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平松
张平松(1971-),安徽六安人,博士,安徽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球与环境学院院长。
200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得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博士学位。安徽省教学名师,第五批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八批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3-2017年教育部高校教学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煤炭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地球物理学会(SEG)会员。安徽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建设负责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张平松
- 国籍:中国
- 出生日期:1971
- 性别:男
主要业绩
现主要从事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工程、矿井灾害源探测与防治等方向教学与研究工作。负责并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科技支撑等纵、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完成“矿井地质构造巷道超前探测技术”等科技成果10余项,在井巷地质勘探中广泛套用,并取得显着经济效益。负责并参与完成KDZ系列矿井地质探测仪,YCS40(A)型矿井瞬变电磁仪,WBD型并行电法仪等多款仪器设备研发,以及震波自动解析系统、地球物理CT处理系统、震波超前探测软体系统等多套软体开发。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其他科技奖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Ei收录论文15篇。参与省级精品课程2项。出版学术专着和教材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获软体着作权6项。2013年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三届煤炭工业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
近年来,主要承担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採矿工程专业多门课程讲授任务。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学概论》、《地球物理勘探》、《岩土工程物探技术》、《矿井物探》、《地球物理测井》、《矿产勘查方法技术》、《煤矿地质学》、《钻探工程学》、《地质灾害与防治》等本科生课程,以及《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及套用》、《地震勘探理论与解释》、《电法勘探新技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前沿》等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同时积极主持和参加各类教学研究项目,主持“系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培养地学特色人才”、“新形势下地质工程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思考”等省、校级教学研究和重大教学改革项目4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2项。发表“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预测”、“优秀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初探”等各类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积极指导大学生科研创新,近年来指导本科生主持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画项目、校大学生科研项目7项;指导本科生获得2013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交叉创新两项三等奖,2016年获得“创青春.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