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排球队
中国排球队,成立于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排球队
- 包括:中国女排和中国男排
- 成立于:50年代
- 主要成就:1981年世界盃赛上的第五名
- 人数需要:6人
发展历史
中国排球队包括中国女排和中国男排,,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那时的排球强国是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而当年的国际比赛主要是6人排球,9人排球为主流的中国,便需要重新学习6人排球的规则、战略和比赛方法。 中华全国体育会便积极安排男女子排球运动员到东欧等地,参加排球比赛藉以吸收经验,经过一系列的友谊赛,中国男女子排球运动员开始掌握6人排球的比赛方法。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正式成立,张之槐先生出任主席,更在1954年成为国际排联(FIVB)的正式会员。其后,中国排球协会获发邀请参加1956年在法国举行的世界排球锦标赛(男子第3届、女子第2届)。
中国男排

1956年中国女排参加了在法国举行的第2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先后击败奥地利、荷兰和联邦德国女排等队伍,获得第6名。
碍于亚洲人身型和力量一般不及欧洲人和美洲人,中国女排的战略以快为主,凭着“前后交叉”和“快慢掩护”等战略在第2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取得不俗成绩。
50年代后期,中国男子排球运动员发展出“勾手大力发球”、“上手飘球”等技术,接着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亦开始在全运会和中国排球联赛等比赛中运用这些技术。
60年代,一股亚洲女排新势力正挑战着苏联女排的皇者地位,这股势力就是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东洋魔女”由大松博文的教导下,在1960年的第3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仅败于卫冕的苏联女排夺得亚军,却接连在的两年后的第4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和四年后的东京奥运会的决赛中击败该宿敌夺标,日本女排更在1960年后曾创下118场国际赛连胜纪录,震惊世界。“东洋魔女”的成功亦引起中国排球界的注意,于是中国排协经过周恩来总理的批准,在1965年4月邀请了大松博文来华一个月,协助训练中国女排,令中国女排得到较有系统的训练和明确的发展方针。
虽然男女子排球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可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会籍,故中国女排无缘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
1974年,中国女排在第7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获得第14名。及至1976年,新的中国女排国家队正式成立,袁伟民成为了中国女排的主教练。
重组后中国女排国家队,不久就先后参加三项参加的大型国际赛事:1977年的第2届世界盃、1978年的第8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和曼谷亚运会,中国女排分别获得第四名、第六名和亚军,这样的成绩不但没有令中国女排气馁,反而增强了女排成为亚洲盟主的信心。
中国女排终于在1979年的亚洲女排锦标赛中有所突破,她们在决赛以盘数3比1,击败当时的亚洲和前世界冠军日本女排,首次称霸亚洲。
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遭受西方国家抵制,原本能够参加奥运会的中国女排便失去一次参赛机会。 所以,1981年的第3届世界盃正好为世界八支女子排球劲旅提供互相切磋的机会。 当时,除中国外,日本、苏联、美国等亦是夺标热门。中国女排强调集体配合和快变战术打法为主,是典型的高快结合,进攻以二、三号位的快攻为主,主攻多在副攻掩护下採取平拉开战术。一传稳定、防守积极是中国女排的优势,曾经创造了1981至1986年的“五连冠”;2003年,中国女排时隔17 年再夺世界冠军.2004年获雅典奥运会冠军。曾经培养出郎平、孙晋芳、杨锡兰、郑美珠、张蓉芳、赖亚文、孙玥、诸韵颖、王丽娜、赵蕊蕊、周苏红、冯坤、刘亚男、薛明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
中国女排

中国男排的最好成绩是,1979年12月,中国男排首夺亚洲冠军 ,只参加过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在那届奥运会上,中国男排最终排名第八位。此后的连续五届奥运会,中国男排都未能获得参赛资格。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排以东道主的身份直接获得了北京奥运会的参赛权。 2008年1月,中国男排进行了重组,主教练周建安成立了一支新老结合的队伍。在近半年的集训比赛中,中国男排逐渐形成了自己快变的特点,而这也是他们对抗欧美等强队的关键。
队员名单
中国男排名单
号码 | 姓 名 | 出生 日期 | 身高 (cm) | 体重 (kg) | 扣球高度 (cm) | 拦网高度(cm) | 所在 俱乐部 |
1 | 边洪敏 | 1989-09-22 | 210 | 95 | 355 | 330 | 浙江队 |
2 | 戴卿尧 | 1991-09-26 | 205 | 81 | 350 | 340 | 上海队 |
3 | 袁志 | 1981-09-29 | 195 | 88 | 348 | 334 | 辽宁队 |
4 | 张晨 | 1985-06-28 | 201 | 70 | 356 | 340 | 江苏队 |
5 | 郭鹏 | 1980-07-01 | 200 | 84 | 360 | 337 | 八一队 |
6 | 梁春龙 | 1988-03-25 | 206 | 91 | 351 | 333 | 辽宁队 |
7 | 仲为君 | 1989-04-20 | 199 | 80 | 347 | 335 | 八一队 |
8 | 崔建军 | 1985-08-01 | 190 | 89 | 350 | 335 | 河南队 |
9 | 焦帅 | 1984-01-28 | 194 | 76 | 350 | 341 | 河南队 |
10 | 陈平 | 1989-09-01 | 195 | 78 | 352 | 335 | 江苏队 |
11 | 于大伟 | 1984-06-21 | 199 | 90 | 345 | 335 | 山东队 |
12 | 沈琼 | 1981-09-05 | 198 | 84 | 359 | 349 | 上海队 |
13 | 姜坤 | 1985-12-03 | 197 | 90 | 340 | 330 | 四川队 |
14 | 徐静涛 | 1988-07-07 | 202 | 76 | 356 | 320 | 八一队 |
15 | 李润铭 | 1990-03-01 | 198 | 90 | 350 | 326 | 山东队 |
16 | 任琦 | 1984-02-24 | 174 | 70 | 322 | 312 | 上海队 |
17 | 丁慧 | 1989-06-24 | 185 | 80 | 330 | 320 | 浙江队 |
18 | 陈嘉豪 | 1982-03-23 | 187 | 80 | 340 | 335 | 上海队 |
19 | 刘庭蔚 | 1987-06-04 | 195 | 82 | 353 | 332 | 八一队 |
中国女排名单
号码 | 姓名 | 出生日期 | 身高(cm) | 体重(kg) | 扣球高度 | 拦网高度 |
1 | 王一梅 | 11/01/1988 | 190 | 90 | 319 | 307 |
2 | 米杨 | 24/01/1989 | 180 | 70 | 305 | 298 |
3 | 杨婕 | 1/03/1994 | 192 | 72 | 308 | 300 |
4 | 惠若琪 | 4/03/1991 | 189 | 70 | 312 | 305 |
7L | 张娴 | 16/03/1985 | 167 | 57 | 290 | 280 |
8C | 魏秋月 | 26/09/1988 | 182 | 65 | 305 | 300 |
9 | 杨珺菁 | 15/05/1989 | 190 | 70 | 308 | 300 |
10 | 单丹娜 | 8/10/1991 | 168 | 60 | 295 | 285 |
11 | 徐云丽 | 2/08/1987 | 196 | 75 | 317 | 315 |
13 | 杨舟 | 21/04/1992 | 187 | 71 | 308 | 295 |
14 | 陈丽怡 | 27/04/1989 | 184 | 75 | 310 | 290 |
15 | 马蕴雯 | 19/10/1986 | 189 | 76 | 315 | 307 |
17 | 张磊 | 11/01/1985 | 181 | 71 | 316 | 310 |
18 | 范琳琳 | 1/12/1991 | 190 | 77 | 316 | 301 |
C=队长 L=自由人 |
主要战绩
1981年女排世界盃冠军
1982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冠军
1985年女排世界盃冠军
1986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
200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2003年女排世界盃冠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排季军
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排亚军
2011年女排世界盃季军
获奖情况
1962年第 5届男子世界排球锦标赛中,李宗佣被评为“优秀运动员”。
1962年第 4届女子世界排球锦标赛中,曹其纬被评为“优秀运动员”。
1977年11月第 2届世界盃女子排球赛中,曹慧英获得“敢斗”、“拦网”和“优秀运动员” 3个奖盃。 1979年9月第4届全国运动会上, 张蓉芳被评为“最佳扣手”。
1979年第2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中,周晓兰获“最佳表现奖”。
1979年第 2届亚洲男子排球锦标赛中,汪嘉伟被评为“最佳运动员”;徐真被评为“最佳发球手”;陈刚被评为“最佳拦网手”;胡进、沈富麟、曹平被评为“优秀运动员”。
1981年世界盃赛亚洲预选赛中,汪嘉伟被评为男子“最佳运动员”;郎平、孙晋芳、周晓兰被评为女子“最佳运动员”。
1981年第 3届世界盃女子排球赛中,孙晋芳获“最佳运动员”、“优秀运动员”和“二传”奖;郎平获“优秀运动员”奖。