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体育学院
首都体育学院是北京市属体育类普通本科院校,座落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临中关村科技园区,东临蓟门烟树景区。
学校创办于1956年,原名“北京体育学校”,1960年改建为“北京体育师範学院”,2000年更为现名“首都体育学院”,2003年取得博硕士点授予权,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截至2014年底,学校分为本部校区、北校区和凤凰岭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67.47亩,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56514平方米,各种室内体育场馆面积37752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34262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41.7万册;设有5个二级学院,12个本科专业,2个硕士一级学科,4个硕士二级学科,1个专业硕士点;有在职教职工498人,在校本科生人数为2540人。
基本介绍
- 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 博士点:1(联合培养)
- 所属地区:中国 北京
- 主管部门:北京市
- 学校官网:http://www.cipe.edu.cn
- 中文名:首都体育学院
- 外文名: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 简称:首体院(CUPES)
- 创办时间:1956年
- 类别:公立院校
- 类型:体育类
- 属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 现任领导:何明(党委书记)
锺秉枢(校长) - 院系设定:体育教育训练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等
- 校训:以挑战者精神拼搏创新
- 校歌:《挑战者之歌》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11号
- 院校代码:100191
- 主要奖项:首都文明单位(2001年)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範集体(2009年) - 知名校友:李炳渊
办学历史
1956年7月,北京体育学校创建,受国家体委和北京市体委双重领导,校舍建在先农坛体育场。
校园环境

1958年5月,北京体育学校迁到现在的校址。
1960年3月,经市政府批准,在北京体育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北京体育师範学院。学制有四年制本科、三年制中专科、三年制预科。
1962年,教育战线实行院系调整,同年9月学院併入北京师範学院的体育系。
1979年2月,从北京师範学院分出,恢复“北京体育师範学院”。
校园环境

1979年2月,北京体育师範学院复校。
2000年5月,为适应首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
2009年,学院成为首批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
2011年,学院获得“体育学”与“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2年,学院通过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审核,开始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
2014年,学校新增了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首都体育学院

办校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4年底,学校共有体育教育训练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设定12个本科专业。
学院 | 专业 | 学科门类 | 专业类 |
---|---|---|---|
管理与传播学院 | 新闻学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
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 | 运动人体科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运动康复 | |||
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 | 休闲体育 |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体育教育 | ||
运动训练 | |||
武术与表演学院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
舞蹈表演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
表演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
资料来源: |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底,学校在职教职工498人,其中专任教师264人,占在职教职工总数的53%,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北京市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师德标兵”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3人,省级“三八红旗手”2人,聘请校外3位专家为学校客座教授。
校园环境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锺秉枢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
田径教学团队 | 李鸿江 | 2008 |
篮球教学团队 | 李颖川 | 2009 |
资料来源: |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团队 | 阎守扶 | 2010 |
田径教学团队 | 李鸿江 | 2008 |
篮球教学团队 | 李颖川 | 2007 |
运动竞赛与训练学教学团队 | 王蒲 | 2009 |
资料来源: |
北京市教学名师:
姓名 | 立项时间 | 姓名 | 立项时间 |
---|---|---|---|
李相如 | 2011 | 李建臣 | 2012 |
阎守扶 | 2014 | 杨铁黎 | 2013 |
王守恆 | 2010 | 颜天民 | 2015 |
资料来源: |
优秀教师:
姓名 | 立项时间 | 类别 |
---|---|---|
赵立 | 1995 | 北京市优秀教师 |
王文生 | 2004 | 北京市优秀教师 |
李京诚 | 2006 | 北京市优秀教师 |
魏利婕 | 2009 | 北京市优秀教师 |
茹秀英 | 2013 | 北京市优秀教师 |
茹秀英 | 2014 | 全国优秀教师 |
资料来源: |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底,学校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北京市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个北京市百名品牌专业,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4门;获得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3个,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校园环境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体育教育
北京市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
北京市百名品牌专业: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
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老年医院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首都体育学院—北京老年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田径、篮球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田径
北京市级精品课程:运动竞赛学、学校体育学、武术等
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
中小学生室内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创编与实践 | 尹军 | 2015年 |
首都体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研究 | 杨意青 | 2015年 |
首都体育学院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 高天 | 2015年 |
资料来源: |
教学成果:
名称 | 获奖类别 |
---|---|
《田径――专升本》(教材) | 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资料来源: |
学科建设
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硕士一级学科,4个硕士二级学科,1个专业硕士点,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与福建师範大学联合培养体育学博士研究生。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运动人体科学
北京市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心理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专业硕士授权点:新闻与传播
学校荣誉
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2009年,首都体育学院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範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首都体育学院被北京市授予“首都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2013年首都体育学院因在备战伦敦奥运会中贡献突出,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第30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合作单位荣誉称号。
校园活动

合作交流
2013年,学校共有44个团队145人次出访,与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立陶宛等国家和地区展开新的合作,与乌克兰国立体育大学、俄罗斯伏尔加体育与旅游学院等七所院校签署了合作协定。依託汉语国际推广武术培训与研究基地,学校组团赴美国和土耳其巡演并获得了成功。2013年学校与龙仁大学、马来亚大学、台湾体育大学等的学生进行交换项目,学生赴国(境)交流学习的人数为22人。
合作交流

2014年,学校增加台湾体育运动大学交换生项目,本年度共派出7批次28名本科生赴国(境)外学习。学校赴韩国参加教育展会,来学校长、短期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达到204人,2名外国留学生来学校攻读博士学位。学校武术与表演学受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委派组团赴美国、英国及中国国内各地巡演并获得成功。
学术研究
研创平台
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级优秀学术创新团队。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运动机能评定与技术分析重点实验室、脑科学与运动实验室
北京市级优秀学术创新团队:
名称 | 立项时间 |
---|---|
振动力量训练团队 | 2009年 |
《落实中央7号档案》团队 | 2010年 |
资料来源: |
科研竞技
- 科研成果
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十一五”期间,学校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65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6项,获得科研资金3852.5万元。
2013年,学校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画立项80个,其中国家级项目20个,北京市级项目60个;这80个立项项目的专项资金是80万元,学校匹配20万元;北京市级立项项目每项研究资金是1万元,国家级立项项目每项研究资金是2万元。
名称 | 类别 | 奖次 |
---|---|---|
新一轮《奥运争光计画纲要》研製及配套政策研究 | 201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国际竞技体育体系和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研究 | 201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资料来源: |
- 竞技成绩
2014年,学校共派出455名运动员参加了全国及北京市的33项体育竞赛,有150人次进入前三名,其中55人次获得第一名,共有13人达到并获得一级运动员称号。
附属竞技体校共组织各项目代表队参加全国及北京市比赛30余次,近50人取得前八名的成绩;近90人参加省(市)运会,近50人取得前三名的成绩;竞技体校举重队运动员陈晋词被选拔进入国家队,代表国家参加亚洲青年举重锦标赛并取得62公斤级冠军。
- 创作成果
2015年7月,在“中国精神·中国梦”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第十四届北京舞蹈大赛中,学校舞蹈表演专业学生表演的三个作品《苗家妹》、《春色》、《水中月》,分别取得专业青年组群舞组创作三等奖、专业青年组群舞组表演三等奖和专业青年组单项组创作三等奖、专业青年组单项组表演三等奖的成绩。
2014年7月,在“2014年新加坡国际华人舞蹈大赛(中国舞蹈国际大赛)”中,学校2012级学生马宇宏表演的佤族女子独舞作品《迁徙的路》荣获“编创金奖”和“表演金奖”两大殊荣。
体育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底,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馆中外文藏书以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体育管理、运动医学和康复保健类图书为特色,收藏其它各类图书,具体馆藏数据如下表所示:
纸质图书 | 电子图书 | |||
---|---|---|---|---|
图书(册) | 期刊(份) | 电子图书种数(种) | 电子期刊种数(种) | 资料库总数(个) |
417082 | 938 | 1004000 | 44000 | 41 |
资料来源: |
- 体育期刊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师範学院学报)创刊于1989年,是经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批,由首都体育学院主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术刊物,《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为双月刊,单月中旬出版,原北京体育师範学院于2000年9月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原《北京体育师範学院学报》相应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学报是北京大学核心期刊收录期刊;学报2013年成为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扩展版),2012年成为中国人民大学“複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学报加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资料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加拿大)国际体育文献资料库和万方资料库。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学报加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资料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加拿大)国际体育文献资料库和万方资料库。

《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杂誌是由首都体育学院主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协办,以全国大中国小体育工作者为主要对象的科普性期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校徽
学校主标识运用中国汉字“首”的字形结构,“首”字意为第一,寓意着超越和领先,是体育精神和学校争创一流的精炼表达。“首”字上方似绵延万里的长城,代表首都的视觉特徵,体现了学校独特的地理位置,下方如一条条无限延伸的跑道,体现了学校的学科特色。
校徽

主标识色彩运用奥运五环的色彩,象徵着在蓝色天空的辉映下,学校弘扬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的精神追求。
- 校旗
学校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横向的学校标识和中英文全称标準字的规範组合。
精神文化
- 校训
以挑战者精神拼搏创新
- 校歌
《挑战者之歌》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何明 |
校长 | 锺秉枢 |
纪委书记 | 党繁义 |
党委副书记 | 吴国民、王尚忠、锺秉枢 |
副校长 | 齐力新、王凯珍、谢军、骆秉全 |
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