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足石刻佛祖寺
大足石刻佛祖寺是研究大足宝顶石刻历史的重要佛教史迹,没有神秘古老、饱经沧桑的佛祖寺,就没有赵智凤,就更没有今驰名海内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大足石刻佛祖寺
- 地理位置:大足宝顶镇
- 始建:公元855年
- 类型:佛祖寺
历史发展概况
佛祖寺原名古佛岩,始建于公元855年(唐宣宗皇帝大中九年),地处大足宝顶镇,位居宝顶山古佛岩顶端,仅为一座小寺庙,庙中供奉一尊3米多高的唐代雕刻的古佛像,南宋绍兴年间因大风雨而垮塌。
期间,有柳本尊(俗名柳居直)驻寺数年,苦行传道,广设教坛,弘扬密教,兼医施药,救民疾苦,专持“大轮五部密咒”苦修炼,终成正果,独创“柳密”一派,被五代皇帝王建敕封为“唐瑜伽部总持王”。唐明宗皇帝李嗣原赐其院额“大轮”,后北宋神宗皇帝周桢敕封为“圣寿本尊”,译位“长寿”祖师,成为一代密宗大教主。
相关人物
宝顶山石刻创始人赵智凤(公元前1159-1249年),南宋高宗绍兴29年7月14出生于大足县米粮里沙溪,5岁时在佛祖寺落髮出家,法名智宗,潜心研习佛教经典,后领柳本尊法旨承持其教号“六代祖师传米印”。
赵智凤为纪念人在小庙,却心繫众生的师父,重建了寺庙,并扩大其规模,将庙宇的名称该为“佛祖寺",并亲笔题写了“佛祖寺”三字,刻成匾额高挂于大殿正门之上。史碑记载,当时占地面积397亩,殿宇林立,僧众数百,高僧辈出,是当时大足县唯一的一座佛教寺院。
赵智凤为完成师父遗愿,使宗风远播,佛法常兴,从古佛岩开始,呕心沥血费尽千辛万苦,用一生70年的心血,创建宝顶山摩岩造像群这个浩大石窟,将大足石刻缔造成为具有特色的密宗金刚道场,从而将中国汉地密宗史延续了400多年,为中国佛教密宗增添新页!
亚洲第一笑罗汉
佛祖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35亩,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层。庙中最着名的是一尊弥勒佛,袒胸露腹,面南而坐,坐身高1.78米,肩宽1.78米,胸厚0.84米,佛头高0.53米,面宽0.38米,面部至后脑0.46米,加上莲台有3米多,被誉为亚洲第一笑罗汉。
佛事活动
每年2月19力、6月19日、9月19日的观音法会,沐浴法会,盂兰法会放河灯,拜梁皇忏,三千佛忏,法华会,放长生焰,超度焰,供天,阴阳普佛等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