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大黄山(2014年王振涛执导纪录片)

大黄山(2014年王振涛执导纪录片)

大黄山(2014年王振涛执导纪录片)

《大黄山》是由中央电视台、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央视纪录频道、安徽台科教频道共同承制,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合作拍摄,王振涛执导的纪录片。

该片分为《人间仙境》、《生灵天堂》、《石破天惊》、《筑梦徽州》、《山水画卷》、《秘境之地》六集,全景展示了黄山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

该片于2014年1月20日至1月25日在CCTV-1、CCTV-9、安徽卫视同步播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大黄山
  • 出品公司:中央电视台、安徽广播电视台
  • 首播时间:2014年1月20日
  • 导演:王振涛
  • 集数:6
  • 类型:纪录片
  • 製片人:林宿建
  • 主要奖项: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评审特别奖(自然类)
    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 线上播放平台:爱奇艺、央视网

剧情简介

“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峭拔虽传三十六,参差何啻一千余。”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不仅以奇伟俏丽、灵秀多姿着称于世,还是一座资源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道士黄山隐,轻人复重财。太山将比甑,东海只容杯。”李白、徐霞客、张大千、李四光等名人与黄山相遇相知,“护松人”为了守护迎客松,在雪夜不间断地巡视查看;“放绳工”冒着生命危险腰缠绳索,清除游道以外的垃圾。从秀美风景到历史文化传说,文人墨客到当今普通黄山人,多角度、全景式展示了黄山和徽文化之美。

分集剧情

第1集-人间仙境
  黄山是中国唯一一座以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命名的山,因奇松、怪石、云海、冬雪、温泉得名的“黄山五绝”,搜尽了天下奇景。神奇的黄山用一个梦幻世界把传说中的仙境带到了人间。黄山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桂冠于一身,黄山赢得世人交口称誉。这里是生灵共舞的一方天堂,这里是重塑中国山水画精神的殿堂,这里是孕育梦想的地方。黄山之旅从云海深处开始。 
第2集-生灵天堂
  在黄山西南的浮溪猴谷里,黄山短尾猴在冰天雪地里忍冻挨饿。依靠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对自身顺位的清晰体认,黄山短尾猴结构着一个成熟的猴群社会。春天带来生机,黄山的茶农又开始了一个忙碌的季节。屯溪,是黄山茶叶的贸易之港。几千年来,黄山山脉给森林中奔跑游动的生灵提供了无限的物质资源。
第3集-石破天惊
  黄山是中国唯一一座以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命名的山。作为远古时代的华夏民族共主,黄帝的事迹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而黄山偏隅东南,本集讲述二者的相连,地处僻静的黄山从寂寂无名到惊现于世所经历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第4集-筑梦徽州
  从公元4世纪的中原文明南下之路越过了黄山山脉的阻隔,前后三次迁徙潮让一个个名门大姓扎根在山里的世界。建筑在光大宗族的梦想中,黄山脚下的古村落和民居,连同与之相生相伴的杰出工艺,它传递给世人的远不止徽州工匠的杰出才华。本期我们就深入黄山山脉,见证黄山人那精湛的手工工艺。
第5集-山水画卷
  几千年的绘画史中,只有黄山诞生了中国唯一的以山岳命名的画派,涌现出众多各具艺术特质的大家。渐江、梅清、石涛、黄宾虹等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以各自鲜明的艺术特点,造就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独树一帜的风格,影响深远。
继续看6集
选集
选集
分集剧情参考于

幕后製作

创作背景
黄山的气候变幻多端,山势险峻,传统拍摄手法能集奇松、怪石、云海结合的影像作品很少。随着中国电视向高清时代转型,高清技术的套用拓展了电视创作的空间,高清携带型数字设备也为特殊环境的拍摄提供了可能,该片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拍摄过程
摄製组面对黄山特殊的拍摄环境和要求,大量使用多种小型高清拍摄设备,如移动逐帧拍摄的5D3,全能运动拍摄的Go-pro3等,实现了移动逐帧拍摄技法、夜间拍摄、水下摄影等,实现了传统摄像机难以达到的效果。技术刚刚成熟的六旋翼飞行器也投入到了该片的拍摄中,其独特的运行轨迹、超常规的运动幅度,“秒杀”所有传统的特种拍摄设备。一系列设备的创新使用,为呈现一座前所未见的黄山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经过反覆遴选摄影人选,最终组成了一支国际航拍团队:来自奥地利的摄影师IrminKerck,来自加拿大的山地飞行员JoelAdamReavie,以及担任过北京奥运会航拍的服务团队。在航拍準备阶段,团队带领摄影师和飞行员在黄山风景区及周边实地勘测,设计飞行路线及确定航拍的镜头脚本。在拍摄标誌性的景观“猴子观海”时,“石猴”的拍摄条件不够好,它的南端连线着山峰,盘旋飞行难度极大,但航拍师和飞行员还是冒着危险,以高超的技术紧贴着悬崖峭壁盘旋,前后拍摄了五次才完成了“猴子观海”的全景镜头。
第二集《生灵天堂》的主角是黄山短尾猴,摄製组在拍摄之初就遭到猴群的围攻。为了拍摄好黄山短尾猴这一珍稀动物,导演张成军和摄影贾利玮深入山林,想方设法近距离接触猴群,却被猴王驱赶以至摔伤。但他们没有急于拍摄,而是又去了多次,每次都友好地奉以水果和猴子交朋友,当黄山短尾猴相信面对的人和设备没有危险时,摄製组才正式开机。
为了拍摄暴雪中迎客松的场景,导演郭巍在春节前就带领摄製组守候在黄山迎客松旁,终于在除夕凌晨三点盼到了雪花,但没料到“雪下得像是倒垃圾一样”。暴雪中的迎客松承受着难以预知的压力,摄製组也经历着从未应对过的考验,摄像机拍两个镜头就要回屋里吹暖气化冰,监视器被暴雪遮挡,连摄像机的寻像器也被冻住了工作人员只能凭着感觉“盲拍”。
参考资料来源

主创团队

总策划
曹征海、胡占凡
出品人
胡占凡
总监製
罗明、禹成明
总导演
王振涛
创作总监
陈晓卿
策划
许继伟、黄林沐、方碧云
撰稿
侯卫东、杨飙、祝凤鸣
导演
郭巍、张成军、张一哲、高嵩、程丹
摄影
从晓阳、贾利玮、倪志强、金一丁
作曲
舒楠
解说
长啸
航空摄影
IrmikKerck(奥地利)
航摄统筹
苏永峰
遥控航摄
李真、徐欣、李雷、邓少波
导演助理
张俊楠
摄影助理
高应辰、杨双季、詹熙、孙成功、项云龙、叶杏龙、吴光义
音乐编辑
王同、高宝喜、张金鑫、赵天一
音频製作
九方名座
视效导演
刘华
剪辑
万燕、王文君、刘梦瑶、李佳宁、李文华
技术统筹
许修环、童松、张淮
校色
陆春山、宋媛、窦立刚、黄千、曹渭
动画製作
锐智盛扬
製片
郭纯诚、徐艾平、胡勇、叶军、侯晏、李黎、崔燕、潘世辉、韩丹妮、韩永林、张科、李印丹、袁力、梁卫国
节目协拍
张福全、吴广民、潘扬
製片监理
王豫新、袁颖
製片主任
程亚星、孙辉、方岩源
总製片人
林宿建
製片人
韩雯、丁红、孙志远
责任编辑
付饶、赫蕾蕾、聂茸、陈妍妍
运营管理
刘茜、周俊、李艳峰
技术监製
栗小斌、李跃山
节目监製
周艳、史岩、陈晓卿、石世侖
监製
林宿建
协助拍摄
安徽省委外宣办
黄山市委外宣办
宣城市委外宣办
芜湖市新闻办
安徽省气象局黄山气象管理处
承制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
出品
中央电视台
安徽广播电视台
参考资料来源

获奖记录

时间颁奖方获奖名称获奖者提名/获奖参考资料
2014年
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电视纪录片
《大黄山》
获奖
2014年
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优秀电视纪录片
《大黄山》
获奖
2014年
第4届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
评审特别奖(自然类)
《大黄山》
获奖
最佳导演奖(自然类)
王振涛
提名
2014年
“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
“亚洲製作奖”(自然环境类)
《大黄山》
获奖

发行信息

发行宣传
2013年12月26日,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张苏州,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等人出席该片在北京举行的首映式。
2014年3月19日,该片被央视纪录频道在第5届亚洲阳光纪录片大会重点推荐。4月8日,该片被央视纪录频道在第51届坎城电视节推介会重点推荐。
播出信息
播出日期播出频道栏目时间段播出地区参考
2014年1月20日-27日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
《魅力纪录》
每天23:40
中国大陆
2014年1月20日-25日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
《特别呈现》
每天20:00
2014年1月20日-25日
安徽卫视(AHTV)
频道特别编排
每天21.30
2014年2月1日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
节假日编排时段
13.00-19.00
2014年4月4日-9日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
《特别呈现》
每天20:00
2014年7月23日-28日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
《特别呈现》
每天20:00
2015年6月28日
中天电视台
2015台湾·安徽文化交流周
中国台湾
2016年1月10日
泰国电视3台、春天新闻台
2016泰国·中国安徽电视周
泰国
2017年
哈巴尔电视台
哈萨克斯坦

作品评价

该片採用了国际纪录片通行的故事化叙事技巧,讲述当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并且以设定悬念等戏剧化的技巧强化故事魅力。片中用现代影像编辑技术再现了沧海桑田的黄山造山地质运动,将科学讲解可视化,让现代纪录片的客群既痴迷于“叙事化”的心理图式,又醉心于“奇观”的视觉图式。(《当代传播》评)
该片摆脱了风光片的桎梏,第一次从自然、历史、人文等方面全景展现黄山之美,进而揭示出中国山文化之美。既满怀探秘未知世界的好奇,又出自灵魂与心灵栖息的需要。该片展现了两条并行的秘境之路,一条通向神奇、瑰伟、纯净的大自然;另一条,汇合着一代代人的惊叹与迷恋、珍视与敬畏,直抵人的内心。从一松一石的发育、塑形,到山岳世界的奇异空间;从古老的劳动现场,到传承历史的每一个场景,与其说是对美和美丽生活的追寻展示,不如说它是快节奏社会生活中,人的自省和对中国人文精神的传承。该片把对中国人品质与精神的塑造落到平凡小人物身上,从黄山石工到茶人,以小见大地折射出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光明日报》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大黄山(2014年王振涛执导纪录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