神外、
整形、烧伤、野战外)
医学
2015年12月
100211
妇产科学
医学
2015年12月
100212
眼科学
医学
2015年12月
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
医学
2015年12月
100214
肿瘤学
医学
2015年12月
1002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医学
2015年12月
100216
运动医学
医学
2015年12月
100217
麻醉学
医学
2015年12月
100218
急诊医学
医学
2015年12月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
2003年9月
1201Z1
公共管理与城市文化
管理学
2016年自设
1201Z2
国际电子商务语言与文化
管理学
2016年自设
1201Z3
公共管理与国家治理
管理学
2016年自设
99J1
化工安全
交叉学科(化工、安全、土木)
工学
2016年自设
99J2
交通工程
交叉学科(矿业、安全、土木)
工学
2016年自设
99J3
智慧型製造工程
交叉学科(机械、电气、控制、计算机)
工学
2018年自设
省级重点学科名单
学科代码学科名称所属一级学科类别
0819
矿业工程(一级学科)
安徽省重中之重学科
安徽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
A类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安徽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气工程
B类
081401
岩土工程
土木工程
B类
081803
地质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B类
081704
套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B类
081901
採矿工程
矿业工程
B类
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
矿业工程
B类
083002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B类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职工近2000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1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6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3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2人。学校还有一支由400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双聘院士11人,海外院士1人。拥有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重大项目团队3个、重点项目人才团队2个。(数据截止2019年2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袁亮
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汪旭光、彭苏萍、洪伯潜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孟祥瑞、杨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徐颖、李栋伟、黄友锐、王磊、殷志祥、赵光明
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重大项目团队:智慧型矿山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煤地球化学
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重点项目团队:城市地下工程理论与技术、能源洁净转化催化材料
国家级教学名师:程桦
省级教学名师:昝连生、刘泽功、宫能平、颜事龙、徐国财、周孟然、殷志祥、马芹永、何杰、李敬兆、涂敏、张东速、刘银、高良敏、徐颖、梅仁彪、方贤文、张平松、荀守奎
省级教坛新秀:林雨、刘健、石建军、葛斌、孙侠、刘琳琳、徐辉、杨科、陈珍萍、胡兴文、杨忠连、于水娟、丁国新、白雪、李永梅、吴静、赵佰亭、詹倩、杨超宇、丁永红、朱俊奇、张双双、范廷玉
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级别教学团队名称
国家级教学团队
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
採矿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计算机网路教学团队
药学专业教学团队
矿物材料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地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7月,学校拥有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2016年获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
2018年3月,《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安全工程、採矿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测绘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採矿工程、安全工程、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土木工程、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画、通信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环境工程、卓越管理人才教育培养计画、化学工程与工艺、自动化、测绘工程、工程力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採矿工程、地质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複合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预防医学、工程力学、物联网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安全工程、採矿工程、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建筑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程力学、地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信息安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省级示範实验实训中心:电工电子省级开放实训基地、临床护理省级技能实训中心、化学省级示範实验实训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省级示範实验实训中心、电气工程省级示範实验实训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範中心:机械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综合套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井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採矿类複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卓越工程师计画、地军两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精品课程:通风安全学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走近创造学
国家级大规模线上开放课程:走近创造学
学校剪影学校剪影
省级精品课程:通风安全学、爆破工程、电磁波与电磁场、公共关係学、彙编语言、流体力学、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火工品设计原理、材料力学、计算机网路、起爆器材、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高分子化学、土力学、电路理论、土质学与土力学、模拟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医学免疫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理论力学、地质学基础、有机化学、高等数学、工科化学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计算机基础、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电力电子技术、环境化学、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发展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人体寄生虫学、工程训练、矿山岩石力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自动控制原理
省级大规模线上开放课程:桥樑施工与组织管理、大学英语写作选讲、消防工程学、化工原理、计算机网路
  • 教学成果
省级教学成果奖
项目名称获奖等级获奖年份
高等学校课程考试质量评估的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2010年
改革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人才
一等奖
2010年
理工科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模式研究
二等奖
2010年
以工为主型多科性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改革
二等奖
2010年
医学创新性科研素质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三等奖
2010年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要素及整合的探索
三等奖
2010年
科学规划、 精心组织, 持续深入地开展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特等奖
2012年
国家级採矿类複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2012年
複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2012年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等奖
2012年
高校学生计算机实际套用能力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二等奖
2012年
採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二等奖
2012年
创新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二等奖
2012年
多媒体网路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样化教学模式和多元评价体系
二等奖
2012年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二等奖
2012年
医学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与实践
三等奖
2012年
新世纪工科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三等奖
2012年
材料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及创新
三等奖
2012年
改革与创新素质教育,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2013年
高校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二等奖
2013年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和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二等奖
2013年
基于战略新兴产业下的学科专业设定与调整最佳化研究
二等奖
2013年
结合电气实训装置的研究与开发,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二等奖
2013年
大学计算机分级分类教学改革与实践
二等奖
2013年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等奖
2013年
工科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三等奖
2013年
学分制下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的探索与研究
三等奖
2013年
工程结构荷载与设计方法教材建设与实践
三等奖
2013年
学生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三等奖
2013年
医学检验专业四年制本科生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三等奖
2013年
PBL教学法在创新《科研训练》等课程教学模式中的研究与实践
三等奖
2013年
工科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
三等奖
2013年
地军两用複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特等奖
2015年
採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
特等奖
2015年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研究——基于网路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一等奖
2015年
高等数学和新课标下中学数学的脱节与衔接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二等奖
2015年
机械工程专业“卓越计画”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二等奖
2015年
土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与实践
二等奖
2015年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二等奖
2015年
工科高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二等奖
2015年
面向卓越计画与创新型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学与实践体系构建和探索
二等奖
2015年
机电教改实验班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三等奖
2015年
工商管理课程网路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三等奖
2015年
工科数学类专业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的整合教学
三等奖
2015年
不同专业淮南地区地质实习的共性和差异性研究
三等奖
2015年
弹性力学课程内容的最佳化设计
三等奖
2015年
建立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三等奖
2015年
基于学分制条件下的双导师制教学研究
三等奖
2015年
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法提高医学基础课理论教学效果的研究
三等奖
2015年
以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技能
三等奖
2015年
教赛协同,提高工程训练教学水平
三等奖
2015年
以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等奖
2016年
数学建模竞赛融入本科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二等奖
2016年
以结构设计竞赛为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二等奖
2016年
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画大赛为平台培养安全工程大学生创业能力
二等奖
2016年
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为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等奖
2016年
全国电子商务三创赛在大学生实践教学及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套用研究
二等奖
2016年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套用
三等奖
2016年
以科技竞赛为契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三等奖
2016年
以周培源力学竞赛为契机将力学建模融入工科基础力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三等奖
2016年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共建)以及教育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省部级研究创新平台28个,拥有校级科研平台45个。
2019年2月18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批中国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建设。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煤炭安全精準开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回响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校剪影学校剪影
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现代矿业工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煤矿安全高效开採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矿山建设工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煤与瓦斯共采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矿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山安全高效开採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矿山机电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院士工作站: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彭苏萍院士工作站)
校级科研平台:矿压研究所、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土测绘与空间信息研究所、工程勘察检测中心、冻土研究所、製冷技术套用研究所、土木工程计算中心、提升运输机械研究所、爆破技术与器材研究所、岩土锚固与注浆技术研究室、高压水射流研究所、矿物加工利用研究所、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及利用研究所、辐射技术研究所、机械製造及数控技术研究所、工业矿渣综合利用研究所、机电套用技术研究所、计算机套用研究所、套用力学研究所、化学工程研究所、道路工程研究所、环境化工研究所、混凝土材料研究所、矿山机械研究所、新材料新工艺研究所、导航定位技术套用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煤炭经济研究所、感染性疾病研究所、生殖医学研究所、救扶医学研究所、消化病研究所、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所、煤田矿井地质研究所、地下工程结构研究所、特殊开採研究所、煤矿电气自动化研究所、灰化学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所、矿山工程力学与支护技术研究所、眼科研究所、司法鉴定所、干细胞研究中心、楚淮文化研究所、建筑结构研究所

研究成果

“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画、“863计画”、“973计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9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17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7项。
学校剪影学校剪影
“十二五”以来至2017年7月,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800余项,其中 “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画、国家重点研发计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0余项,科研到校经费超5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获教育部、安徽省及国家行业协会等科技成果奖励16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400余件。
部分科研成果获奖
项目名称获奖类别获奖年份
我国东部煤矿深井巷道鬆软围岩失稳安全控制关键技术与套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
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9
複杂条件下破碎围岩巷道深浅支撑层控制技术研究与套用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4
煤炭企业ERP理论及套用技术研究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0
综放开採三维矿压场研究及控制技术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
2008
部分科研项目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
国家科技支撑计画
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快速留巷Y型通风煤气共采研
究——沿空留巷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研究
国家科技支撑计画
岩巷机械化安全高效快速掘进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支撑计画
揭煤快速消突技术研究-井巷揭煤深孔鬆动爆破增透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支撑计画
顶底板穿层钻孔预抽瓦斯防突成套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支撑计画
矿井深部开採安全保障技术谘询
国家科技支撑计画
沿空留巷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研究
国家科技支撑计画
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快速留巷Y型通风煤气共采研究—沿空留巷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研究
国家科技支撑计画
矿井深部开採安全保障技术及装备开发-岩巷机械化安全高效开採技术与装备
国家科技支撑计画
高瓦斯突出煤层群安全高效协调开採关键技术研究与套用
国家科技支撑计画
鬆软低透气性突出煤层群首采关键层开採安全技术经济综合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深部近距离煤层群卸压开採应力场演化效应与致灾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强动载荷作用下高应力巷道围岩损伤效应与层裂结构失稳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岩石冲击断裂过程无格线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超千米深回採巷道热力作用下围岩失稳及锚固耦合效应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混凝土材料损伤演化方程、含损伤动态本构关係及其抗侵彻破坏机理的多尺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深井突出煤层深孔聚能造缝固粒射流增透消突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玻璃钢锚桿在煤层中锚固失效特徵与锚固界面应力传递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深井分区破裂围岩在爆炸荷载下的含损伤动态本构模型及应力波传播规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高地应力低透气性煤体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态损伤演化及增透机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深井采场覆岩破裂与冲击地压孕育机制及预警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采动应力与瓦斯压力耦合效应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动力扰动下深部高应力硬岩岩爆发生机理及无单元法数值仿真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煤巷掘进诱发含瓦斯煤岩体弱面层溃蹦演化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高瓦斯採煤工作面锚桿支护巷道二次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控制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采动扰动条件下煤层底板隔水层渗流效应及突水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煤层底板断层突水的水-岩力学理论与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低渗透性富含瓦斯煤层群卸压煤气共采固气耦合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低透气性高瓦斯突出煤层预抽与湿润耦合防突作用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突出煤层"包体"效应及对煤与瓦斯动力灾害的控制作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煤炭绝热低温氧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0国际採矿论坛—面向21世纪的矿山安全高效开採”国际会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深孔预裂爆破渗透演化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西部生态脆弱矿区每层开採水资源破坏的力学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深井大断面沿空留巷底鼓动态演化机理及其分类防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急倾斜厚煤层综采工作面采动围岩破坏演化规律与成灾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深部複杂应力下巷道锚网支护失效机制及控制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Y型通风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及覆岩运动影响的力学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冲击动载作用下岩石断裂过程分析的无格线法数值实验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富含瓦斯煤扩容阶段物理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超挖锚注回填控制深部岩巷底臌的时间效应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爆破扰动下高瓦斯低透气性煤体的动态损伤本构关係及应力波传播特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分子筛型多孔磷酸镍在膨胀阻燃体系中的套用及其协效阻燃机理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动静荷载作用下富含瓦斯煤岩扰动破裂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爆轰驱动膨胀介质作用下低透气性煤层强化增透与参数反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水力压裂诱导含瓦斯煤体动态损伤与瓦斯运移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层状岩石水-力耦合破坏机理与承压渗透特性研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基于热分析技术的典型固体可燃物自燃特性研究及套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大气压低功率微波电浆射流的电离机制及形貌配置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集成学习的联合去噪去马赛克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相长干扰的煤矿井下物联网感知层时间同步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通用特徵基函式法的电大複杂目标宽频电磁散射特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开放光路调製LED宽频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定量探测大气NO3自由基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业务感知的矿山物联网自治QoS保障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煤矿井下物联网感知层可控模型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光纤感测煤矿瓦斯的光谱域白光干涉解调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多智慧型体技术的虚拟煤矿安全行为建模及仿真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微波SPP放电激励SWP及其射频CCP混合放电的粒子模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分子信标DNA计算的微纳型PID控制器模型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大型海上风电场分散式直流输电接入电网的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可调谐半导体雷射光谱技术的煤矿瓦斯预警模型研究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底,安徽理工大学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到482.30万册,其中纸质书刊158.99万册,电子资源323.31万册/件。图书馆拥有安徽高校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煤炭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文献检索平台、EDS学术资源发现系统、CNKI本地镜像、万方数据本地镜像、万方学术视频镜像、中国国家标準资料库、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学术搜寻、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超星名师讲坛、方略学科导航系统、Apabi高校教参书资源库、机械工业出版社实训教学专题视频库、煤炭数字图书馆/安全生产数字图书馆、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国泰安资料库、国研网资料库、ADKS网上报告厅、安徽理工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e线图情、安徽省文化数字资源共享工程、就业培训资料库、汉斯出版社开源中文期刊、“书香江淮”电子图书、博看电子期刊阅览室、“碧虚网”企业内刊资料库、银符线上考试模拟题库、FiF外语学习资源库、时夕乐考网、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物竞化学品资料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田田网、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等中文数字资源;拥有安徽高校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煤炭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文献检索平台、EDS学术资源发现系统、Web of Science(SCIE,2007-Present)、EI工程索引、Elsevier 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2007-)、Wiley 电子期刊、IEEE/IET电子图书馆(IEL)、ACS(美国化学会)电子期刊、RSC(英国皇家化学会)电子期刊、ASME(美国机械工程学会)电子期刊(2000-)、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电子期刊、IOP(英国皇家物理学会)电子期刊、PQDT学位论文全文库(2012-)电子期刊、EBSCO资料库 、Springer-Link电子期刊、MetaPress电子期刊、WSN(世界科学出版社)电子期刊、Emerald电子期刊、优阅数字图书馆、netLibrary电子书、NSTL外文期刊及资料库、NSTL外文回溯期刊全文资料库、Socolar开放获取资源平台、INTECH STM开放获取资源、美国科研出版社OA电子期刊、开放存取资源图书馆、上海世图国外科技期刊、STN国际在线上检索系统等外文数字资源。
学校剪影学校剪影
图书馆风貌图书馆风貌
  • 学术期刊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理工大学主办的以刊登理、工、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套用为主的自然科学类期刊。主要栏目有地质工程、环境工程、测绘工程、採矿工程、安全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製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科学、医学等。被中国《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俄罗斯《文摘杂誌》、美国《化学文摘(网路版)》、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美国《ProQuest 资料库》等收录,被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馆藏。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校剪影学校剪影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99年,是由安徽理工大学主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CAJCED)、《万方数据——数位化期刊信息资料库》、《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资料库》(CEPS)、《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龙源期刊网、《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等收录。
《矿业科学技术》
《矿业科学技术》是安徽理工大学创办的第一份矿业工程技术方面的具学术性、技术性、套用性的综合科技类出版物。主要刊载煤田地质与勘探、资源与环境工程、测绘工程、土木工程、矿井建设与工民建、资源管理与开发工程、採矿工程、矿山通风与安全、矿山机械工艺与设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自动化、选煤与煤质管理、材料科学、爆破器材与技术、煤化工及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论文。被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馆藏,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期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校徽
校徽确定时间为2002年。
校徽校徽
Miner Pick(矿工用的镐)既反映了安徽理工大学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和特色学科,又象徵着安徽理工大学全校师生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勤恳务实、刻苦奋进的开拓精神。安徽理工大学已从相对单一的矿业学院逐步发展成工、理、医、管、文、经、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面貌和学科结构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半个多世纪以来所形成的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应该是一脉相传,生生不息。
Key(钥匙)既寓意打开智慧大门和知识宝库的工具,也代指学习思考的方法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淮南煤炭学院发展为安徽理工大学,相信不仅仅是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科研理念的更新和变化。在安徽理工大学“以人为本”办学理念指导下,教学科研工作将更注重和提倡学习思考的方法论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锻鍊形成,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套用型、複合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校徽颜色为蓝色,蓝色既是科技的象徵,也是理性的色彩,视觉鲜明,国际化特徵明确,同时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并且具有很好的空间感和扩张性。色彩严谨、庄重,能充分的表现出安徽理工大学规範、求实的治学态度。此蓝色技术感较强,整体表现为理性、冷静和凝鍊。
  • 校旗
学校校旗分为蓝旗和红旗2种,蓝旗为主旗,红旗为副旗。旗帜长宽比例为3:2,中央均印有学校校徽与学校中英文名称。主副旗同时使用时,主旗在左,副旗在右。

精神文化

  • 校训
团结、奋进、博学、奉献
校训确定时间为1998年。
“八字”校训体现了为人与为学的统一、做人与做事的统一、追求真理与服务社会的统一,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校精神,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团结”即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凝聚力,学校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有机体。它强调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共建和谐校园。它要求学习和工作中发扬团队精神,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精诚合作、和衷共济。
学校剪影学校剪影
“奋进”即奋勇前进。《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体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它要求师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奋发图强,自强不息,不断促进个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
“博学”即学问广博精深。《礼记·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它强调为学须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博採众长,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它既意谓着为学要广泛猎取,还意味着博大与宽容。它要求师生博览群书,博学多闻,厚积薄发,以“博学”为为学之道;它要求师生视野超前,胸襟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博大”为为人之道。
“奉献”即恭敬地交付、给予。它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热忱的爱国情感。它要求师生常怀感恩之情,立志为祖国、为人民贡献知识和才学,奉献青春和热血,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 校园精神
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
  • 校歌
大学无疆
校歌校歌
陆志坚词,孟文豪曲
淮水泱泱,淮山苍苍,北挽黄河,南携长江;
求真务实,追求卓越,志存高远,天道路长。
安徽理工大学我的骄傲,济世伟业,大学无疆。
天地为师,乾坤朗朗,我是芬芳,你是翅膀;
团结奋进,博学奉献,艰苦创业,成就文章。
安徽理工大学我的骄傲,济世伟业,大学无疆。

学生活动

据2017年8月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官网显示,学校共有校级学生社团66个,分为理论学习型、学术科技型、拓展实践型、文化艺术型、公益服务型、体育竞技型六大类。每届参加社团的学生人数都在4000人次以上,占同届全校总人数80%左右。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每年会组织社团巡礼活动,各社团组织了商标设计比赛、爱心支教、魔术表演、“古韵杯”汉字英雄、声优配音、公益晚会、辩论赛、植树节活动、爱心献血以及各项节目活动。
学校剪影学校剪影
学校社联以及旗下社团先后多次获得:“安徽省社团文化节优秀组织奖”、“全国十佳文学社团”、“安徽省优秀社团标本”、“安徽省优秀学生社团”、“博爱之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称号。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
郭永存
校长、党委副书记
袁亮
纪委书记
周峰
副校长
孟祥瑞
郑明东
吴照明
宫能平
董雨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领导
姓名职务任职时间时期
王际岩
党委书记
1953.2—1953.5
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孙宗溶
党委书记
1953.8—1955.4
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党委书记
1955.4—1958.9
合肥矿业学院
党委书记
1958.9—1962.7
合肥工业大学
赵一鸣
党委代理书记
1962.6—1966.6
合肥工业大学
任 时
党核心组组长
1973.4—1978.5
淮南煤炭学院
党委书记
1978.5—1983.5
淮南煤炭学院
方德兴
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
1983.5—1984.4
淮南矿业学院
党委书记
1984.4—1992.8
淮南矿业学院
杜家忠
党委书记
1992.8—1997.3
淮南矿业学院
1997.3—2002.2
淮南工业学院
2002.2—2007.3
安徽理工大学
张明旭
党委书记
2007.3—2013.10
安徽理工大学
颜事龙
党委书记
2013.10—2016.2
安徽理工大学
郭永存
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
2016.2—2016.6
安徽理工大学
历任行政领导
姓名职务任职时间时期
毕仲翰
校长
1947.9—1948年底
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蔡荫荞
复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9.3—1950.1
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吴伯文
临时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0.7—1950.10
淮南工业专门学校
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0.10—1951.11
淮南工业专科学校
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朱皆平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工作)
1950.10—1951.9
淮南工业专科学校
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王际岩
校长
1951.11—1953.2
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孙宗溶
校长
1953.8—1956.12
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院长
1956.12—1958.9
合肥矿业学院
校长
1958.9—1962.7
合肥工业大学
刘正文
代理校长
1963.9—1969.11
合肥工业大学
刘新增
革委会主任
1968.3—1973.2
合肥工业大学
任 时
革委会主任
1974.9—1978.2
淮南煤炭学院
何晓东
院长
1978.2—1981.6
淮南煤炭学院
院长
1981.6—1983.5
淮南矿业学院
冯震海
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
1983.5—1983.11
淮南矿业学院
院长
1983.11—1992.9
淮南矿业学院
李贤国
院长
1992.9—1997.3
淮南矿业学院
院长
1997.3—1998.7
淮南工业学院
张文祥
院长
1998.7—2002.2
淮南工业学院
校长
2002.2—2007.3
安徽理工大学
颜事龙
校长
2007.3—2013.10
安徽理工大学
郭永存
校长
2013.12—2016.6
安徽理工大学
王其东
校长
2016.6—2018.6
安徽理工大学
袁亮
校长
2018.6—
安徽理工大学

知名校友

政界
姓名简介
桂来保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
吴吟
原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谢广祥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致公党中央常委、安徽省委主委
叶青
原中国神华集团董事长
张古江
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高祀仁
曾任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中央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办公室主任
程安东
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毛光烈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宋孝贤
原安徽省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
王淑森
原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贵州省总工会主席
王鹤龄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
任启兴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
赵岸青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
濮洪九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党委书记
项勤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学术界
姓名简介
彭苏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湘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亮
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
袁亮
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副校长
杨仁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书记
牛维麟
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书记
程桦
曾任安徽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桂和荣
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裕官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院长
申宝宏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
胡千庭
重庆煤炭科学研究院院长
企业界
姓名简介
陶应泽
深圳市嘉力乐食品有限公司(嘉力乐)总经理,原加多宝集团总经理
李新保
中煤第五建设工程集团总经理
孔祥喜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龚乃勤
皖北煤电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汪永茂
安徽恆源股份公司总经理
朱宜存
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赵士兵
中煤矿山建设集团董事长
芮继强
中石化安徽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黄建宇
淮北矿业集团副总经理
孙中凯
重庆能源储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建刚
广东立佳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登榜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安徽理工大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